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殿。
悠然間,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這是朱元璋再次蒞臨靈堂。
“萬歲!”
“圣駕!”
侍衛和宮人紛紛行禮,但朱元璋顯得頗為不耐煩,他揮了揮手,徑直走向棺槨。
身為九五之尊,他有著諸多身不由己的束縛,即使是他最珍視的人離世,也無法時刻陪伴在其身旁,因為國事繁忙,責任重大。
北方的蒙古人依舊賊心未泯,意圖再起波瀾。
今年南方的降雨量異常充沛,無疑將對春季的農耕產生深遠影響。
戰火紛飛之際,百姓們勢必需要貢獻更多的物資來支持朝廷的戰爭。
然而,若天意難測,今年百姓的生活又將陷入困苦之中。
朱元璋肩負著重大的家國責任,百姓的福祉與國家的安穩,都是他心中最為掛念之事。
在處理完繁重的政務后,夜深人靜,他仍懷著沉痛的心情,渴望再次探望他的兒子。
“陛下!”
“皇爺爺!”
在呂氏與朱允炆的跪拜聲中,朱元璋踱步至靈前,環顧四周。
“熥兒何在?”
“三弟…”
呂氏迅速接過話茬,
“稟告圣上,熥兒因疲憊不堪,已請求暫且退下稍作休憩!”
這堪稱詆毀他人的極致,雖未直言朱允熥有何不妥,但言下之意,分明在指責朱允熥不顧禮儀,有失體統。
言畢,呂氏忐忑不安地偷瞄了朱元璋一眼。
然而,朱元璋卻顯得無動于衷,仿佛呂氏的言語未曾入耳,他只是輕輕地頷首。
“圣上,臣妾有言……”
“你們都退下吧,朕想獨自靜一靜。”
朱元璋平靜地吩咐道。
呂氏望了一眼其子,后者謹慎地開口,“皇爺爺,孫兒愿在此陪伴?”
“朕已言明,都退下!”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
“你亦勞累多時,去歇息吧!”
說罷,他便坐到了棺槨之旁。
皇帝的言辭即為御旨,呂氏雖心有怨意,卻也不得不與朱允炆一同叩首告退。
宮殿內霎時寂靜無聲,僅余朱元璋與其子的棺槨相對。
夜色中的微風帶著絲絲涼意,輕輕拂過朱元璋的胡須,唯有在這無人之際,他方能流露出為人父的柔情。
棺槨之內,躺著的是他摯愛了數十載的親子。
他凝視著那張緊閉雙眼的面容,心中涌起難以言喻的哀痛,如同被利刃割破。
那飽經風霜的手,顫抖著觸及兒子冰冷的軀體,淚水瞬間滑落,無聲無息。
“兒啊,你,你這孩子,也真是夠讓人痛心的。”
“說走就走的你,居然連一絲念想都未曾留給老夫!“
朱元璋緩緩收回手臂,語調中滿是哀愁的自言自語,
“你怎能如此決絕離去?
老夫撫養你近四十年,
疼愛你近四十年,
栽培你近四十年,你怎可如此狠心說走就走?”
他邊說著,邊抹去眼角的淚水,
“你的母親已先行離我而去,如今你也離我而去!
只留老夫孤獨一人在這世間!”
他的聲音越發哽咽,淚水也更加洶涌,
“你這不肖子孫,你醒來看看老夫!看看我這滿頭白發,你卻讓我這白發之人來送你黑發之人!”
“你是離去了,拋卻了所有煩惱,可你讓你的父親如何繼續生存?”
回到宮殿深處,皆是老者竭力壓抑,卻仍無法掩飾的悲痛哭聲。
驀地,朱元璋擦拭淚痕的手臂停滯了,他身后傳來了腳步聲。
“我已然下令,讓你們退下,究竟是誰?”
朱元璋聲色俱厲地質問,然而當他回首時,卻愣住了。
只見燭光搖曳之下,朱允熥雙手捧著一碗熱騰騰的面條,臉上掛滿了淚水,那淚水如同斷線的珍珠,無聲地訴說著他的哀傷,不斷地沉沒在熱湯之中。
“皇爺爺,孫兒聽聞您今日尚未用膳,特地吩咐人為您烹制了一碗精心煮制的面條!”
朱允熥言辭間的關懷之情,盡在其中。
“皇爺爺,您尚未用飯,孫兒特地命人為您熬制了一碗熱騰騰的湯面。”
朱允熥雙手捧著那碗熱湯面,緩緩步至朱元璋的跟前。
燭光搖曳,后者的面容隱匿在陰影之中,他那只布滿歲月痕跡、略顯蒼老的大手,在面龐上輕輕拂過。
“你是如何得知咱尚未進食的?”
朱元璋望著這碗面,聲音低沉而悠長。
朱允熥回應道:“孫兒猜想,今日您或許難以下咽。”
朱允熥用筷子輕輕攪動著面條,一股熱騰騰的香氣立刻迎面撲來,
“您清晨便匆匆前來,隨后又需忙于政務,咱們大明從蒙元手中繼承的諸多困境,全都壓在皇爺爺的肩上。”
他邊說著,邊將碗稍微推近了些,
“父親在世時,常常在夜晚嘆息,感慨皇祖父的辛勞。”
聽到這話,朱元璋的眼眶微微濕潤,幾乎再次淚目。
真是個懂事的孩子!
真是貼心至極!
在這些孫子中,還從未有過如此善解人意的孩子!
今日這樣的日子,自己又能品味到什么呢?
在明朝初年的紛擾之中,大明江山亟待整頓,朱元璋豈敢有絲毫的放松與怠慢?
當此念頭閃過腦海,他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抹淺笑,隨即輕聲吩咐道:“撤下去吧,朕此刻并無食欲。”
然而,朱允熥凝視著朱元璋,語氣懇切地說:“皇爺爺,即便不餓,也請多少用些食物吧。您曾對孫兒說過,愛惜自己的身體,健康地活著,才是對兒孫真正的福氣。您保重身體,健康長壽,對我們來說,便是最大的恩賜與疼愛。”
言罷,朱允熥又取來一雙筷子,聲音略帶哽咽:“父親的靈柩就在此處,他的英靈仍在,若見我們父子倆能夠正常飲食,必定會感到欣慰與安心。”
朱元璋眼中閃爍著動容的光芒,他深情地注視著面前的朱允熥,聲音略帶激動地說:“熥兒,你真的長大了!”
言罷,他輕輕挽起衣袖,臉上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接著說:“好,就讓我們爺倆共同享用這碗面吧,我們都得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堅強地活下去!”
這碗面,正是朱允熥特意為朱元璋準備的。
朱元璋出身貧寒,對于食物有著特別的偏好,他鐘愛姜蒜等調味品,認為它們能增添飯菜的風味。
熱湯面的熱氣繚繞,為這爺孫倆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氛圍。
他們一邊吃著面,一邊感受到眼中涌起的一絲溫熱,不禁頻頻擦拭著眼角。
逝去的生命已遠行,然而存活于世的人仍需繼續前行。
過度的哀傷只會讓天上的靈魂難以安息,禮儀雖為在世之人所設,但內心的真摯與情感,卻是獻給逝去之人的最好慰藉。
朱允熥在享用完一碗面條后,他捧起碗,深深地吸飲著剩余的熱湯,隨后用筷子輕輕撥弄,將剩余的姜蒜碎末也送入口中。
朱元璋見狀,隨口問道:“為何連渣滓也一并食用?”
他隨意地用手袖擦拭了嘴角,
“是還未飽腹嗎?若未飽,便再去用餐吧!”
朱允熥放下碗,模仿皇爺爺的動作,同樣用手袖擦拭嘴角,他回應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每一粒米,每一口飯,都應當銘記其來之不易。每一縷線,每一片布,都應時常念及物質的珍貴。”
朱允熥在餐桌旁,面露難色地開始整理餐具,他感嘆道:“物力之艱難,實在令人感慨!”
他接著回憶起父親的教誨:“皇爺爺曾對孫兒言,天下蒼生供養我們,實屬不易,我們必須珍視糧食,尊重民力。”
他端起碗,苦笑了一聲,
“然而孫兒頑劣,每餐必求六菜一湯,如此奢侈浪費,孫兒真是朱家最不成器的子弟!”
正當朱允熥準備轉身離開時,朱元璋突然叫住了他,眼中閃爍著深思的光芒:“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每一粒米,每一滴湯,都應當銘記其來之不易;一絲一線,也需時刻銘記物力之艱難!”
他抬起頭,疑惑地問:“這句話,你是從哪里聽來的?”
難道此時尚未有《朱子家訓》?
朱允熥此言,恰恰擊中了朱元璋的內心深處。
他出身于貧寒的農家,世代都是踏實的農民,然而即便他們終年辛勤耕作,也難以享有一餐滿意的飽飯,如遇天災,更是全家忍饑挨餓,不得不外出逃荒,遭受世人的冷眼。
從農家少年到大明皇帝,朱元璋始終銘記百姓的艱辛。
作為帝王,盡管在禮儀的束縛下難以避免鋪張浪費,卻也深感無奈。
這句話,簡短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諦。
朱允熥心中轉動思緒,面色莊重地答道:“孫兒這番感慨,乃是真情流露!”
朱元璋揮了揮手,聲音低沉而有力,“你,過來,到朕的身邊來。”
聽到朱元璋的命令,朱允熥立即放下手中的餐具,屈身蹲在朱元璋的面前,抬頭仰望。
朱元璋在昏暗的大殿內,眼神銳利如鷹,仿佛能夠洞察朱允熥的內心。
“熥兒,你告訴朕,你以前那種愚鈍頑劣的模樣,是否都是偽裝的?”
朱元璋的詢問帶著幾分審視。
朱允熥垂下頭,聲音低沉而誠懇,“是的,祖父。”
為何如此?”
朱元璋的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
“孫兒!”
朱允熥再度抬起頭,眼中淚水閃爍,
“孫兒心中惶恐!”
“你在害怕什么?”
朱元璋嚴厲地質問。
緊接著,不待朱允熥回答,他已經心知肚明。
還能有何畏懼?
無非是隱藏自己的不足罷了!身為一個嫡子,一個失去了母親的嫡子,在這深宮之中既無兄弟相伴,又無母親庇護,這樣的日子該如何度過?
弊端恰恰源于他身為嫡子的身份,不幸之處在于他擁有高貴的血統,宮廷深處隱藏著無數雙眼睛,悄然窺視著他,等待著算計他的機會。
這位少年若不謹慎行事,將所有銳利之處深藏不露,必將成為眾人嫉恨的目標,如同眼中釘、肉中刺。
他乃是太子的嫡子,皇帝的嫡孫,地位尊崇無比!
然而,就在此時,朱元璋心中涌起了一絲不悅。
“你這頑劣的小子,該挨打了!”
朱元璋揚起手掌,卻又克制住了自己,指著朱允炆怒斥道。
“熥啊,你父尊身為太子,皇爺爺則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你又有何懼?受了委屈何不向我們傾訴?難道你現在就真的無所畏懼了嗎?“
十四歲的朱允熥猛地給了自己一個響亮的耳光,
“我實在是該受責罰!“
他聲音堅定,充滿了自責,
“我愧對了父親的期望,也辜負了皇爺爺的厚愛。身為子女,未能全心全意地盡孝,實乃最大的不肖。身為皇孫與臣子,不能為父親和祖父分憂解難,更是不忠!我竟因一己之私欲,而淪為了不忠不孝之人!“
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懊悔和自責。
朱元璋在審視著朱允熥,字字句句都如清泉般明晰,他引用了經典古籍,心中的憤懣逐漸轉化為深深的憐愛和懊悔。
他感慨,若早些時日多關注這孩子,方知他年僅十四歲,就已具備了如此的堅韌與深沉的心機。
這般博學多才,這般聰穎伶俐,他的話語,即便是那些飽讀經書的學士,也未必能如此娓娓道來。
真是難得一見的好苗子!
僅憑他那一句“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恒念物力維艱。”的感悟,這孩子便足以成為朱家未來的棟梁之才!
只見朱允熥輕拭眼角的淚水,面容堅毅地凝視著朱元璋,他開口說:“皇爺爺,我現在不怕了。”
“為何?”
朱元璋探詢道。
“孫兒背后有兩座巍峨的山峰,一峰乃父親之象征,另一峰則是您之偉岸!”
朱允熥平靜地陳述,
“父親已逝,僅余您一人,孫兒已讓父親失望,絕不能再讓您心生憂慮!”
話語間,他面容上流露出前所未有的堅毅與果決。
瞬息萬變間,朱元璋似乎瞥見了自己初登帝位時的風采。
“我乃您的嫡孫,更是大明太子之嫡子,若繼續沉淪迷惘,豈非辜負了皇家血脈與您的厚望!”
朱元璋聽后,大手輕拍在朱允熥的肩頭,臉上終于綻現出一抹真正的笑意,“好男兒應當氣宇軒昂,充滿自信,你現在才真正像是我的驕傲之孫!”他接著回頭望向大殿中靜靜躺著的棺槨,深情地說:“你,才是你父親真正的驕傲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