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說調攝(全民閱讀中醫科普進家庭叢書)
- 楊思進主編
- 624字
- 2024-06-21 18:10:40
第四節 冬病夏治,陽中求陰
每年的七八月都有很多醫療機構開展三伏貼的治療以冬病夏治。冬病夏治是中醫療法中非常受歡迎的一種,其原理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過講解,與中醫學陰陽理論密不可分。
冬為陰,夏為陽。“冬病”主要是指好發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以“虛寒”為特征的疾病,由于冬季人體本身陽氣不足,再加上外界陰盛陽衰,體內正氣不能有效抵御外邪,容易集中感受陰寒之邪,從而誘發慢性咳嗽、哮證、喘證、關節冷痛等疾病,也會導致此類疾病的反復發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時令進行治療,此時自然界已經達到陽氣最旺之時,人體陽氣也相對充足,可以通過溫補陽氣、散寒祛邪、活血通絡等中醫療法達到增強人體抵抗病邪能力的目的。除此之外,“夏治”還有助于祛除體內留存的陰寒病邪,以治療或預防上述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總而言之,“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陽氣充足的特點,使用中醫傳統療法以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中最常用的就是我們常說的“三伏貼”,是中藥穴位敷貼的一種。中醫學認為,三伏天是一年中的“陽中之陽”,三伏時將特定的中藥敷貼在穴位上透皮給藥,可有效疏通經絡,調理氣血,增強人體抗病邪的能力。西醫學研究顯示,夏季天氣炎熱,身體上的毛孔都處于打開的狀態,藥物敷貼后通過毛孔進入體內可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營養。但一次的敷貼時間不得過長,一般不能超過8小時,兒童不能超過4小時,如果出現皮膚過敏等情況應立刻停止使用,或更換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