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精益集成產品開發
- 梁開榮等
- 627字
- 2024-04-25 18:14:15
1.2.1 手工單件生產階段(1886-1907年):歷史起源在歐洲
手工單件生產階段為世界汽車業發展早期,汽車工業的重點在歐洲。這一時期,轎車是富足家庭才能享受的奢侈品,因為全世界的生產、生活水平都相對低下,汽車生產成本很高,價格高達4000英鎊以上。而這個時期的轎車一般車身較高、噪聲大、速度慢,汽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無從談起。當時德國、法國、英國等歐洲各國的汽車生產方式基本上都是手工打造,主要是通過技藝精湛的工匠制造和拼裝出來的。一般兩三個機械技師自己設計傳動系統,外購發動機,然后拼裝上輪子、制動系統、座位,這樣就將成型的汽車出售出去。因為零部件在組裝前后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不同車的零部件之間又無法進行互換,所以每輛車都不一樣。由于生產工藝簡單,需要的資金投資較少,當時的汽車作坊遍地開花,競爭很激烈,大多數汽車作坊的運作壽命在一年以下。這種生產方式下的汽車產品,做工精致,成本高,巨售價可觀,作為少數富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這種單件手工作坊的汽車生產方式存在以下問題:
(1)成本高,巨成本并不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這意味著只有富翁才能享用汽車。
(2)零部件無法互換。由于生產出來的汽車各不相同,零部件及其組裝都是實配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無法得到保障,這使得駕駛和維修成為棘手的問題。
(3)該種汽車生產方式效率低下,產量低,無法滿足不斷擴張的市場要求。隨著社會大眾對汽車產品的逐步認知、熟悉,市場需求成為推動汽車工業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原動力,汽車工業一場生產方式的變革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