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冊封

在奉安殿的門外,呂氏懷著忐忑的心情凝視著殿內,但并未貿然進入。

不久之前,有嬤嬤通報,朱允熥端著一碗面條悄然進入。

此時,皇帝正深感悲痛,不愿被外界打擾。

她擔憂朱允熥的貿然進入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尷尬。

然而,出乎她意料的是,朱允熥進去后便再未現身,這讓她更加疑惑與不安。

此刻,大殿深處似乎持續傳來低語之聲。

令人好奇的是,他與皇帝之間究竟說了怎樣的言辭?

皇帝又向他訴說了什么?

為何他們的對話如此冗長?

呂氏的心中如同被巨石壓迫,讓她感到難以呼吸。

她不禁想到:“今日皇帝對那少年的寵愛,可謂在所有的親王、皇子、皇孫中獨占鰲頭。這少年究竟有何過人之處,竟能讓皇帝如此青睞?”

在此刻,呂氏的目光投向了身旁同樣凝視著大殿深處的朱允炆。

“兒子,你在想什么?”

朱允炆仍舊凝視著那個方向,輕聲說道:“吾兒在想,老三昔日的模樣是否只是偽裝?”

這言語如同醍醐灌頂,令呂氏猛然有所覺悟,但又隨即涌起一股警惕之意。

老三,他的過往定是掩藏了什么,否則怎會在一夜之間仿佛變了個模樣!

他為何需要如此偽裝?

或許,他一直都在暗中防范我們?

倘若真是如此,只怕會在皇上面前,落下個心胸狹隘、善妒的名聲吧!

再深思一下那位帝王的性情,若真的被他貼上嫉妒的標簽,那對于孩子的未來又將如何?

“兒子,你皇爺爺在里面呆了那么久,興許他渴了。“

呂氏嚴肅地說,

“快去端一盞熱茶進去,讓你皇爺爺喝。“

接著,呂氏湊近了些,聲音也放低,

“進去后,你就哭泣...“

她正在低聲細語,而朱允炆則全神貫注地傾聽。

然而,就在他們交談之際,朱元璋已在朱允熥的攙扶下,緩緩步出。

“拜見陛下!“

“皇爺爺!“

……

宮殿外的眾人急忙躬身施禮,呂氏在低頭之際察覺到,朱元璋的面容上的哀愁似乎有所減輕,而朱允熥依舊是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難以窺見其真實情緒。

“好!”

朱元璋對跪拜的眾人微微頷首。

隨后轉向朱允熥,溫和地囑咐道:

“你體質較弱,需得懂得保重!孝順父親固然值得稱贊,但若是因此病倒,豈不是有違孝道?”

“孫兒必定牢記皇祖父的教誨!”

朱允熥恭敬地回答。

朱元璋接著道:“喪事辦完后,你去大學堂求學,我會為你尋得幾位良師!”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朱允熥的關切與期望。

朱元璋站在那兒,面色嚴峻地對著眼前的皇孫,他嚴厲地說:“嚴師方能出高徒,看你今后還敢再裝模作樣!”

朱允熥恭敬地回答:“孫兒必定不再辜負皇爺爺的厚愛!”

提及明初的大學堂,那與清代的尚書房頗為相似,皆是皇子皇孫們求學的場所。

朱元璋,盡管出身并非顯赫,但他對兒孫的教育卻極為重視。

當年,朱標身為太子時,他聘請的便是天下聞名的大儒,如宋濂等人作為老師。

朱元璋揮揮手,示意道:“回去吧,我們走了!”

隨后,他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

在無意間經過呂氏的身旁時,呂氏意外察覺到了皇帝眼神中透露出的一絲冷峻,這讓他的內心頓時感受到一陣寒意。

“恭送陛下!”

然而,就在眾人齊齊下跪行禮之時,朱元璋的身影突然停了下來。

他轉身回望,目光凝重地投向了朱允熥,然后沉聲宣布:“傳朕旨意!”

話音一落,皇帝身邊最親近的書記官隨即恭敬地湊近,聚精會神地聆聽著皇帝的命令,一絲不茍地記錄下每一個字句。

“朱允熥,作為太子的嫡長子,也是朕的親生血脈,朕要冊封其為吳王!”

朱允熥即刻下跪,以君臣之禮表達感激之情:“臣叩謝皇恩浩蕩!”

在眾人心中暗自驚嘆之際,他們注意到朱允熥那從容不迫,穩重成熟的姿態。

朱元璋再次投以贊許的目光,贊賞他小小年紀便能處變不驚,不輕易為外物所動,展現出了非凡的潛力與成就!

他渾然不覺,此刻朱允熥的內心已然洶涌澎湃。

倘若不是他極力抑制,身上的肌肉恐怕早已抖動不已。尊號吳,乃大明洪武皇帝登基前的稱號,對于大明王朝和朱氏家族而言,它蘊含著非凡的意義。

在大明眾多親王之中,其地位尤為尊崇。

如今,這頂令人艷羨的王冠,已然戴在了朱允熥的頭上。

“吳王,僅僅是起點!”他心中默念。

朱元璋的詔令頒布之際,奉安殿內,無論是仆從還是護衛,亦或是為朱標守喪的眾人,均不約而同地深吸一口氣。

提及“吳”,那正是大明建國之前的舊稱。

至于這位新晉受封的朱允熥,他正是大明洪武皇帝嫡親之孫。

此刻,眾人看向朱允熥的目光,更是充滿了敬畏之情。

呂氏緊咬下唇,幾乎要咬出血來。

在那一日,她剛剛成為東宮的繼妃,心中懷揣著對未知的好奇,曾嘗試窺探自己的夫君,即太子朱標的意圖。

她好奇地詢問,朱允炆身為東宮的長子,是否有可能被賜予吳王的封號。

然而,她的提問遭到了朱標的嚴厲斥責。

朱標明確表示,“吳”這一封號,曾是皇帝之前的尊號,吳地更是大明的經濟命脈,緊鄰都城,因此絕不可能隨意封賞。

但如今,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封號,竟然出人意料地落在了朱允熥的身上,這讓她倍感驚訝。

朱允炆似乎陷入了迷茫之中,目光空洞地盯著朱允熥好一陣,隨后緩緩垂下眼簾。

然而,無人察覺,在他低頭之際,眼眸深處掠過一抹怨恨之色。

盡管他身為庶子,但按照家族的規矩,長幼有序,他實際上比朱允熥年長。

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當今圣上竟無視了他這位名義上的長子,而是選擇了朱允熥為吳王。

這使他心中充滿了不甘。若論學識,他自認為遠勝于朱允熥十倍有余。

論外貌,他的母親堪稱佳人,他容顏出眾,甚至在朱允熥之上。

論個性,他行事沉穩而不炫耀,謙遜內斂,深受朝廷重臣的贊譽。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吳王之位竟然授予了朱允熥!

這究竟是何緣故?

難道,嫡出的身份,真的如此舉足輕重?

朱元璋頒布旨意后,并未立即離去,他環顧四周,將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

最終目光定格在朱允炆身上。

在歲月的洗禮下,那張臉龐更顯溫和。

若說今日的朱允熥為他帶來了意外之喜,那么他的孫子朱允炆,始終深得他的青睞。

盡管他并非嫡出,但自幼便展現出卓越的學識,為人溫文爾雅,舉止間流露出翩翩君子的風范。

明朝的朱家,自草莽之中崛起,朱標那一代的兄弟,皆在軍營中成長。

他們成年后,馳騁疆場,對征戰四方滿懷熱忱,而對于讀書,則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雖然朱元璋此刻對呂氏心存微詞,但對于這位孫子,他卻是疼愛有加。

“皇長孫朱允炆!”

朱元璋的嗓音中透露出深沉的呼喚,使朱允炆欣喜地抬頭。

從極度的悲傷中綻放出巨大的喜悅,使得他的眼眶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

朱元璋字字鏗鏘地說道:“特此冊封,朱允炆為淮王!”

朱允炆滿心歡喜,他深深一揖,“臣下,感激皇上的恩澤!”

說罷,他眼神中透露出深意,瞥了朱允熥一眼。

與此同時,旁邊的呂氏也是激動得熱淚盈眶。

“臣妾深感榮幸,感恩陛下恩賜!”

然而,當她開口之后,朱元璋的面色卻突然陰沉下來。

他那原本聰慧的嫡孫,被這女子嚇得不斷裝傻!真是個嫉妒心重的女人!

倘若非在朱標之靈位之前,朱元璋或許即刻便會動怒。

朱元璋此人性情如此,一旦心生不滿,其內心的惡意便如同洪水猛獸般難以抑制。

于是,他冷笑一聲,衣袖一揮,憤然離去。

淮王啊!

朱允熥在內心默默思量。

朱家源于淮地,祖籍沛地,與漢高祖劉邦同為一方之人。

后來,朱家在淮西深深扎根,繁衍生息,世代相傳。

那明朝的眾多開國功臣,無一不是淮河之畔的兒女。

朱允炆的頭頂,那個“淮”字,更是蘊含了無數的歷史深意。

思及此,朱允熥的眼神與朱允炆交匯,但心中卻不禁感嘆:你的“淮河”,終究還是不及我“吳地”的尊貴。

朱元璋的離去之后,朱允熥再次步入奉安殿,恭敬地跪在朱標的靈前。

那具棺槨中安息的人,是他名義上的父親。

他原本是大明皇位無可爭議的繼承者,地位穩固。

然而,隨著他的離世,大明的皇位繼承問題變得懸而未決。

他的離去,使得那些自幼在戰火與鐵馬金戈中錘煉的兄弟們,都開始心懷叵測,心生不滿。

輝煌的軍事成就,鑄就了大明王朝的鼎盛時期。

在歷史的長河中,朱棣最為閃耀的,并非僅僅是他的軍事武功,而是他無畏的勇氣。

他并非如漢武帝那般坐鎮都城,依賴手下將領的功績來橫掃外敵。

朱棣是親自率領大明軍隊,開拓疆土,勇猛善戰的勇士。

他既是英勇的戰士,又是威儀的帝王。

盡管他身上有些難以言說的瑕疵,為后人所議論,但無人能否認他的偉大。

這一歷史事實,被永載史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滋市| 伽师县| 大化| 沾化县| 红安县| 瑞金市| 卢龙县| 夏邑县| 临安市| 迁安市| 荥经县| 昆山市| 龙陵县| 连云港市| 莎车县| 晋城| 澄江县| 静海县| 漳平市| 玛多县| 高唐县| 连平县| 赣州市| 海宁市| 普兰县| 和顺县| 兴山县| 枣庄市| 嘉黎县| 商洛市| 阿克苏市| 临海市| 抚州市| 达拉特旗| 枣庄市| 霍林郭勒市| 南靖县| 夏河县| 申扎县| 哈密市| 卢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