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血的代價
- 大明:皇上,閣老的懟人方式變了
- 甲申三更夜
- 2042字
- 2024-04-03 17:30:00
在居庸關下,火光與劍影交織,戰鼓聲震天,仿若鬼神亦為之動容。
俞填從睡夢中驚醒,那一刻,一股不祥的預感緊緊包裹著他的心。
北平之役的慘敗如同烙印,深深烙在他的心靈深處。
他知道,居庸關將是他贖回榮譽的戰場。
待其穿好盔甲,登上關卡時,燕軍的攻勢已如潮水般涌來,無情且兇猛。
由于北平之敗的教訓,俞填在居庸關嚴格要求部隊進行十二時辰輪換。
因此,燕軍的突襲雖出其不意,但居庸關的守軍并非毫無準備。
俞填沉著指揮部隊依托居庸關天險,像一頭守護家園的猛獸,進行著頑強的抵抗。
關卡險峻,易守難攻,燕軍每一步前進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居庸關此刻猶如一部絞肉機,時間成了那無形的刀刃,不斷絞殺著生命。
朱棣在面對居庸關下的每一波攻勢失敗時,都像是一把鋒利的刀,割裂他的心。
看著不斷倒下的士兵,內心的重壓如同千斤重負壓在胸口,讓他幾乎無法呼吸。
在命令鳴金收兵的那一刻,朱棣的眼中閃過了一抹復雜的光芒。
他清楚,這場戰爭遠未結束,他們需要更周密的計劃。
俞填總算守住了燕軍的第一波攻勢。
他長出一口氣,望著滿目瘡痍的戰場,心中卻無一絲喜悅,只有無盡的疲憊與恐懼。
燕軍不會就此罷休,更激烈的攻勢即將到來。
俞填招來親衛:“八百里加急,報都督宋忠,居庸關危如累卵。”
那親衛立刻向北疾馳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在燕軍陣地的軍帳里,一股壓抑的氛圍正在慢慢發酵。
所有人的臉色都沉重至極,空氣中的沉悶仿佛凝固。
只有帳篷角落的一盞油燈發出微弱且搖曳的光芒,將眾人的影子投射得長長的,如同戰場上搖曳的旗幟。
朱棣坐于上首,雙手緊握著一把寶劍,目光穿過帳簾,凝望著黑夜中的居庸關。
那隱約可見的城墻仿佛是一座無形的巨獸,在夜色中顯得格外地陰沉。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望向了他,他的眼神中既有決絕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迷茫。
但他依舊一動不動地盯著前方,仿佛在與居庸關進行著無聲的對峙。
朱棣深吸一口氣,打破沉默:“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戰略,找出破敵之道。”
朱能緩緩站出,他的聲音有些沉重,眼中閃過一絲痛苦:“殿下,傷亡統計已出,這一波攻勢下來,咱們折損了近五百余人?!?
提及這一數字,他的聲音幾乎哽咽,顯然,每一位將士的犧牲都讓他心如刀絞。
朱棣的目光依舊深邃如夜,但在聽到這個數字后,他的眼中閃過一絲悲痛。
沉默良久,他終于開口,聲音比先前更低沉,每個字都透著沉痛:“這一次是我們過于冒進,損失了近五百士兵……”
他頓了頓:“對于攻下居庸關,你們有什么想法?”
眾人紛紛發表意見,有主張繼續進攻的,也有建議避戰的。
朱能本就不主張直接進攻居庸關,他深知每一位將士的生命都無比寶貴。
他說道:“居庸關固然重要,但攻其不備才是上策。如今敵方已有防范,強攻居庸關,我方必將元氣大傷?!?
朱能的聲音低沉,但每一個字都仿佛重千鈞,滿載著對戰士們生命的珍重和對大局的深謀遠慮。
“不如先行退守北平,從長計議?!?
他眼中閃爍的不僅是戰火的映照,更有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決斷。
然而,這并不是朱棣想要的答案,他內心的火焰在這一刻被澆上了冰水。
他知道朱能說的有理,但那股子想要突破、想要勝利的渴望,如同被囚禁的野獸,難以就此安寧。
他轉而望向張鏞,眼中閃過一抹期待,那是對勝利的渴求:“鏞兒,你的看法?”
張鏞必然主戰。
歷史上,朱棣能創造奇跡,奪下居庸關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戰。
對燕軍而言,此關的戰略意義不亞于北平城。
拿下居庸關,就等于打破朝廷軍的圍剿意圖,到時候不管南面軍隊來了多少,燕軍都能掌握被北撤的主動權。
破釜沉舟固然能激起軍心,可戰爭不能靠熱血,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一旦敵人形成包圍圈,進行圍剿,面對數倍于己的兵力,除了突圍一路,別無他法。
如今有機會破解這般絕境,怎能不殊死一搏!
如今,面對同樣的抉擇,張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
他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周圍的壓力全部吸入胸膛,沉著地回道:“必須拿下居庸關!”
他深知,這一決定意味著什么。
不僅僅是戰爭的勝負,更關系到每一位將士的生死,以及自己對未來的承擔。
旁邊,朱能的怒火似乎被張鏞的話語點燃,他的臉色鐵青,眼中閃過一絲復雜的情緒。
他并非不懂戰爭的殘酷,作為一個經歷過無數戰斗的老將,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眼前的困境。
但朱能的心中,更多的是對將士們生命的負責和對失敗后果的深刻認識。
“我堅決不同意!殿下,我們只有五千兵馬,經不起這般消耗!”朱能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那是對將士性命的負責與尊重。
張鏞望著朱能,眼中沒有一絲動搖。
他知道朱能的擔心,也感受到了朱能那幾乎要溢出來的憤怒和痛惜。
但他同樣清楚,有時候,歷史就是需要通過這種殊死的決斷來推進。
“如果拿不下居庸關,就算有五萬十萬兵力,也沒有勝利的希望?!?
張鏞的聲音柔和了一些,但每一個字都像是刻在石頭上一樣堅定:“我知道,這是一場賭博。但我們能僅僅依靠北平一府之地來抵御整個大明的圍剿嗎?”
“你這毛頭小孩懂個屁打仗!”朱能幾乎是吼出來的,但在他火熱的怒火下,卻隱藏著對年輕生命的無奈和痛惜。
朱能沉默了,他的目光從張鏞的臉上移到遠方的居庸關。
張鏞的話語提醒了他,那里是自己的希望,也是自己的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