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門中醫藥文化志
- 劉學文主編
- 638字
- 2024-06-14 19:04:31
天篇
天者,有主宰之天,有義理之天,有自然之天。天行健,無私覆,化育萬物;天、地、人合一,乃成造化。傳統中醫,系黃老天道思想千年延綿,灼灼其華,福澤中華。
江門處南海之濱、西江之畔,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短夏長、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宜人,物產豐富、萬物欣榮,漁業農業興旺。
江門古屬百越之地,至秦統一六國后分屬南海郡與合浦郡,是廣府文化代表性城市。南宋期間,羅貴南遷、崖門海戰,中原文化融合本土,至明陳白沙開“江門學派”,以自然為宗,江門本土文化品格渾然天成。
江門依江傍海,自古水路運輸興旺,有“千艘如蟻集江濱”的記載。江門人揚帆大海,以漁業捕撈為生,海洋文化根植血脈。近代以來,江門人出于生活所迫,漂洋過海遠赴異國他鄉,使江門一地成為中西文化民間深度融合的典范,也更完善了江門人堅韌自強、包容務實的品格,此乃“天行健”的和光照耀。
天戴其蒼,成就著江門豐富多彩的中醫藥文化。江門大地不僅中藥品種豐富、炮制方法多樣、地域特色鮮明,而且在歷史長河中,江門中醫藥文化始終與百姓日常生活高度融合,與華僑文化、武術文化、海絲文化、飲食文化、香文化、溫泉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相互滲透、淬煉,充分凸顯出中醫藥文化的“和”字品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門作為中國著名僑鄉,在數百年的華僑出洋歷史中,對于推動中醫藥文化走出國門及中西醫融合貢獻良多,此亦江門中醫藥文化不可或缺的篇章。長期以來形成的海納百川、包容萬物的人文品格,使得江門成為中醫走出去、西醫走進來,推動中西文化融合的天然良港和化育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