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教學案例(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卞華主編
- 1761字
- 2024-06-12 18:15:13
葛根湯
【原文】太陽病,項背強,無汗,惡風,葛根湯主之。(31)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芍藥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病機】風寒之邪束表,太陽經輸不利。
【應用指征】惡寒(風),發熱,頭痛,無汗,項背拘急不舒,脈浮緊。
【臨床應用】①原治太陽傷寒兼經輸不利。②本方的現代應用涉及多個系統、多個病種,包括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氣管炎、肺炎、過敏性鼻炎、慢性副鼻竇炎、痢疾、腸炎、胃腸型感冒、頸椎病、肩周炎、周圍面神經麻痹、各類神經性疼痛、纖維性肌痛、緊張性頭痛、急性腰扭傷、踝關節扭傷、腰肌勞損等。
【典型病案】李某,男,38歲,住北京朝陽區?;碱B固性偏頭痛兩年,久治不愈,經友人介紹,請劉老診治。主訴:右側頭痛,常連及前額及眉棱骨,伴無汗惡寒,鼻流清涕,心煩,面赤,頭目眩暈,睡眠不佳。診查之時,見病人頸項轉動不利,問之,乃答曰:頸項及后背經常有拘急感,頭痛甚時拘緊更重。方用葛根湯。處方:麻黃4g,葛根18g,桂枝12g,白芍12g,炙甘草6g,生姜12g,大棗12枚。麻黃、葛根兩藥先煎,去上沫,服藥后覆取微汗,避風寒。日服2次,早晚各1次,分10日服完。3劑藥后,脊背有熱感,繼而身有小汗出,頭痛、項急隨之而減,原方再服,至15劑,頭痛、項急諸癥皆愈。陳明,劉燕華,李芳.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
【辨證思路解析】
病證辨析:患者頭痛伴有無汗惡寒、鼻流清涕、項背拘急與脈浮等癥,與《傷寒論》第31條所述頗為相似。此外,患者為右側頭痛,常連及前額及眉棱骨,尤其伴無汗惡寒、鼻流清涕、心煩、面赤、頭目眩暈、睡眠不佳等癥狀,故當辨為寒邪客于太陽經脈,經氣不利之證,與屬少陽經頭痛常伴有眼睛發花、早起口苦等的兩側頭痛;與屬太陰脾濕的頭痛而重,同時還伴有四肢酸疼、嘔吐的癥狀;與屬少陰心腎的頭痛咽干,常伴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干燥等癥狀;與屬厥陰肝的頭頂痛,常伴干嘔、手指甲和嘴唇發青、四肢冰冷、腹痛的癥狀;與屬血虛頭痛,伴有習慣性搖頭的以上癥狀,明顯有別。
病因病機分析:患者因感受寒邪,營衛失調,故無汗惡寒,鼻流清涕,舌淡苔白,脈浮略數;風寒客于太陽經輸,津液不得濡潤,則心煩,面赤,脈略數;太陽與陽明經脈氣血不利,則右側頭痛,常連及前額及眉棱骨,頭目眩暈,睡眠不佳,頸項及后背經常有拘急感。
治法與方藥分析:病屬寒邪客于太陽經脈,經氣不利之證。治當發汗解表,升津舒筋為主。方用葛根湯。本案所用葛根湯,由桂枝湯減輕桂、芍用量,加葛根、麻黃而成。方中葛根為主藥,加葛根并且重用至18g,在于其既能散太陽經邪,又能疏通經絡,并能啟動津液以濡潤經脈;桂枝湯減少桂、芍而加麻黃者,一則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再則欲發汗解表,以治惡風無汗之表實。本方既能發汗升津,又無麻黃湯過汗之虞,且方中芍藥、生姜、大棗、炙甘草又可補養陰血,助津液升發之源。本方服藥后不必啜粥,只需溫覆取微汗出,余遵桂枝湯調護之法?,F代研究亦證明,葛根有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服用本方可使寒邪散、經脈通、津液升、榮衛和,則頭痛、項強諸癥自愈。
【參考病案】章某,男性,74歲,當地服裝四廠退休技師,1985年11月9日初診?;颊哂谕?月底行前列腺摘除術后外感發熱,經用中西藥后寒熱退,同時出現雙下肢痿軟疼痛,行走須人攙扶,雙側頸項牽強疼痛,在外院用中西藥兩月余,下肢癥狀漸好轉,頸項諸癥卻有增無減?,F癥見身體清瘦,頭項左傾,兩側頸項和后枕部僵硬麻木,牽強疼痛,轉側時疼痛益劇,頭似不在脖子上,二便自調。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觀前醫處方多為羌防一類祛風濕止痛或夾通絡養血之品,然患者頸項諸癥實屬仲圣所謂“強”也,其太陽經證已躍然眼前,遂處以《傷寒論》葛根湯原方:葛根40g,生麻黃10g,桂枝10g,赤白芍各30g,生甘草10g,生姜3g,大棗12枚。2劑。囑藥后稍加被覆以取小汗。二診患者訴頭頸已復端正,精神振奮,謂當日藥后略有汗出,頸項部隱感熱辣,諸癥明顯減輕,頸項大松,如釋重負。次日藥后并無汗出,頸項癥豁然若失,轉側裕如,稍感頭暈,病既愈,未再處方。一月后門診遇之,謂一切良好。陳明,張印生.傷寒名醫驗案精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8.
- 圍術期液體管理核心問題解析
- 體重管理(互聯網中醫院醫護人員培訓系列教材)
- 外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臨證實用學苑藥性賦
- 小兒推拿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社區護士崗位培訓教程
- 傷寒論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OSAHS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
- 藥事管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解剖生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住院醫師英語手冊
- 口腔修復體制作·技能操作
- 健康教育專業人員培訓教材: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基本理論與實踐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社區護理
- 男性生殖健康管理(互聯網中醫院醫護人員培訓系列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