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瘦身術:符合醫學原理的科學瘦身教科書
- (日)牧田善二
- 435字
- 2024-06-14 19:36:53
■ 不是主動買,而是被迫買
加之現代社會中,大腦的獎勵機制導致多巴胺分泌變得極端,具備了推進糖類依賴癥的條件。
我在過去的著作中已多次談及,現在有很多食品變成了工業制品。對食品廠商來說,最理想的生意就是能推出可以讓消費者多次反復購買的商品。為此,在社會上增加糖類依賴癥是最直接的。
例如,可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可口可樂是1886年由藥劑師彭伯頓發明的。最初的成分中含有古柯葉,而古柯葉中是含有可卡因的,不過后來被去除了。現在的可口可樂就是加入了含有叫作“焦糖E-150d”的色素和企業秘制香料的糖水。這是原材料費便宜且運作高效的商業模式。
我并非要責難可口可樂。作為企業,追求利益是理所當然的。而且也不止可口可樂如此。
很便宜就能填飽肚子的比薩餅、點心面包。
冷凍后加工方便的餃子、炒面、烏冬面。
滿是玉米糖漿的清涼飲料。
以小麥粉、土豆等為原料的零食點心。
消費者會開心地反復購買這些食品,所以超市和便利店都有銷售。
至于為什么會反復購買,“因為好吃”只是表面理由,正確的解釋是“因為患上了糖類依賴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