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調攝(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楊思進主編
- 504字
- 2024-06-21 18:10:40
第三節 何謂陰虛,何謂陽虛
五臟六腑之虛也分陰陽,比如腎虛就有腎陰虛、腎陽虛之分,陰陽性質不同,癥狀也會有所不同。陰虛簡單來講就是人體內津液不足而導致的陰陽不平衡,而陽虛是指人體陽氣虛衰,功能減退或衰弱,代謝活動減慢等病理現象。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更好地區分陽虛和陰虛。
(1)體形
陰虛體質的人往往偏瘦;陽虛體質的人大多偏胖,肌肉往往較為松軟。
(2)盜汗
陰虛體質者經常盜汗,也就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出汗,但醒后汗卻不出了;陽虛體質者往往沒有盜汗的情況,但會四肢不溫,四肢倦怠,畏寒肢冷,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常常四肢冰涼,連蓋厚被子都暖不熱。
(3)情志
陽主動,陰主靜。陽虛代表能量不足,因此常常出現氣短懶語,精神不振,抑郁不歡;陰虛的表現則相反,一般可見精神比較亢奮,睡眠質量差,常常燥熱不安。
(4)面色
陰虛的人常可見臉頰紅,像涂了腮紅一樣;陽虛的人則常常面色?白無光。
其實,陰虛與陽虛的鑒別十分簡單,“陽”代表熱的、有能量的、積極的,如果陽虛就是陽氣不足,動能不足,相對來說寒則易生,就會使人怕冷,能量不足。反之,“陰”代表冷的、安靜的、下降的,如果陰不足,陰不制陽就會生熱,人就會出現煩躁、盜汗、臉頰通紅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