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原文】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62)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 芍藥四兩 甘草二兩(炙) 人參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姜四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桂枝湯,今加芍藥、生姜、人參。

【病機】營衛不和,氣營不足,經脈失養。

【應用指征】身疼痛,汗后身痛不減,甚或加重,脈沉遲,可伴有惡風寒、發熱、汗出等。

【臨床應用】①原治汗后氣營不足身痛。②現代用本方不僅可治療體虛感冒、產后身痛、自汗及多種虛性身痛之證,而且可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消化性潰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肩關節周圍炎、失血性貧血及不安腿綜合征等屬營衛不和兼氣營兩虛者。

【典型病案】蘭某,女,31歲,1993年5月8日初診。產后一月,身痛,腰痛,兩腳發軟如踩棉花,汗出惡風,氣短懶言而帶下頗多。曾服用生化湯5劑,罔效。視其舌體胖大,切其脈沉緩無力。方用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加味。處方:桂枝10g,白芍16g,生姜12g,炙甘草6g,大棗12枚,黨參20g,桑寄生30g,杜仲10g。日服2次,早晚各1次,分10日服完。服藥5劑,患者身痛止,汗出惡風已愈,體力有增,口干,微有腰部疼痛,乃于上方加玉竹12g,再服3劑而愈。陳明,劉燕華,李芳.劉渡舟臨證驗案精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6.

【辨證思路解析】

病證辨析:患者產后身痛,腰痛,兩腳發軟如踩棉花,汗出惡風,氣短懶言而帶下頗多,舌體胖大,脈沉緩無力,與《傷寒論》第62條所述頗為相似,當診為產后氣血兩虛兼營衛不和之證。此外,該患者的臨床癥狀如身痛、腰痛、兩腳發軟如踩棉花、汗出惡風、氣短懶言而帶下頗多、舌體胖大、脈沉緩無力,為產后氣血兩虛兼營衛不和之證的明顯癥狀,與產后素體虛寒血瘀表現的產后惡露不行、小腹冷痛、陰道流血過多、冷汗、乏力、宮縮乏力、面色蒼白、苔薄白、脈沉細或沉緩,有較明顯的差異,且該患者曾服用生化湯療效不顯,故可排除虛寒血瘀所致。

病因病機分析:本案患者的身痛、腰痛,并非外受邪氣所致,乃是由于產后氣血不足,經脈失養,故亦可見兩腳發軟、脈來沉而不浮、舌體胖大。氣血不足,氣不溫煦而血不濟潤,則見身痛、汗出惡風等氣血雙虛之候。氣虛則失其統攝,故帶下偏多。

治法與方藥分析:本案病屬產后氣血兩虛兼營衛不和之證。治當調和營衛、益氣和營為主,以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為主方。方用桂枝湯調和營衛,重用芍藥以養營陰,滋潤經脈;加黨參以益氣補衛;妙在加重生姜之劑量,一方面能鼓舞營陰外達,與衛相和;另一方面借其辛散之力將益氣養營補養之功達于體表,使其更直接地發揮治療作用,可謂一舉而數得,有調中有補且補而不滯的效果。

【參考病案】張某,女,30歲。產后3天發熱,體溫40.2℃,頭痛,惡寒,有汗,舌苔薄微膩,脈象浮小數。證屬產后氣陰兩虧,風邪乘虛外襲,以致營衛不和。治當調和營衛,補虛退熱。方取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加味。處方:川桂枝3g,杭白芍10g,炙甘草3g,生姜1片,大黑棗4枚,太子參15g,嫩白薇10g,香青蒿5g。服2劑,體溫降至正常,余癥消失。張圣德,時永華.異病同治案三則加味桂枝湯的應用體會[J].江蘇中醫藥,1979(1):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青县| 晋中市| 明星| 古交市| 化隆| 睢宁县| 正安县| 余姚市| 丹凤县| 鸡西市| 淮阳县| 水富县| 静安区| 遵义市| 安多县| 栾城县| 乡宁县| 奉贤区| 沅江市| 西藏| 商洛市| 星座| 突泉县| 宁波市| 六安市| 和顺县| 兴义市| 北碚区| 宜阳县| 北海市| 花垣县| 彰武县| 呼伦贝尔市| 武穴市| 庆安县| 永川市| 通化县| 聂拉木县| 怀宁县| 油尖旺区| 许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