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采購計劃
- 1978:開局抱走林黛玉
- 不太虛
- 2146字
- 2024-07-17 09:55:09
“真的?”
“老三,你太能咧!那咱明天還能吃魚嗎?”
大嫂此時一臉的驚喜。
即使在夜晚中都能感受到她眼神之中散發的光亮。
碗中的那一塊魚肉早就啃得干干凈凈,不過大嫂卻是堅持著把大哥遞到自己碗里的那塊魚肉又給夾了回去。
她雖然嘴饞,但也是真心實意的心疼自家男人。
別人的便宜可以占,自己男人的便宜她還不占。
大哥悶聲悶氣的說道:“吃吃吃!魚多金貴?你當是地主家,還天天吃魚咧!”
“再說了,那小坑子能有幾條魚魚?明兒再撈一頓就沒咧!”
“能頂飽?”
大嫂不滿的撇撇嘴說道:“那咋辦嘛?那魚放在池子里,難道讓人家逮走?”
大嫂轉過頭來,“老三要是明兒再逮兩條魚咋弄?”
“不吃了還能養著?往四十里鋪走也沒見過有人家養魚的!”
“說不定,都不用一個晌午,就讓肉肉給偷吃了!”
.......
大嫂激動起來的打擊面很廣泛。
此時都在門口老老實實蹲著的肉肉,聽到自己的名字愣了一下。
“喵”了一聲,又自顧自的舔著自己的爪子。
母親坐在小矮凳上,端著飯碗猶豫了一下,說道:“三兒,你看實在不行,明真逮到魚了,拿到公社上給賣了,咋樣?”
“對!賣了好!”
大嫂激動的一拍大腿。
“魚可是稀罕哩!拿到公社賣了魚,換上幾斤白面,回來烙上幾張大餅,不比吃魚還頂飽哩?”
魚雖然好吃,但是這東西有點少,大嫂的饞蟲剛被勾起來,魚肉就沒了。
這要是換成豬油烙大餅,能吃好幾張呢!
也不知道為啥,她今天莫名的嘴饞,腦子里都是豬油烙餅的香味。
這東西也就是公社剛成立吃大鍋飯的時候,吃過一頓。
那滋味現在也忘不了。
今天也不知道為啥就想起來了。
大哥不滿的說道:“敗家婆姨,日子不過咧?真要賣魚,換面,那也是換黑面,你換白面干啥?”
“一斤白面,能頂上四五斤黑面哩!”
此時父親抽著旱煙,煙斗里面的燭火一閃一閃的明滅。
父親抽煙的時候一般都是家里做飯的時候,因為平時他是不好用洋火的。
洋火是個金貴的東西。
雖然火柴的生產和洋人完全沒什么關系,但是這一片黃土地的人已經習慣了靠天吃飯。
長期以來始終保持著“刀耕火種”的傳統。
由于貧窮,無錢購買所需物品,大部分日用品是農家手工制造。
傳統的家庭手工業成為生產和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本地人對用品的土洋之分很明確,冠以“洋”字的物品如洋火(火柴)、洋布(機織布)、洋蠟(蠟燭)。
尤其是洋酒,并不是國外的酒,而是非農家自制,工業加工的酒。
因此在農村,誰要是點上一根火柴,一定要為好幾個人點上煙。
直到火柴快燒到了手指才可以扔下。
村里人多抽的是旱煙,是用自己種植的煙草加工而成的。
每人身上掛一個煙荷包和一個煙袋鍋。
閑下來時,從煙荷包里用手指拈出一小撮煙葉,填到煙袋鍋里,點燃,用嘴吸。
吸時能發出“吧嗒吧嗒”的聲音。
不像抽紙煙那樣悄然無聲。
待煙葉燃透后,就將殘渣在鞋底磕掉,重新填裝煙葉。
抽一回煙得重復多次這種動作,不像抽紙煙那樣方便,通常干部才抽紙煙。
村里人對人生最大的向往就是干部了,不用靠天吃飯,可以吃白面,能夠抽紙煙,還能端著大茶缸。
簡直就是人生巔峰啊!
老父親在勞動的時候總是沉默著,彎著腰,像極了一頭老黃牛。
只有回到家吃飯的時候,才會盤腿坐在炕頭。
父親將煙袋鍋里面的殘渣在炕沿上磕掉,輕松的用灶臺里的柴火點上一鍋旱煙。
默默吸了一口。
“再找劉鐵匠,打兩個鋤頭!”
沉悶簡短,考慮的永遠是家里的活計。
雖然話語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其他的東西可以不買,兩個鋤頭是必需品。
母親也遲疑了一下說道:“三兒,要是真到公社去,到時候在供銷社扯上幾尺布,小玲的褲子都快穿不上了......”
妹妹云玲這是長身體的時候,個子竄得飛快。
去年打著補丁的舊褲子,今年穿著已經不合身了。
一條長褲幾乎讓她穿成了7分褲。
這也多虧是夏天,要是入了秋,這樣的褲子可怎么穿?
云玲聽到母親說要扯布給自己做新褲子,臉上露出了笑容。
湊到了馮云山的耳畔輕輕地說道:“哥,能不能給我買個皮筋頭繩?”
妹妹大了,也知道愛美了。
但是她連扎頭發的頭繩都沒有,而是用一根紅色的毛線扎頭發。
時間一久,毛線已經快要被磨斷了。
妹妹特別羨慕女知青們頭上扎的皮筋頭繩,至于發卡,那更是想都不敢想了。
馮云山點點頭,拍了拍妹妹的手背,示意她放心,自己都記下了。
從小妹妹云玲就和三哥玩的多,因為兩人的年齡也只差了七歲,所以感情比較好。
大嫂見著家里幾人都說了需求,也是連忙插嘴道:“那順便再買一塊肥皂,家里的肥皂用完好幾個月了......”
大哥本想出言阻止,但又覺得肥皂似乎也不是什么過分的要求,就沒有再多說。
馮云山笑呵呵的說道:“好,我都記得了!”
家里人的話正好給了他靈感,空間之中還有些白面黑面,都可以拿到公社上賣了,換些生活必需品。
反正目前他一個人吃也吃不完,這東西暫時還不好拿出來給家里人分享。
而且自己要買的東西也確實不少。
首先就是酵母粉,做白面饅頭這東西少不了。
再就是得買點食用油,沒有油,做菜也不方便,不是所有的菜都適合于豬油。
還有火柴、白砂糖、香煙、牙刷、牙膏什么的,家里肥皂用完已經很久了,馮云山倒也能接受清水洗臉。
可是沒有牙刷牙膏,他有點受不了。
在村子里面,除了那些城里來的知青之外,沒有人會使用牙膏。
一開始村里還經常有孩子好奇的跑去圍觀那些知青大清早起來蹲在坡上不停地捅著嘴巴,滿嘴的白沫子。
后來才漸漸習慣。
但即使這樣,莊戶人家也沒見誰使用牙膏牙刷的。
馮云山管不了那么多,再不刷牙他要遭不住了。
就算是自己能忍受嘴巴有味道,但是曉絮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