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理論背景

(一)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帶動工作投入的研究

職業心理健康及其相關影響因素長期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研究議題(齊亞靜、伍新春,2018)。最初,研究者主要關注壓力因素的影響作用,將研究問題聚焦在職業心理健康的消極方面——職業倦怠(弗洛伊登伯杰,1974)。心理學領域,邁爾斯(Myers,2000)基于對期刊《心理學文摘》(Psychological Abstracts)的檢索發現,消極情緒與積極情緒的研究比例是14∶1。職業健康心理學也是如此,紹費利和巴克(Schaufeli & Bakker,2004)把在期刊《職業健康心理學雜志》(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上發表的論文進行簡單統計后發現,與工作相關的消極結果與積極結果的比率為15∶1。隨著2000年塞利格曼和契克森米哈伊(Seligman & Csikszentmihalyi,2000)發表《積極心理學論》,以及盧森斯(Luthans,2002)提出積極組織行為學掀起一場積極心理學和積極組織行為學運動,越來越多的研究者開始關注職業心理健康的積極方面——工作投入,工作投入作為職業健康的新視角成為研究熱點(紹費利等,2002)。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帶動了學術界對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個體特質和積極的組織關注(塞利格曼、契克森米哈伊,2000)。工作投入(work engagement)作為一種重要的積極特質,自1990年卡恩(Kahn,1990)提出以來,一直受到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健康管理研究者和實踐者們的青睞(舒克,2011)。因工作投入對組織績效的積極影響,學術界對其研究興趣不斷增加(巴克、阿爾布雷希特,2018)。目前,工作投入領域的研究樣本涉及中國、美國、荷蘭、德國、芬蘭、瑞典、挪威等國家,職業領域包括建筑業、運輸業、電子通信業和商業等(白玉苓、張慧慧,2014),研究領域廣泛,但涉及養老護理人員職業領域的研究極少。

(二)工作要求-資源模型是研究工作特征對工作投入影響的系統理論框架

職業心理健康是一種與工作密切相關的健康狀態(齊亞靜、伍新春,2018)。在職業健康領域,工作特征與工作者身心健康的關系備受關注,工作特征是影響從業者職業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吳亮等,2010)。關于工作特征對職業心理健康的影響,心理學家也曾提出一系列理論模型予以解釋,比如工作特征模型、要求-控制模型、要求-控制-支持模型、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等。其中,最具影響力的理論模型當屬工作要求-資源模型(齊亞靜、伍新春,2018)。工作要求-資源模型為研究工作特征對工作投入的影響提供了一個系統的理論框架(紹費利、塔里斯,2014)。該模型已經在荷蘭、德國、芬蘭、美國等國的教師、醫生、警察、企業職員等職業群體中得到了驗證(吳亮等,2010;紹費利、塔里斯,2014),但在我國養老護理人員職業群體中的研究極為少見,有待進一步拓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乡县| 临颍县| 朔州市| 龙口市| 西贡区| 汨罗市| 克山县| 开封市| 连南| 乡城县| 虹口区| 泾源县| 海门市| 砚山县| 宝山区| 阿克苏市| 夹江县| 五大连池市| 红桥区| 龙岩市| 都江堰市| 福海县| 策勒县| 永仁县| 萍乡市| 繁峙县| 襄汾县| 临朐县| 桦甸市| 岫岩| 南丹县| 汕头市| 灵寿县| 永登县| 师宗县| 灵川县| 永丰县| 巴楚县| 特克斯县| 穆棱市|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