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調攝(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楊思進主編
- 519字
- 2024-06-21 18:10:40
第二節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周易》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萬事萬物,不管它有多復雜,歸根結底,都不過是陰陽的變化。天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白天與黑夜之分;山有陰陽,于是就有了山陰與山陽之分;人有陰陽,于是就有了男人和女人之分。人生有形,離不開陰陽。
《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人的形體可根據陰陽進行劃分: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屬陽,體內屬陰;背為陽,腹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四肢內側為陰;五臟屬里,為陰;六腑屬表,為陽。陰陽蘊藏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腎有腎陰、腎陽,肝有肝陰、肝陽,心有心陰、心陽,脾有脾陰、脾陽,胃有胃陰、胃陽,肺有肺陰、肺陽……
人體的健康有賴于陰陽的平衡。從整個人生來看,陰陽相互調和、制約、轉化以維持陰陽平衡,即為“生”,而若陰陽失調就會生病,陰陽之氣逐漸減弱,臟腑功能衰弱,即為“老”,當陰陽徹底不平衡的時候,人就失去了生命。人體就像是一個天平,陰陽就像天平上那兩個砝碼,只有它們重量相當,天平兩端才會平衡,一旦陰陽失調,天平向一方傾斜,平衡被打破了,人就會生病。因此,生之本,本于陰陽,陰陽是人生命之根本,要想健康,就要知陰陽、保陰陽、平衡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