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調攝(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楊思進主編
- 733字
- 2024-06-21 18:10:37
第二節 感悟天道,適應自然
感悟天道,天人相應。天與人當如何相應呢?天可以看作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自然界中的空氣、河流、樹木、陽光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人與自然規律相通,自然界有一年四季的變化,陰陽消長,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會隨著一年四季之變而不斷地變化。例如,在春天,我們喜歡去踏青,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陽光雨露;夏天,我們早起晚睡,享受綠蔭下濃濃的愜意;秋天,我們在感受豐收的喜悅的同時也時常會感到幾分悲涼;冬天,我們早早地睡下,貪戀被窩的溫暖,也傾心于皚皚白雪。
中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的統一。俗話講“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黃帝內經》中也講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天地之氣、四時之變在孜孜不倦地哺育著人類,人受環境的影響極大,因此在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就可能造就不同的體質、不同的狀態,當然也會有不同的疾病找上門來。
眾所周知,我國西南地區的人大多愛吃辣,無論怎樣吃辣皮膚依然水潤,這是因為四川盆地多有濕寒,吃辣椒能適當抵御濕寒邪氣的侵入。如果讓這里的人到北方生活,他們一定會覺得北方十分干燥。一位來自北京的朋友某年冬天到重慶出差,他原本以為重慶的溫度會高一些,因此僅帶了較為單薄的衣物,沒想到到了重慶后發現天氣不僅十分寒冷,還十分潮濕,晾的衣服都要好幾天才能干。這就是大自然的神奇之處。
對于自然的多變,人體會逐漸適應。一個北方的姑娘在江浙一帶生活兩年之后皮膚變得潤滑了;一個南方人在北方適應了冬季有暖氣的生活后,回到南方會覺得南方在冬天比北方還冷;一個北方人到南方后因為水土不服去看醫生,發現當地醫生治療的用藥與家鄉的常規用藥竟然不同。其實,這些都是不同環境下人體為適應環境而做出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