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為父守棺

夜色中,微風悄然拂過,帶著些許的涼意。

那風自奉安殿外悄然侵入,殿內的燭光在風的輕撫下搖曳不定,將跪地的人影映射得愈發悠長。

長時間的跪拜讓朱允熥雙腿感覺麻木不堪,然而在這個禮法至上的時代,朱允熥必須堅守著這份莊重,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只是靜靜地跪著,即便身心疲憊,又怎能與現今社會里,日夜辛勞、奔波勞碌的生活相比呢?

在當今社會,為了生計與家庭的重擔,身為男性,我們皆無法松懈。

而回溯至大明時代,其關乎的不僅是個人的地位,更與自己的生死緊密相連,因此更無法有絲毫的放松。

些許年幼的弟妹已無法忍受,他們躺在宮人的懷抱中,疲憊地陷入沉睡,眼角還殘留著淚痕。

然而,呂氏、朱允熥與朱允炆卻仍舊堅守在靈前,默默跪拜。

“二哥!”

朱允熥看著同樣瘦弱的朱允炆,低聲呼喚,

“若是累了,你先去休息片刻,弟弟在此守護。”

他目光轉向呂氏,繼續道:“母妃也請去休息吧,讓孩兒為父親守靈。您的身體,才更為重要。”

朱允炆在聽到這番話后,感到一絲迷茫,這個一直以來熟悉的三弟似乎變得有些不同,與他以往的性格大相徑庭。

而呂氏同樣也在仔細觀察著朱允熥,仿佛在這短短的一天里,這個老三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幾何時,朱允熥并不會如此沉穩,更不曾如此關心他人,甚至連這樣的話語都未曾說出過。

但此刻的他,卻讓人刮目相看,仿佛一夜之間長大了許多。

“何來兄長休憩,卻讓弟弟留守的緣由?“

朱允炆輕輕一笑,緩緩道,

“還是三弟你去歇息片刻吧!父親臨終前的一個月,都是我在榻前侍候,我已經習以為常了。“

在這帝王之家,手足之情何在?

朱允熥不過是無心之言,卻引發了朱允炆如此強烈的反應。

這是否是他在展現威嚴?

還是在表明他的地位與權力?

朱允熥心中不禁自問,記憶中的朱允炆,此刻的言辭究竟是何意圖?

然而,朱允熥亦深知,并非原初的朱允熥無心侍奉,而是無法接近。

當家者即將離去,繼母自然會攜其親子作態以示人。

非她親子,她防備之心尚存,怎會輕易讓人窺見佳態。

奉安殿內寂靜無聲,但周遭不乏窺視之眼,傾聽之耳。

朱允熥心知肚明,他們在靈前的交談,勢必會傳入朱元璋的耳中。

因此,朱允熥淡然自若地述說著。

朱允熥感慨道:“二哥真是辛苦了。自從父親身體欠佳,我內心無比焦慮,多少次想要親自在床前盡孝,卻總被母妃婉拒。她總是說,有二哥在,我就無需過多擔憂,人多了反而添亂。”

說到此處,朱允熥不禁低頭,輕輕揉動著眼眶,“

我理解母妃的苦心,但身為父親的兒子,我卻未能親手為他熬藥,侍奉左右,這對我來說,是此生最大的遺憾。”

瞬間,呂氏的眼神銳利地投向朱允熥。

她本為側妃,而太子妃常氏已經離世。

之后,她統轄東宮,對于這位由太子正妻所誕下的嫡子,自然是深懷戒備。

所幸的是,這位太子的嫡子,并不十分聰慧,日常里總是被她牢牢掌控。

然而,今日的他卻仿佛換了個人一般!

不僅在皇帝面前博得了好感,言辭之間也再不是那般唯命是從。

而今日皇帝對朱允熥的疼愛有加,更是讓呂氏心中泛起一陣憂慮。

她雖然出身平凡,但能以普通庶妃的身份,晉升至太子繼妃的高位,自然不是尋常女子。

對于太子和皇帝的喜好與性格,她早已了如指掌。

這位君王素來以冷靜著稱,鮮少流露真情。

上一次目睹他如此深情,還是在那位逝去的馬皇后的葬禮之上。

三十五年間,我耗盡心力,只盼我那親生的兒子能夠承襲太子之位。

然而,他庶出的身份始終如一根難以拔除的刺,深扎在我心頭。

如今,那位平日里看似平庸無奇的嫡子,竟然開始擅長迎合君王,贏得了他的歡心。

這突如其來的變化,讓呂氏的心緒起伏不定,甚至滋生出一絲難以名狀的怨憤。

就在此時,一位宮中的嬤嬤,悄然走近,輕聲細語地傳達著什么信息。

呂氏輕輕拭去眼角的淚水,她輕聲對“老三”說:“你已經哭泣并守候了一整天,是否感到饑餓和疲憊?去休息一下吧,吃點東西補充體力。”

這是今天,呂氏對自己說的第一句話。

朱允熥心中再次仔細思量,隨后開口回應:“母妃,我并無疲憊之感,也不覺得饑餓。”

呂氏以柔和的語調再次勸道:“去吧,孩子。你的孝心我深感欣慰,但你也必須注意自己的身體,不能過度勞累。你先去休息,等你回來,我再與你細談。”

毫無征兆的獻媚,背后定有隱情!

但在眾目之下,朱允熥無法拒絕。

“遵命!“

他低聲應允,手扶著膝蓋緩緩站起,深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氣,然后轉身向后殿走去。

呂氏凝視著他的背影,眼神銳利如刃。

她回過頭來,對兒子說:“孩子,你瞧,真是人心難測。老三平日里裝得如此和善,但你父親一走,他便露出了真面目!“

朱允炆陷入了沉思,默然不語。

呂氏攜其子靠近,輕聲在他耳畔道:“你父親臨終之際,曾囑咐我,告誡你須對你的叔父們保持距離。然而,依我之見,你更應多加警惕的,恐怕是這個三弟。”

話畢,朱允炆的兄弟朱允熥步入后殿,環顧四周無人,他舒展了肢體。

這宮廷之中,實在不是尋常人所能安居之地,每言每行都需反復斟酌。

才不過穿越至此的第一日,便已覺得度日如年,那未來又將如何?

待得他日能贏得朱元璋的賞識,坐上那至高無上的寶座,或許,生活才會真正變得安逸吧。

朱允熥漫步于地面之上,心中卻不斷地沉思。

對于朱元璋那般才華橫溢、謀略深遠的君主,要想獲得他的青睞并繼承皇位,除了贏得他的喜愛外,更需展現出非凡的才能!

然而,自己究竟有何種能力呢?

雖然自己熱衷于歷史,對大勢的脈絡有所了解,但細究起來,卻似乎并無特別的卓越之處,那么又該如何展現自己的價值呢?

行進間,朱允熥的步伐戛然而止,他的臉龐綻放出愉悅的笑容。年青的他,其最大的優點和長處與朱元璋如出一轍。

他們皆是出身于平民之家,深知民間生活的艱辛,理解生計的困苦與不易!

就在此刻,侍奉朱允熥的貼身宦官,九頭牛從暗處悄然現身。

“三爺,您有何需要?奴才即刻去為您張羅!”

他恭敬地問道。

朱允熥輕撫著自己的腹部,低聲吩咐道:“為我準備一碗熱騰騰的湯面吧。”

“遵命!”

九頭牛畢恭畢敬地回應,隨后再度融入了那深邃的夜色之中。

朱允熥站在后殿的深處,目光遠眺大明宮的宏偉景象。

這座宮殿雖盡顯輝煌,卻并不過于奢華,朱元璋與朱標都是崇尚簡樸之人,他們不愿讓錢財與民力白白耗費在奢華的裝飾之上。

宮殿中的楠木柱子,盡管紅漆已有多處斑駁脫落,卻從未見有粉刷修繕的痕跡。

朱元璋實際上與平民百姓并無二致,他在生活中秉持著實用至上的原則,只要能用的東西,他便將就著使用,不會刻意追求新的或者奢華的。

一陣腳步聲逐漸接近。

兩名侍衛,手按腰間的刀柄,恭敬地在朱允熥面前下跪行禮。

“屬下等,拜見三爺!”

這兩名體格魁梧的年輕人,面容頗為相似,顯然是一對兄弟。

朱允熥的記憶里清晰地記得他們,他們是廖鏞與廖銘兄弟。

他們是大明已逝的楚國公廖永安的孫子,他們的親祖父則是大明德慶侯廖永忠。

當提及廖永忠時,盡管他的名聲未及常遇春、徐達等顯赫人物,但在史籍之中,他依然被濃墨重彩地記載。

這是因為,他完成了一項震撼人心的大業。

廖永忠親自導致了朱元璋名義上的領袖,韓林兒與劉福通的不幸溺亡。

此舉為朱元璋日后登基稱帝,掃除了名義上的絆腳石。

值得一提的是,劉福通曾是北方紅巾軍的領袖,而韓林兒則是紅巾軍創建的宋國的皇帝。

這兩位人物,在歷史的篇章中,亦被視為值得敬佩的忠誠之士與孝順之子。

永樂皇帝靖難之變后,在南京繼位,方孝孺堅守自己的信仰,堅決不向朱棣屈服,因此遭到了殘酷的腰斬之刑,并在市集上公開執行。

更為殘酷的是,他的家族也因此遭受了滅頂之災,株連十族,連收尸之人都不被允許。

然而,在朱棣進城之際,有兩位英勇的戰士,他們盡管身負重傷,卻仍然奮力抵抗。

由于他們出身于功臣之家,朱棣對他們網開一面,只是貶為平民,剝奪了他們的爵位。

然而,這兩位戰士心中有著更高的追求和信仰,他們明知前方是死路一條,卻仍然以建文臣子的名義,為方孝孺收尸,并予以安葬。

廖氏一族的這一義舉徹底激怒了永樂皇帝,但他們依然義無反顧地走向了死亡,留下了一段永載史冊的佳話。

“哦,是你們兩位呀!”朱允熥輕聲說道,他虛扶了一下他們,

“你們今晚當值嗎?為何如此晚了還不去休息呢?”

兄弟倆相互瞥了一眼,廖鏞環顧四周,低聲說:“三爺,皇上正朝這邊接近!”

朱元璋再度駕臨!

朱允熥猛然回頭,目光緊盯著大殿中呂氏的方向,充滿了怨憤。

“難怪此刻非要我出來用餐!原來是皇帝要駕臨!”

“是想將我支開,不讓我接近皇帝?還是想在皇帝面前對我進行詆毀?”

“白天的孝順不過是偽裝,皇帝一走,連守靈都不愿!這簡直是……”

“誅人于無形之間!“

朱允熥冷笑數聲,再度回首凝視廖家兄弟,

“你們的好意,我深銘在心!“

回應中,廖鏞謙卑地表示,

“我廖家承蒙太子殿下的厚愛,三爺您過譽了!“

廖永忠曾擔當陰暗職責,最終被朱元璋賜予死罪。

廖家因此衰敗,然而朱標卻憶起這兄弟二人,親自提拔他們為宮廷衛士,賜予了他們一份嶄新的未來。

古人云:“時間檢驗真心,長久才能顯露人的本性。“

這兩位既是宮廷的衛士,又是父親昔日的舊部。

對于用人之際,他們倒是可以被聚攏,朱允熥如此陳述,“誰真正對我忠誠,我心中明明白白!感激你們兩位的提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潭县| 称多县| 亳州市| 兴国县| 莒南县| 双辽市| 灵石县| 静宁县| 双牌县| 温州市| 宣城市| 岑溪市| 多伦县| 靖安县| 织金县| 遵化市| 临泽县| 石景山区| 嘉禾县| 夏邑县| 绥化市| 重庆市| 伊川县| 绍兴县| 图片| 眉山市| 富阳市| 黎平县| 栖霞市| 香河县| 岳阳市| 常州市| 无棣县| 卓尼县| 突泉县| 乌拉特中旗| 三江| 大庆市| 天气| 仲巴县|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