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中醫藥文化志
- 劉學文主編
- 1124字
- 2024-06-14 19:04:30
前言
江門地處珠江三角洲西部,總面積95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80萬,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下轄蓬江、江海、新會三區及臺山、開平、恩平、鶴山四個縣級市。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廣府文化的代表性城市。江門歷史上涌現出了明代心學奠基人陳白沙先生、近代維新先驅梁啟超先生、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國寶”的當代歷史學大師陳垣、“中國航空之父”馮如、“中國當代舞蹈之母”戴愛蓮等無數英才。江門還是中國著名僑鄉,旅居海外的江門籍鄉親近400萬人,足跡遍布全世界107個國家和地區,創造了百年不朽、豐富璀璨的華僑歷史文化。開平碉樓、白沙茅龍筆、荷塘紗龍、蔡李佛拳等世界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聞名遐邇;圭峰山、古老水鄉、上下川島、錦江溫泉等風景名勝讓人流連;數百公里的海岸、島岸線蜿蜒美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多姿多彩的自然風貌,讓江門散發著雋永而獨特的魅力。
在這南海之濱、江海交融的土地上,千百年來,中醫藥文化也伴隨著勤勞的江門人民生生不息、漂洋過海、自我沉淀、不斷豐富。溫濕的自然氣候與旖旎的地理環境,使得江門五邑的疾病證候與防治都有其特殊性,各大中醫機構與民間組織應運而生,形成了獨特風格的醫療特色。這里高溫多雨氣候顯著,物產豐富,人才輩出。新會陳皮、恩平簕菜、臺山沉香、鶴山素馨花、開平牛大力等地方藥材獨具一格;嶺南傷寒派名醫陳伯壇、國醫大師鄧鐵濤、中醫國手盧朋著等一批中醫名士紛紛涌現。止咳寶、王老吉、潘高壽、馮了性等一批老字號中藥制劑品牌不衰。在歷史長河中,江門中醫藥文化始終與華僑文化、海絲文化、武術文化、飲食文化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江門五邑源遠流長的中醫藥歷史文化,是嶺南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撰《江門中醫藥文化志》、推動江門中醫藥文化的整理研究,有助于促進江門在新的時代引領中醫藥文化建設,推動江門中醫藥文化的守正與弘揚,更有助于江門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及中醫藥文化在國內外的影響、交流,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信。江門作為中國著名僑鄉,一直站在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最前端,做好這部著作的編撰工作,是江門中醫藥人的責任與榮光。
本書系江門首部中醫藥文化志,是在廣泛收集江門五邑中醫藥文化資料的基礎上,根據知識的系統性與內容的可讀性組織編寫。全書共分為“天”“地”“人”三篇,分別從江門五邑獨特的中醫藥文化、物產資源、能人組織三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分章闡述了江門中醫藥文化的歷史特點和發展現狀,內容豐富,系統性地呈現了江門五邑中醫藥的發展脈絡。本書的編寫緊密聯系現存歷史遺跡、典籍記載、老字號中醫藥企業及醫院、院校,采用文字、圖片相結合的寫作形式,通俗易懂,是一部傳播江門中醫藥文化的史料性、文獻性專著。
《江門中醫藥文化志》編委會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