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我給同志們送炮彈來了
- 1977:我的文藝人生
- 大桃小蘋果
- 2339字
- 2024-06-27 08:05:00
王維民臉色一變。
這位大人物怎么跑出來了,還直接點名,對春生這位“小人物”開炮。
這一炮下來,一般人真受不了啊。
小曾,你要堅強啊!
王維民一轉頭,滿臉不敢置信。
曾驊跟個沒事人一樣,還在那里砸吧著嘴巴,贊許著那篇開炮文章。
“這文章的理論水平,起碼有七八層樓那么高。我從上滬到北都,看過這么多批判我的文章,就這篇水平最高,說到點子上了,有理有據,不是潑婦罵街,也不是青皮耍橫。”
王維民遲疑地說道:“小曾,你難道不知道林秋實同志是誰嗎?”
剛才王廠長給你說的他的那些職位,都白念了嗎?
“知道,大人物。他一下場,肯定會掀起驚濤駭浪,地方很多還在旁觀的人,會像聽到發號令一樣,如同脫韁的野狗,嗖嗖地全竄出來,對我展開瘋狂地撕咬。”
王維民恨其不爭地盯著曾驊,語氣不善地說道:“那你還這么吊兒郎當,不當一回事!”
“王大姐,你說我該怎么辦?寫一篇悔過的文章,登在報紙雜志上,我悔過,我有罪!有用嗎?”
王洋看出點門道來,把煙頭往煙灰缸一掐,揮揮手,驅散煙霧,叫住了王維民。
“維民同志,不要著急。這個時候,我們不能亂了方寸!小曾,這里坐著的人,王維民同志,你的王大姐。我,王洋,一位立場堅定的老葛敏,算是你的長輩。都是真心關心你的人。
不要有什么忌諱,把心里的話敞開了說,說透了,大家心里有數了,也就安心了。”
曾驊想了想說道:“林秋實同志的文章里,有句話說得很對。‘文學從來都是為正治服務的’。”
王洋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看向曾驊的目光,飽含贊許。
王維民還是不明白,眉頭一皺,“驊子,你趕緊說。王廠長都說了,說透,說得我明白!”
“王廠長,王大姐,我一直有說,歷史大潮,滾滾向前,不可逆擋。十一屆三中全會去年十二月份召開,歷史趨勢,已經明晰。
其實對我小說《芙蓉鎮》的批判,無非是歷史轉彎時,新舊思想的一次碰撞沖突。或者說,舊有思想感覺到歷史大潮滾滾向前時,他們心虛膽怯,急切地想要抓住什么東西。”
王洋冷靜地補充了一句:“他們想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王廠長英明!”
“少屁話,繼續說。”
王維民還是有點懵。
驊子說的這番話,我聽明白了,又好像沒聽明白。
那我到底是聽明白沒有啊!
王洋又問了一句,“小曾,你這么篤定嗎?”
“王廠長,你是老葛敏,經歷得比我多,應該早就感覺得出來。”
不能再說了,再說404所要出來說事了。
王洋點點頭,沉默了一會,又開口:“小曾,可是我們不能干坐著挨打吧。”
曾驊從背包里掏出一份稿紙,遞給王洋。
“王廠長,這是寫的一篇文章,算是對批判我的人一個回復和反擊。”
王洋一目十行地看完,沉默了好幾分鐘。
“小曾,你準備發表在哪里?”
“先去找《北都文藝》,我的《芙蓉鎮》最先發表在他們雜志上,現在承受的壓力不比我小。我想先去看看,看看他們的立場有沒有變。”
“《北都文藝》里面的人我還是了解的,大部分人的立場跟我們一樣。你的文章雖然會引起他們內部爭議,但肯定能發表。
不過光發表在他們《北都文藝》還不夠,《文化報》的老陳,立場跟我們一致。小曾,你把這篇文章再抄兩份,我給《文化報》送一份去。另一份,我再想個地方送去。”
“好的王廠長。那我先去抄寫了。王大姐,我先走了。”
曾驊離開后,王維民才慢慢回過神,領悟到他跟王洋之間打謎語一樣的話。
搖著頭感嘆道:“王廠長啊,想不到小曾,看得比我還要遠,想得比我還要深啊。”
王洋欣慰地說道:“小曾的正治覺悟和敏銳性,遠遠超出一般人。而且膽子也大,看準了就敢去做,無所畏懼。
這小子,以后前途無量啊。小王...”
王維民馬上身子坐直,她知道,王廠長有任務交代。
“鞏雪同志,你要看緊了,《好事多磨》電影拍完后,就盡快正式把她調到我們廠來。總正文工團,我去打招呼。
現在風向變了,他們的重要性,不如我們了。”
“好的!”王維民知道王洋這是在干什么。
除了讓北影廠有年輕女演員可用之外,也有羈縻曾驊的意思在里面。
羈縻,我心頭怎么冒出這么個詞來了?
王洋還在說話,“老許搞的小動作,以為我不知道!呵呵,敢挖我的人。小王啊,武海燕還只是借調去了上影廠,她的組織關系,還掛在閩海軍區文工團。”
王維民的眼睛亮了,王廠長,你真是高啊!
反挖老許的人啊!
細細一想,有這個可能。
只要把曾驊抓住了,武海燕就跑不了。
他能寫出一個適合武海燕的劇本,就能寫出第二個,第三個來。寫著寫著,武海燕就成我們北影廠的人了。
她原本在我們北影廠演過海霞,有感情基礎的。
只是一個鞏雪,一個武海燕,讓曾驊如何選?
有點不好搞!
王廠長,你是想搞哪樣?
明白了,王廠長這是要搞個雙保險,不管曾驊最后跟誰好上了,這三塊上好的五花肉最后都燜在北影廠這口鍋里。
高啊,王廠長,你真是高啊!
曾驊蹬著自行車,刷刷地來到《北都文藝》雜志社。
從走進大門開始,里面的人看過來的眼神,復雜多樣,你要是沉住氣一看,還真跟看萬花筒一樣。
來到向文祥的辦公室,看到他正埋頭修改稿子,曾驊敲了敲門。
“向編輯!”
向文祥聞聲抬起頭,瞇著眼睛看了幾秒鐘,看清楚是曾驊,欣喜地站起來,快步走到跟前,雙手握著曾驊的手,上下晃動。
“稀客啊!快請坐!”
坐下后,寒噓兩句,曾驊直奔主題。
“向編輯,北都、上滬以及其它地方的報紙雜志,你都看了嗎?尤其是昨天《北都晚報》林秋實同志的那篇文章,你看了嗎?”
“看了,有心無力啊!”
“向文祥同志,請問《北都文藝》立場有沒有變?”
“沒有變,一直如此。雖然有部分同志站在那邊,但是在《北都文藝》,還是東風壓倒西風!”
“向文祥同志,那你的立場有沒有變?”
“當然沒變,我一直都是你最堅定的支持者。我們過去吃了那么多苦,連反思都不可以了嗎?還有沒有天理!”
“那就好!向文祥同志,今天我來,是給同志們送炮彈來的!”
“炮彈?”
“這篇是我反擊的文章,這篇是我的第二部小說。”
向文祥驚喜得幾乎喘不過氣來。
想不到曾驊沒有被一時逆流所打倒,反而被激發了葛敏斗志!
好,讓我們一起戰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