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衡全3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邱鋒 常孫昊田譯注
- 4804字
- 2024-04-12 15:15:55
氣壽篇第四
【題解】
本篇論述了人的壽命長短與尚在胚胎時稟氣薄厚的關系。王充認為人的壽命以百歲為準,但或壽或夭卻是因人而異,而決定人壽命長短的首要因素是其胚胎于母體時所稟受氣的厚薄。承受的氣厚,則壽命長久;氣薄,則體弱壽短。并以女子生產過多,就會導致孩子經常夭折的現象為例加以論證。
除此之外,王充同樣認為天下的治亂與人的壽夭有著重要的關系,天下太平時,世間充滿和氣,因此“圣人稟和氣,故年命得正數”,“氣和為治平,故太平之世,多長壽人”。所以說在王充的觀念中,人的壽夭是受個人與環境雙重因素影響的。
凡人稟命有二品①,一曰所當觸值之命②,二曰強弱壽夭之命③。所當觸值,謂兵燒壓溺也④;強壽弱夭,謂稟氣渥薄也⑤。兵燒壓溺,遭以所稟為命,未必有審期也⑥。若夫強弱夭壽,以百為數⑦,不至百者,氣自不足也。
【注釋】
①稟命:指受之于天的命運或體性。品:事物的種類。
②觸值:遭遇。
③強弱:體質的強健與羸弱。壽夭:長壽與短命。
④兵燒壓溺:被兵器殺死、火燒死、土壓死、水淹死,指遭遇意想不到的外來災禍。
⑤稟氣:人先天的體質。氣,又稱元氣。王充認為氣是構成人和萬物的物質元素,是天地星宿在不斷運動中自然而然地施放出來的。渥(wò):厚,重。
⑥審期:確切的日期。審,確定。
⑦以百為數:以一百歲為標準。
【譯文】
人們承受的命有兩種,一種叫偶然遭遇的命,一種叫因體質強弱造成的壽命長短的命。偶然遭遇,是說被兵器殺、火燒、土壓、水淹這些意外的災禍;因體質強弱造成的壽命長短,是指人先天體質的厚薄。被兵器殺、火燒、土壓、水淹,只是遭逢了所承受的意外災禍的命,未必有確定的日期。至于因體質強弱而造成的壽命長短,以一百歲為標準,活不到一百歲的,是因為承受的氣本來不充足。
夫稟氣渥則其體強,體強則其命長;氣薄則其體弱,體弱則命短,命短則多病壽短。始生而死,未產而傷①,稟之薄弱也;渥強之人,不卒其壽②。若夫無所遭遇,虛居困劣③,短氣而死,此稟之薄,用之竭也。此與始生而死,未產而傷,一命也,皆由稟氣不足,不自致于百也。人之稟氣,或充實而堅強,或虛劣而軟弱。充實堅強,其年壽;虛劣軟弱,失棄其身④。
【注釋】
①產:出生。傷:死亡。
②卒:止。
③虛居:閑居。困劣:虛弱。
④失棄:喪失。
【譯文】
承受的氣充足身體就強健,身體強健壽命就長;承受的氣不足身體就弱,身體弱壽命就短,壽命短就多病短壽。剛出生就死去,沒出生就夭折,是因為承受的氣不充足;承受氣充足的人,不會終止他的壽限。至于說沒有遭逢什么意外災禍,只是閑居在家卻虛弱無力,短氣而死的,這是承受的氣少,被耗盡了的緣故。這與剛出生就死去,沒出生就夭折,同屬于一種命,都是因為承受的氣不足,不能達到百歲。人承受的氣,有的充實而堅強,有的虛劣而軟弱。充實堅強的,壽命就長;虛劣軟弱的,就會喪失生命。
天地生物,物有不遂①;父母生子,子有不就②。物有為實③,枯死而墮;人有為兒,夭命而傷④。使實不枯⑤,亦至滿歲;使兒不傷,亦至百年。然為實、兒而死枯者,稟氣薄,則雖形體完⑥,其虛劣氣少,不能充也⑦。兒生,號啼之聲鴻朗高暢者壽⑧,嘶喝濕下者夭⑨。何則?稟壽夭之命,以氣多少為主性也⑩。婦人疏字者子活?,數乳者子死?。何則?疏而氣渥,子堅強;數而氣薄,子軟弱也。懷子而前已產子死?,則謂所懷不活。名之曰“懷”?,其意以為,已產之子死,故感傷之子失其性矣?。所產子死、所懷子兇者,字乳亟數?,氣薄不能成也;雖成人形體,則易感傷?,獨先疾病,病獨不治。
【注釋】
①遂:生長。
②就:完成,成就,這里指長大。
③為實:結出果實。
④夭命:短命。
⑤使:假使。
⑥完:完整,完好。
⑦充:滿。
⑧鴻朗:洪亮。高暢:響亮流暢。
⑨嘶喝:聲音沙啞無力。濕下:聲音低微。
⑩主:主宰,決定。
?疏字:生育少。疏,少。字,懷孕,生育。
?數乳:生育多。數,多次。乳,生育。
?而:如果。
?懷:疑為“殰”字之訛。殰(dú),胎未出生而死。
?感傷之子:悲傷時所懷的胎兒。
?亟(qì):屢次,多次。
?感傷:感染疾病。
【譯文】
天地生就萬物,萬物中有的不能長成;父母生下孩子,孩子中有的不能長大。萬物結出果實,有的枯萎墜落;人生下孩子,有的短命死亡。假使果實不枯萎,也可以長到成熟;假如孩子不死亡,也可以活到百歲。然而結出的果實、生下的孩子卻枯萎死亡,是因為承受的氣太稀薄,雖然形體完整,但是虛弱氣少,不能充盈身體。嬰兒出生,啼哭的聲音洪亮流暢的就會長壽,嘶啞低沉的就會夭折。這是為什么呢?承受長壽夭折的命,是由氣來決定生命的長短。婦女生育少,孩子就易成活;生育多,孩子易夭折。就像瓠瓜,開花多結實少一樣。這是為什么呢?生育少氣就充足,孩子體質強??;生育多氣就稀薄,孩子體質軟弱。懷孕的時候如果前一胎的孩子死了,人們就認為這次所懷的孩子也不能活。把這個稱之為“殰”,意思是說,前一胎的孩子死了,所以母親傷感時懷的胎兒就會失去他正常的壽命。生下來的孩子死了、腹中懷著的胎兒不吉利,這是因為生育頻繁,胎兒承受之氣稀薄而不能長成;即使是長成人的形體,也容易感染疾病受到傷害,而且唯獨他比別人先得病,得了病唯獨他治不好。
百歲之命,是其正也①。不能滿百者,雖非正,猶為命也。譬猶人形一丈②,正形也,名男子為丈夫③,尊公嫗為丈人④。不滿丈者,失其正也,雖失其正,猶乃為形也。夫形不可以不滿丈之故謂之非形,猶命不可以不滿百之故謂之非命也。非天有長短之命,而人各有稟受也。由此言之,人受氣命于天,卒與不卒⑤,同也。語曰:“圖王不成,其弊可以霸。”⑥霸者,王之弊也。霸本當至于王,猶壽當至于百也。不能成王,退而為霸;不能至百,消而為夭⑦。王霸同一業,優劣異名;壽夭或一氣⑧,長短殊數⑨。何以知不滿百為夭者百歲之命也?以其形體小大長短同一等也。百歲之身,五十之體,無以異也;身體不異,血氣不殊;鳥獸與人異形,故其年壽與人殊數。
【注釋】
①正:正常的壽命。
②譬猶:譬如。形:形狀,形體,這里指人的身高。
③名:稱。
④公:老年的男子。嫗(yù):老年的女子。
⑤卒:死亡,這里指年老壽終。
⑥“語曰”幾句:見《新論·王霸》《后漢書·隗囂列傳》。王,王業。指像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所建立的功業。弊,敗。這里是退一步、次一等的意思。霸,霸業。指像齊桓公等“五霸”所建立的功業。漢代一般認為“王業”比“霸業”高一等。
⑦消:減少。
⑧或:可作“有”解,“有”字有“為”的意思,故此處可釋為“為”。
⑨殊:不同。
【譯文】
百歲的壽命,是正常的壽限。活不滿百歲的人,雖然沒有達到正常的壽限,仍然是命。比如人身高一丈,是正常的體型,所以稱男子為丈夫,尊稱老漢老婦為丈人。身高不滿一丈的,就不是標準的身高,雖然不是標準的身高,仍然是人體。不能因為人體高不滿一丈就認為他不是人體,正如壽命不滿一百歲就說他不是壽命一樣。不是天給人的壽命有長短,而是人們所承受的氣各有不同。由此看來,人從天那里承受氣與命,不論是否活滿百歲,都是一樣。俗話說:“求取王業不成,退一步可以完成霸業?!卑詷I,比王業次一等。霸業本來應當達成王業,就像人的壽命可以活到百歲一樣。不能成就王業,退一步完成霸業;不能活到百歲,縮短而為夭折。王業霸業同是治國之業,只是優劣的不同名稱;長壽與夭折皆為承受一種氣,只是時間長短不同。怎么能知道壽命不滿百歲夭折的人有能活百歲的命呢?這是由于人的身體大小高矮是接近的。百歲人的身體,與五十歲人的身體,沒什么差異;身體沒有差異,血與氣就相同;鳥獸與人有不同的身體,所以生命長短就和人的不一樣。
何以明人年以百為壽也①?世間有矣。儒者說曰:“太平之時,人民侗長百歲左右②,氣和之所生也③。”《堯典》曰④:“朕在位七十載?!鼻蠖U得舜⑤,舜征三十歲在位⑥。堯退而老⑦,八歲而終⑧,至殂落⑨,九十八歲。未在位之時,必已成人⑩,今計數百有余矣。又曰:“舜生三十,征用三十,在位五十載,陟方乃死?。”適百歲矣。文王謂武王曰:“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span id="iblhmk4" class="super">?文王九十七而薨?,武王九十三而崩?。周公,武王之弟也,兄弟相差,不過十年。武王崩,周公居攝七年?,復政退老?,出入百歲矣?。邵公?,周公之兄也,至康王之時?,尚為太保?,出入百有余歲矣。圣人稟和氣(21),故年命得正數(22)。氣和為治平(23),故太平之世,多長壽人。百歲之壽,蓋人年之正數也,猶物至秋而死,物命之正期也(24)。物先秋后秋,則亦如人死,或增百歲,或減百也;先秋后秋為期,增百減百為數。物或出地而死,猶人始生而夭也;物或逾秋不死(25),亦如人年多度百至于三百也。傳稱(26):老子二百余歲(27),邵公百八十。高宗享國百年(28),周穆王享國百年(29),并未享國之時(30),皆出百三十四十歲矣。
【注釋】
①明:知道。年:年齡,壽命。
②人民侗(tǒng)長百歲左右:猶言人大都長百歲左右。侗,大約。
③和:協調。
④《堯典》:《尚書》篇目之一,主要記敘堯舜的事跡。
⑤禪:禪讓,帝王讓位給別人。
⑥征:召用。三十歲:《史記·五帝本紀》作“二十歲”。
⑦退:退位。老:告老,因年老辭去職務。
⑧終:去世。
⑨殂(cú)落:死亡。
⑩成人:已成年的人。
?陟(zhì)方:天子出巡。
?“文王謂武王曰”幾句:見《禮記·文王世子》。文王,周文王。武王,周武王。爾,你。與,給。
?薨(hōng):古代稱諸侯或有爵位的人死去。
?崩:古稱天子之死。
?居攝:臣下暫時攝行天子職權。
?復政:歸還政權。
?出入:喘息,呼吸,這里指活的意思。
?邵公:一作“召公”,姬姓,名奭,又稱召伯、召康公、召公奭,西周宗室大臣。
?康王:即周康王,姬姓,名釗,西周君主,周成王之子,在位二十六年,與父成王同稱盛世,號成康之治,謚曰康。
?太保:官名,古三公之一,負責輔導君主。
(21)和氣:王充指的是陰氣、陽氣協調和諧之氣,他認為承受了這種氣就可以長壽。但有時他又認為這種氣具有道德屬性,“圣人”就是承受過這種氣的。
(22)正數:正常壽限,指一百歲。
(23)治平:政治清明,社會安定。
(24)正期:正常期限。
(25)逾:超過。
(26)傳(zhuàn):注釋或闡釋經義的文字或以描述人物故事為中心的文學作品,這里泛指書籍。
(27)老子:李姓,名耳,字聃,亦稱“老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28)高宗:商朝君主武丁,子姓,名昭,商王盤庚之侄,商王小乙之子,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世稱為高宗。享國:君主在位的時間。
(29)周穆王:姬姓,名滿,西周君主,周昭王之子,在位五十五年,謚曰穆。
(30)并:加上。
【譯文】
怎么證明人是以百歲為正常的壽限呢?世間是有的。儒者說過:“太平之世的時候,人民的壽命長達百歲左右,這是由于稟氣協調造成的?!薄秷虻洹酚涊d:“我在位七十年?!眻蛘业剿炊U位給他,舜被征召三十年后才即位。堯退位告老,八年后去世,到死,已有九十八歲。沒在位的時候,一定已經成人,現在算起來一定活了一百多歲了。又說:“舜到三十歲,被征召了三十年,又在位五十年,外出巡游時才死?!睉撘策^百歲了。周文王對周武王說:“我一百歲,你九十歲,我給你三歲?!敝芪耐蹙攀邭q去世,周武王九十三歲去世。周公,是武王的弟弟,兄弟間年齡相差不超過十年。武王死后,周公攝政七年,還政告老,活到百歲上下了。邵公,是周公的兄長,到周康王的時候,還擔任太保之職,也活了一百多歲。圣人承受和諧之氣,所以年齡都達到了正常壽限。承受和諧之氣就社會安定政治清明,所以太平之世,多長壽之人。百歲的壽命,是人的正常壽限,如同作物到了秋天就會死亡,是作物生命的正常期限一樣。作物有的在秋天以前死,有的在秋天以后死,就如同人的死,有的超過百歲,有的不滿百歲;作物在秋前和秋后死都是期限,人超過百歲和不滿百歲都是壽限。有的作物剛一破土而出就死了,就像有的人一出生就夭折一樣;有的作物過了秋天也不死,就如同有的人活過百歲達到三百歲一樣。書上說:老子有二百多歲,邵公有一百八十歲。殷高宗在位一百年,周穆王在位一百年,算上即位前的時間,他們都超過一百三四十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