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襲:職場人的高效成長法則
- 凌云
- 1230字
- 2024-05-31 17:48:03
你一直在跟風,怎么可能實現目標呢
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忙忙碌碌中尋找目標。中學時的目標是上個好大學,上大學后的目標是讀個碩士或博士,再去找個好工作……然后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如果突然被問到,“你的目標是什么”,很多人可能都會一臉茫然地回答“我不知道”。
每個人,每個階段,所對應的目標都是不一樣的。
當你為了目標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希望你記得一個原則:不要和別人的今天比,只要和昨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是不是比昨天的自己好一點?如果是,這就足夠了,如果沒有,那就讓明天的自己比今天的自己好一點。
●你現在想做什么,你喜歡做什么事?
●你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是什么驅動了你?
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福、有意義的生活。但正因為有時候你設立的目標太大,才無法完成,這時你要將它拆分成足夠小的、可執行的目標或具體的任務,而這些小目標或小任務又可以讓你稍微離開自己的舒適區,走出舒適區的那一刻,就是你成長的一刻,不要輕易退回來。
有些人的目標太散,穿不成線,有些人的目標過于空洞,沒有具體的內容作支撐。我希望你能思考如何設立一個合適的目標,并將其細化,然后為達成目標而行動,這個思考和行動,就是逐步達成目標的過程。
華華是我的一個朋友,在一家金融機構做文員。大概是在某年元旦的時候,我們一起吃飯,聊到了新一年的計劃。
華華說:“我今年的目標是研究一點我專業之外的東西,比如心理學。”
“哦,為什么呢?你什么時候開始對心理學感興趣了呢?”我好奇地說。
“你不覺得心理學現在很火嗎?”華華說。
“心理學現在是很火,但是你確定這是你的目標?”我問道,畢竟華華平時很少關注其他領域。
“如果我不研究的話,那怎么和別人有共同話題,怎么跟上時代的步伐呢?”
“好的,那你打算怎么開始呢?你的研究目標是什么呢,怎樣才算是達成了你的目標呢?”我追問道。
“哦,我還沒有想這么多。”
看到了嗎,這就是典型的“假目標”。這個目標并不是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的,心理學和華華現在的生活、未來的工作關聯度并不大,也不是發自內心的興趣和熱愛,既沒有內在驅動力,也沒有外在的客觀要求,純粹是受到別人的影響,俗稱“隨大流”。
而且,這只是一個很模糊的想法,并不是一個有步驟、有計劃的目標,只是籠統地覺得自己要去了解,但是卻不知道怎么了解,是閱讀一些心理學的基礎書籍,還是報名一個課程,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學習計劃落實到每周了嗎……
這樣的目標,怎么可能堅持得下去呢?最多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制定目標的時候雄心勃勃,但是往往會虎頭蛇尾,不了了之。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去做到,這樣的“目標”并不是我們真正的目標。
一定要目標明確,否則你的內心會非常容易動搖:看到別人炒股賺錢,你想去炒股;看到別人因比特幣獲利,你又去買比特幣;看到別人出國留學,你也跟著放棄考研。
為了過上想要的生活,你得思路清晰,一步一個腳印,充分了解自己每一步行動的可能結果。即使在別人看來你做的很多事情毫無關聯,但當你逐步接近目標時,它們會像拼圖一樣逐漸拼成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