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 “一體多能”的制度體系

在傳統的制度管理體系中,同樣的定義及管理要素在不同制度間表述不同、同一事項管理要求在不同制度間不一致、工作流程接口多執行不暢、職責調整不能及時更新到制度文本中等問題普遍存在;作為公司制度依據的國家法律法規、行業標準、集團公司及外部文件數量眾多、變化頻繁;公司組織架構變動和職能調整頻率較高,每年超過1/3的制度因組織架構變動或者職能調整而需要升版;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內部控制體系、合規體系等多個管理體系存在一定的管理差異,與制度體系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合,需要整合多套管理體系,合并類似管理活動。

利用系統架構、要素轉化、一套制度、智能平臺,實現多體系結構化、規范化的融合,承接風控合規等一體化要求,整合管理資源,實施運營管理體系數字化智能化迭代,是公司面對現實條件的必然選擇。

1.1.1 概述

“十三五”以來,中國核電不斷整合公司治理體系、合規管理體系、內部控制體系、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黨群紀檢要求、各利益相關方管理要求等各類內外部要求,逐步形成了多體系整合、劃領域、分層級、多形式的一體多能型制度體系,同時利用數字化轉型的契機,規劃并建設制度管理平臺,將“一體多能”從設計層面落地到執行層面,促進公司多管理體系融合,管理效率效益不斷提高。通過公司規章制度的實施,推動技術、管理、模式等各方面的創新,快速、高效地引領企業各方面工作,推進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企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1.1.2 做法

中國核電策劃實施了以“橫向融合、縱向貫通、業務增值、數智評估”為總目標,以XTP(制度管理平臺)為核心,打通XTP、ECM(企業內容管理)協同、ECM文檔三個系統的流程,通過制度結構化、管理模型化、模型平臺化的“三部曲”方法和標準化、結構化、一體化、模型化、圖譜化、數字化、實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九個步驟,將涵蓋“法律法規、監管規定、集團制度、行業標準”的上游文件和規章制度、管理指令、輔助文件、管理導則的制度文件作為輸入,實現制度管理“一體多能”的輸出。

1.制度結構化,實現“百度式”查詢
1)業務標準化是起點

標準化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標準化的推行能夠把公司經營管理全過程的各個要素和環節規范化、科學化、程序化,建立起生產、經營的最佳秩序。自中國核電2011年提出“三化”戰略開始,標準化就成為各業務領域的一項重要工作。2017年,中國核電構建了“戰略支撐型”標準化體系,搭建了基本制度、管理導則、技術標準、組織機構、信息技術、品牌文化6個子體系,圍繞生產經營需求和價值鏈走向,將其細化為18個一級業務領域和50個二級子領域,領域內根據業務條線細化管理要素,確保要素全面、細節不缺、重點突出,同時覆蓋全領域、全要素、全過程。

制度建設是標準化戰略的核心,中國核電圍繞生產經營需求和價值鏈走向,以“橫向融合、縱向貫通、價值創造、數智優化”為目標,將制度體系分為規章制度、管理指令、輔助文件、標準導則4種類型,制度層級上依次為管理大綱、領域級、業務級、操作級四個層級,確定了基本職責、管理要求、流程規范等核心內容(見圖1-2)。目前,中國核電本部制度共約294項,其中,適用于所有成員單位的共性制度約220項;各運行核電廠制度為1200~1500項、在建電廠制度約800項、新能源電廠制度約200項,上述制度共同構成中國核電的整體制度體系。

圖1-2 中國核電制度管理體系

2)制度結構化是核心

制度結構化,是具體實現各管理體系要素轉化的核心。形式上,對制度標準范本中關鍵要素進行分析和完善,每一份管理程序均包括目的、適用范圍、定義、依據文件/參考文件、職責、流程/規定、記錄、附錄等八個章節,每個章節都實現了管理要素結構化和統一;實質上,以流程規定為核心,將流程圖、風險點、控制點、不相容崗位、表單、風險矩陣、指標等多體系共性要素合為一體,通過信息系統在各要素間建立關聯關系,實現各要素之間動態引用和即時修改,從而便捷實現管理體系架構的變化和調整。

制度作為管理體系各要素的載體,作為標準規范、各類管理手冊的生成平臺,通過結構化管理,將管理要素由分散化、無序化、難管理變為可視化、標準化、模型化、可管理。利用信息化制度體系建模管理工具,創建建模技術方法,對管理體系要素進行模型化管理,并按管理制度數據模型進行數字化儲存。

3)管理一體化是結果

有了標準化、結構化的良好基礎,業務管理的一體化便具備了條件。第一,統一體系管理機制,將各類管理體系作為有機整體一體化推進,形成一套管理制度體系;第二,統一體系制度類型,將監管文件中的各項要求分解至管理制度中,各管理體系均形成“以體系管理手冊為主,以管理制度為支撐”的標準制度體系;第三,統一制度、法律、質保審查,由專職人員進行制度文件的各類審查,對交叉重復的內容統一描述,消除業務間的認知壁壘;第四,統一制度編制標準,明確制度分類分級管理原則及編制標準。

以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合規管理為例,將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合規管理等其他體系的相關管理要求均落實于業務管理制度及流程中,解決體系管理多頭管理、缺乏整合帶來的諸如工作重復、效率低、體系間協調性差等問題。

2.管理模型化,構建多維可視化聯動
1)構建管理模型,實現可視化管理

中國核電以數字化轉型為契機,通過建立重點領域績效管理性能指標,搭建重要管理環節的數字化模型,實現企業管理的四個轉變:從非結構化到結構化、從定性到定量、從小數據到大數據、從自然語言到機器語言。

管理模型化并使用信息系統完成信息搭建之后,有兩個明顯的優點:一是以圖形可視化方式展現管理體系,可以輕易且清晰地發現體系中存在的文件缺失等問題并加以改進;二是通過管理要素的透視化管理,任何制度的變化都可以傳導至相關模型,實現模型的數據抓取和自動更新。

以職責管理模型為例,根據中國核電組織機構與職責的制度,建立部門一級、二級職責邏輯關系,二級職責又可以與各業務制度中的職責建立三級對應關系。通過在信息系統中建立的這些邏輯關聯,一是可以實現職責模型的動態實時更新;二是查閱者可點擊相應模塊直至穿透至三級職責和具體制度;三是制度升版會自動更新職責標準庫,實現制定的職責與各個業務制度中落地的職責相統一。

2)構建知識圖譜,建立多維度聯動

通過將制度中組織結構、崗位、人員、角色、表單、信息系統等各類管理要素在實際業務管理基礎上進行有效關聯,可以在它們之間構建一種有效的邏輯關系,實現各要素之間多維度聯動,也可以實現不同管理模型間的多維度聯動。比如,設置的某一個崗位,明確它在不同的業務流程里需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通過開發管理腳本,可實現各類管理要素的導入與導出,并且建立一定的關聯關系;通過腳本,可快捷地查詢出哪些崗位的哪些職責存在于哪些管理制度或者流程中。

在采用信息化手段促進制度體系的數字化轉型時,利用信息系統構建企業制度數據庫,在系統中注入管理規范標準,構建數據對象及知識圖譜,提高制度數據檢索的精準性,并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現制度體系、管理體系的全景圖。當制度中任一管理要素改變時,立即聯動至所有要素,從而整合優化工作流程,提高運行效率,同時將卡片式業務流程與信息系統進行匹配,完成流程再現,進行流程監督與分析,實現數字化的流程優化、大數據的風控與合規管理等。

3)評價數字化,構建科學管理制度
(1)制度現狀數量分布合理化模型

針對中國核電及其成員公司所有業務劃分的18個領域,通過對標分析計算領域的制度數量標準取值,利用數字化制度平臺輸出制度數量分布合理化模型。若各領域現行制定數量位于標準線以內,說明該領域現狀值低于標準值;反之則說明高于標準值;同時利用數字化制度平臺實現數據自動化抓取輸出的功能,輸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量化,反映出現行各領域制度數量的冗余性,并在數字化制度平臺各領域板塊顯性化展示,方便各領域及時調整優化。

(2)制度健康度評價模型

中國核電制度總體數量多而雜,需要建立一套量化模型工具來客觀研判制度管理情況,通過選取影響程序體系建設有效性的關鍵維度指標,建立一套基于數據模型的制度體系量化評估方法,打破傳統定性分析判斷方式,以數字化制度平臺等信息平臺為抓手,定期對信息系統關鍵數據進行抓取及內部評估,通過對單體制度健康度、領域制度集合健康度、整體制度管理體系健康度進行量化評價,客觀評估制度管理體系現狀,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制定措施,實現體系建設的動態管理,助力公司精細化管理和數字化轉型。

①單體制度健康度評價模型。

單體制度健康度評價模型主要對單個程序制度進行量化打分評估,抓取制度合規性、制度規范性、制度系統性三個維度進行評估,結合公司現有制度體系管理要求,通過制度管理平臺標準程序模板、管理要素抓取識別,輔以內部評估的方式,實現評價管理要素與信息化系統的緊密結合。單體制度量化評估模型見式(1-1)。

式中,p為單體制度評估得分,通過對單體制度健康狀態各要素、各評價方面和評價點賦予分值權重,依據所給出的分值權重計算單體制度各個維度、評價方面、評價點的得分,加權計算后得到單體制度健康評估程度,并對照得分標準判斷單體制度健康等級。

②領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評價模型。

領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評價模型主要對領域整體制度健康狀態進行量化評估,結合領域全部單體制度健康度評價模型評估結果,通過抓取領域分級管理規范度、職責制度化程度、領域體系整體管理情況,評估領域制度整體管理狀態,評估模型見式(1-2),評價標準見表1-1。

表1-1 領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評價模型健康分級

注:p為領域集合制度評估得分,z為評價維度要素,通過對單體制度健康狀態各要素、各評價方面和評價點賦予分值權重,依據所給出的分值權重計算各個維度、評價方面、評價點的得分,加權計算后得到領域制度集合健康評估程度,并對照以上標準判斷健康等級。

(3)公司制度管理體系評價模型

公司制度管理體系評價模型主要對公司整體體系健康狀態進行量化評估,結合領域制度集合健康度評價模型評估結果,進一步通過抓取內外部管理評估結果等數據,評估制度體系管理健康狀態,并針對評分的缺陷情況及時改進優化。公司制度管理體系評價模型打分評價表見表1-2。

表1-2 公司制度管理體系評價模型打分評價表

續表

3.模型平臺化,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中國核電原有制度管理涉及BDX(標準導則系統)、ECM等不同的信息系統,制度的編校審在BDX進行,再利用人工打印、蓋章、掃描至ECM發布,過程耗時且容易出錯。現在,中國核電以制度管理平臺XTP為結構化核心、以ECM協同為流程平臺、以ECM文檔為存儲平臺,將三個系統打通,實現數據輸入輸出,充分發揮每一個平臺的功能優勢。

1)針對解決問題,功能實用化
(1)建立統一的標準要素庫

基于標準化的制度文件結構,結構化的管理元素,通過對管理要素(包括但不限于術語庫、職責清單、表單清單、風險點、控制點、上游文件)的數據治理,建立統一的、規范的標準要素庫。同一條管理術語有且僅有一條定義,制度編制過程中都推薦引用標準庫中的定義,解決管理程序用語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

定義的修改來自法律法規要求或相關經驗知識,可通過信息平臺搜索到定義及和定義相關的制度,有修改意見可立刻反饋到制度管理部門進行統一修改,標準庫一處修改,所有制度中的定義自動同時更新,實現管理要素統一維護和引用,將描述具體業務活動時存在的模糊地帶明晰化。

(2)表單的電子化與規范化

表單是流程執行過程中記錄、圖標、規則等的附屬文件,它通過與管理流程、管理崗位建立聯系,將管理記錄規范化、格式化、標準化,規范原本留存于各業務處室的各項業務活動。在信息系統中建立表單庫,并在公司主頁設置表單查詢入口,可實現對表單的有效管理。對表單進行建模,使其與流程相關聯、與制度架構平臺相對接,能夠實現公司制度體系表單管理的電子化和規范化。

(3)建立統一的上游文件庫

在ECM信息系統中收集整理了與核電相關的上游文件及實體文件,內容包括法律法規、法規導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核安全局文件、電網文件、上級單位文件等的上游文件體系,涵蓋了公司生產經營的方方面面。當制度發起升版申請時,系統自動給出上游文件的評估;當ECM信息系統中收到新的上游文件時,也會將其分發至制度平臺,給出相關制度是否升版的評估。

利用標準要素庫勾勒出管理制度與其相關領域上下游文件間關聯關系全景圖,并進行數據化儲存,形成上下游文件庫。隨著上游文件的制定、修訂、廢止,迅速識別出需對哪些制度的哪些章節做哪些適應性的修訂,做到常態化動態調整,保持管理制度的合規性和先進性。

(4)實現職責手冊實時導出、查看

在模型化管理的過程中,將部門的職責崗位同制度、流程建立關聯,通過管理體系架構平臺,實時輸出各部門在各項制度中所承擔的職責。當公司組織機構發生變動時,通過在組織架構庫中合并、刪減或者調整處室崗位的職責變動情況,系統會自動匹配管理模型,可實現處室/崗位職責的快速調整。例如,目前中國核電近300項制度中,可導出總經理職責180余條,當某項管理制度中的總經理職責調整后,其余管理制度中的總經理職責立即聯動發生變化。

以角色配置流程,以崗位配置角色。組織機構需要變化時,梳理相應管理組織的管理要素,通過分析,快速生成解決方案。若管理要求發生變化,只需將新要求匹配到具體的流程環節,便可迅速落實到崗位;若崗位發生變動,只需修改部門與崗位、崗位與流程的匹配關系,便可動態導出新部門、新崗位的職責,篩選出各級人員所要遵循的管理要求,進行職責梳理和審查。職責的分類和梳理變得輕松易獲取,從而實現管理變革和流程優化的落地。

(5)建立流程體系

建立流程區域、流程功能組、管理流程、工作流程的四級流程,流程區域是對企業完整的業務活動范圍的描述。采用EPC(事件驅動的增值鏈圖)模式繪制流程圖,流程要素含事件、功能、流程、角色、表單、風險點、內控點、流程接口,以管理流程為載體,把所有管理要素建立關聯關系,每個管理流程都有入口和出口條件,流程的每個步驟有具體的崗位或者角色,根據步驟可選擇輸出表單,管理流程可跨制度或跨領域進行接口,解決流程“孤島”問題。

(6)解決管理要素的“孤島”問題

搭建一體化制度平臺,構建企業管理體系的知識圖譜全景圖,整合各電廠管理體系,融合各項管理要素,各體系間既可動態關聯引用又可動態即時修改,單體系調整會非常便捷地體現到其他體系中。制度平臺能實現各管理體系間的差異比對分析,實時對術語沖突、組織機構沖突、崗位職責沖突、流程沖突等進行檢查;能根據風險、內控、合規等體系的管理邏輯生成對應的手冊、制度;還能實現對同一管理元素(如機構名稱、崗位角色)的快速修改以及對外部法規變化的精準響應和處理。制度平臺也是管理體系的“字典”,提供制度文件檢索、智能化查詢和智能問答服務。

(7)多套管理體系融合

中國核電數智一體化體系為所有體系融合、落地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核電管理體系一般涉及兩類:一類管理體系業務邊界較為明確,遵從特定的體系標準,如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兩化融合”等體系認證類;另一類管理體系業務邊界較為寬泛,與整體治理框架配套,可以應用于所有業務、管理活動中,如風險管理、內控、合規。雖然這兩類管理體系轉化的范圍、方法略有不同,但均可以通過制度模型化,通過梳理管理體系要求的核心要素,將其融入制度中,借助制度良好的延展性,將制度文件作為企業所有管理體系最終歸一化的體現。

在中國核電制度管理平臺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根據國資委要求,建立以風險管理為導向,內部控制規范各項業務活動,合規管理確保企業合法合規經營的體系融合,而所有體系均通過將其管理手段融入制度體系模型中,實現管理措施的落地。

2)挖掘數據價值,服務智能化
(1)管理制度在線編輯、標注、質量檢查

在編制制度時,格式/定義自動推薦與規范,可實現在線實時編輯,可編輯的對象包括圖片、流程圖、復雜表格,系統自動、實時對文件質量進行檢查,包括術語沖突、組織機構沖突、崗位職責沖突、流程沖突、記錄與正文沖突、上游文件檢查、附錄的表單與流程中名稱的檢查等。根據檢查結果,可以修改描述或從管理規范標準庫選擇適用的標準。

(2)查詢統計功能多樣、友好

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平臺支持多種形式的檢索,包括根據用戶自然語言的精確、模糊功能的全文檢索,針對不同類型管理要素進行檢索,以及自定義檢查條件進行檢索并保存個人查詢視圖。該平臺可對上游文件、制度文本、制度數量、制度清單、制度歷史版本、表單、指標、部門/崗位職責、部門制度情況、業務制度模型、管理體系制度模型等進行查詢。

(3)審批過程中提醒特定人員關注特定重點事項

在審核制度時,審核人員經常抓不住審核要點,中國核電XTP平臺在Office軟件、Web端針對管理制度文件中的崗位/人員標注、數據對象標注、IT系統標注、審批人注意事項標注,如針對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圖,標注風險點、控制點及流程涉及的表單,根據標注提示審核人關注相應信息。

(4)智能訂閱服務與批量操作功能

職責調整后,制度批量自動升版,組織機構名稱的批量修改,崗位職責變動后自動權責配置,自動發起因外部政策變化的制度升版,制度中流程管理與分析,職責變動提醒,需重點關注審批事項的提醒,智能化訂閱服務,對關注度高、討論多的制度推送閱讀,按需求生成職責/崗位/內控手冊等,在已建立的管理要素基礎上生成管理制度知識圖譜,實現管理制度的圖譜化展現后,為后續的智能問答提供數據來源,實現智能問答機器人與用戶的智能對話。

3)嘗試高位進階,流程信息化

在信息化平臺中,用戶可在管理制度正文或流程圖中對IT系統、IT模塊、訪問地址等進行標注,通過該標注生成數據對象,實現管理制度向IT系統的關聯。并且,基于該單項的關聯關系,可實現管理制度中的管理元素與IT系統中相應的管理要素的智能關聯,并完成差異智能分析及推送。

如何確保管理體系按制度規范化運行是風控體系緊密融入業務,取得實效的難點和日后的重要方向。路徑一是在制度管理平臺中延伸內控流程監控的功能,路徑二是在現有工作流程集中的系統[如ECM協同、SAP(企業管理系統)]配置或開發流程監控的功能,分析計算管理業務中的數據。目前,中國核電按照路徑一,在制度平臺中增加流程監控和分析功能,針對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圖,結構化解析后,標注風險點、控制點以及流程涉及的表單,生成新的數據對象,實現管理制度向IT系統的智能關聯,完成差異智能分析及推送。基于此,內控流程的運轉情況、控制點設置情況、每個步驟的運行時間均可以得出評價報告。

建立數智化制度管理機制,可以更好地助力制度管理升級,與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一體推進。構建科學的制度體系和管理思路,通過先進的制度體系管理方法,更好地落實制度體系管理和優化的功能,借助此種管理模式開展全要素梳理以及管理體系整合,進一步規范和推動制度體系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支持后續體系管理相關功能拓展。

1.1.3 成效

數智化制度體系實現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的融合,精簡了管理文件數量,整合了共性資源,避免了多體系管理可能帶來的混亂,有效提升了管理效率。通過構建實施“一體多能型”制度體系,中國核電旗下的秦山核電、江蘇核電、三門核電、霞浦核電等9家成員公司均完成了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職業健康與安全管理體系“三標一體”認證,提升了企業形象,彰顯了社會公信力。

1.有效提高規范性與合規性

利用制度數智化管理實現對公司上游文件變化、組織架構調整、職責變動等引起的制度體系變動的快速響應。制度發起升版申請的同時,填寫上游文件的變化并進行上傳維護,同步實施制度升版、上游文件維護。截至2022年5月,從制度中共識別上游文件1300余份,精簡大量統計查找環節,迅速找到需評估的制度;當部分機構及職責調整時,根據調整決策文件可調整職責模型,同步生成職責手冊制度并發起審核流程,實現快速響應。

2.制度體系的精準優化“瘦身”

通過對已在模型中建立的職責庫、流程庫、定義庫、表單庫、上游文件庫等進行篩選和對比,去除重復項和近似項,實現制度管理體系的“瘦身”。比如經制度平臺分析,存在名稱相同但在不同的管理制度中定義不同的情況,此類定義共找出160余個,涉及的管理制度253份;存在組織機構76個,部分機構名稱錯誤,或已經取消;經建模規范,梳理標準定義69個,標準機構名稱48個,實現了標準要素的統一,使管理制度在描述業務時語言準確、精練,有效提升管理制度的質量。

3.實時獲取各類有價值的手冊

利用已有的各類管理要素,可導出各類有價值的手冊,如內控手冊、管理術語手冊、上游文件手冊、職能手冊、崗位手冊、授權手冊、流程手冊等,并可以在后臺進行導出內容與導出格式的自定義配置。例如,中國核電在完成內控手冊建模后,引用23項業務活動涉及的57個重要流程,120個風險點和控制點,均可以隨制度的升版進行更新和實時輸出,消除了制度升版導致內部控制手冊中的流程同管理制度中的流程差異的問題。

4.管理成本下降,效率大幅提升

原有系統間人工流轉的情況得到解決,系統間實現自動對接,從申請升版到制度審批、制度發布、制度歸檔、文件更新,全程信息化貫通,流程從平均2周變為4~5天;使用結構化工具帶來的標準模板、規范定義,使制度編制更加便捷,格式規范的自動實施讓大家的投入更加有價值;綜合類制度的升版周期大幅縮短,如內控手冊,因內容多,編制工作量大,常常需要3個月時間,現在可一鍵導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弥勒县| 原阳县| 水城县| 兰州市| 利川市| 纳雍县| 卢龙县| 五指山市| 霸州市| 金湖县| 漳平市| 莒南县| 将乐县| 福清市| 姚安县| 岑巩县| 禄丰县| 德昌县| 钟祥市| 镇雄县| 巫溪县| 高唐县| 大城县| 丁青县| 仪陇县| 图木舒克市| 邵东县| 胶州市| 武强县| 社旗县| 肥乡县| 平邑县| 都兰县| 称多县| 新建县| 竹北市| 安达市| 布拖县| 柏乡县| 上栗县| 湖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