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益設計:設計團隊如何改善用戶體驗(原書第3版)
- (美)杰夫·戈塞爾夫等
- 1877字
- 2024-04-25 19:32:14
2.1 精益設計的基礎
精益設計建立在許多重要基礎之上,是若干不同思想流派的結合。理解它的本源將有助于在遇到困難時更好地應用這些方法并找到相應的資源。
精益設計的第一個基礎是用戶體驗設計。精益設計的核心是一種實踐用戶體驗設計的方法。這些方法和思維模式根植于人因工程學和人體工程學領域,20世紀50年代在亨利·德雷福斯(Henry Dreyfuss)等工業設計師的作品中出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如今被統稱為用戶體驗設計(或簡稱UX),該術語是由唐·諾曼(Don Norman)提出的[1]。UX涵蓋了許多的設計領域,包括交互設計、信息架構、平面設計等。但是UX實踐的核心是從對客戶需求——系統用戶需求的識別開始的。
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們見證了設計思維的興起。20世紀七八十年代,設計思維在學術界萌芽,之后于21世紀初在設計公司IDEO的推廣下逐漸普及。這是一種將以人為本的設計方法廣泛應用于各種問題的方法。IDEO的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蒂姆·布朗(Tim Brown)將設計思維描述為:“直接觀察人們在生活中的需求,以及他們對特定產品的生產、包裝、推廣、銷售和售后服務方式的喜好,以此來推動創新。”[2]2
布朗還揭示說:“設計思維是一門學科,它運用設計師的設計敏感性和方法,將人們的需求與現有技術、可以轉化為客戶價值與市場機遇的企業戰略相匹配。”
設計思維對精益設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它明確地指出,業務(或任何其他系統)中各個方面的問題都可以運用設計方法來解決。設計思維允許設計師在工作中打破原有的界限,并鼓勵團隊中的非設計人員應用設計方法來解決各自崗位上所面臨的問題。因此,用戶體驗設計和它的“好兄弟”設計思維一樣,鼓勵團隊思考人們的需求,推進跨職能協作,并從整體的角度進行產品設計。它們共同構建了精益設計的第一個關鍵基礎。
精益設計的第二個基礎是敏捷開發方法。軟件開發人員多年來一直使用敏捷開發方法來縮短開發周期,建立持續學習的習慣,并持續發布產品,交付客戶價值。雖然敏捷開發方法會對設計師的工作流程提出挑戰(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將給出解決方案),但敏捷的核心思想與精益設計是完美統一的。精益設計將敏捷開發的四個核心價值應用到了產品設計中:
1.個體和互動高于流程和工具。
精益設計更重視合作和對話,而不是交付和嚴格的流程。它鼓勵整個團隊參與進來,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并鼓勵自由、頻繁地交換意見,從而推動團隊展開討論、做出決策、快速前進。
2.可用的軟件高于詳盡的文檔。
每一個業務問題都有無窮無盡的解決方案,而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會對哪一種才是最佳方案有自己的看法。問題在于如何確定哪種方案是最切實可行的。有時,我們很難或者說不可能事先預測哪種解決方案會發揮作用。但如果盡早地將想法呈現給客戶(通常是通過發布可用軟件),團隊就可以快速評估解決方案是否適應市場需求,是否切實可行。
3.客戶協作高于合同談判。
與團隊成員以及客戶協同工作,有助于對問題空間和待確定的解決方案達成共識,并在共識的基礎上做出一致決策。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更快的迭代、對產品研發過程的高度參與,以及團隊對驗證性學習的投入。由于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參與到決策中,因此對大量文檔的依賴也減少了。與書面上的反復溝通、會議中的針鋒相對比起來,協作能夠更有效地促成一致。
4.應對變化高于遵循計劃。
精益設計假定,最初的產品設計無論如何都會存在部分錯誤,因此團隊的目標應該是盡快找出錯誤所在。一旦確定了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團隊就隨即調整計劃,并再次驗證。這種來自市場的真實反饋使團隊始終保持敏捷,不斷地推動團隊朝著“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精益設計的第三個基礎是埃里克·萊斯(Eric Ries)的精益創業法。精益創業法使用“開發-測量-認知”的反饋循環將項目風險降到最低,讓團隊可以快速開發產品并清楚認知現實狀況。團隊開發出最小可行產品(MVP)之后,就會迅速將其投放市場,從而盡早獲取市場反饋,啟動學習和認知流程。
正如埃里克所說,“精益創業最初倡導的是,通過快速設計的原型作品來驗證對市場情況的設想,并利用客戶反饋對產品進行升級,這樣做的速度要比傳統的軟件開發方式快得多。”[3]
他還指出:“精益創業的流程通過增加與真實客戶的接觸頻率,可以驗證產品的可行性,避免錯誤的市場設想,從而減少了浪費。”
精益設計是這一理念在產品設計實踐中的直接應用。
每個設計都是一個尚待確定的業務解決方案,也就是所謂的假設。我們的目標是使用客戶反饋盡可能高效地驗證這些解決方案。MVP就是可以用于驗證每個假設的最小產品。MVP不一定由代碼構成,甚至可能不是一個產品,它可以只是最終用戶體驗的近似體。我們從MVP中學習并拓展認知、了解市場及客戶,然后在此基礎上改進想法,如此循環往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