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與實施指南
- 閆寶琴編著
- 2733字
- 2024-05-22 15:17:27
前言
事業單位在我國是指接受國家或地方財政撥款,從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活動,具備法人條件的社會服務組織。我國事業單位在國內公共事務管理機構中占據較為重要的地位,科研事業單位是事業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發展生產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給予科研單位更多自主權,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讓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從煩瑣、不必要的體制機制束縛中解放出來”。(1)李克強總理指出,“要落實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政策,努力消除科研人員不合理負擔”。(2)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科研經費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有力地激發了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促進了科技事業發展。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11號),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該意見要求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適應科技創新規律、統籌協調、職責清晰、科學規范、公開透明、監管有力的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機制,要求項目主管部門和項目承擔單位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科研項目立項資金使用行為,要求各部門建立健全本部門內部控制和監管體系,加強對所屬單位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內部制度的審查。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21〕32號),從擴大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自主權、完善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創新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與支持方式、改進科研績效管理和監督檢查、組織實施等7個方面,提出改革政策和工作要求,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增強了科研人員獲得感,激發了科研創新創造活力。
《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實施以來,我國財政對科技投入快速增長,為科研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不斷加大,科研經費的使用成為黨中央、國務院及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問題。規范、高效用好科研經費,成為科研單位義不容辭的使命和責任。因此,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注重風險管理,建立廉潔自律的免疫系統已成為科研單位迫切的管理需求。
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對財政資金分配使用、國有資產監管、政府投資、政府采購、公共資源轉讓、公共工程建設等權力集中的部門和崗位實行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定期輪崗,強化內部流程控制,防止權力濫用”,為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指明了方向。
2012年11月,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以下簡稱《單位內部控制規范》),明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實現對行政事業單位經濟活動風險的防范和管控。該規范適用范圍覆蓋中央、省、地市、縣、鄉鎮五級政府部門,覆蓋黨的機關、人大常委會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民主黨派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9類行政事業單位,覆蓋預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購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6大業務活動。為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規范,內部控制成為行政事業單位防范舞弊和預防腐敗、提高公共服務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2015年12月,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5〕21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推動《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的進一步完善和有效實施。為全面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在總體要求、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內控報告制度,促進內控信息公開”的改革任務,要求行政事業單位于2016年底前完成內部控制的建立與實施工作,并確定總體目標,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權責一致、制衡有效、運行順暢、執行有力、管理科學的內部控制體系,更好發揮內部控制在提升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2016年,財政部印發《關于開展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的通知》(財會〔2016〕11號),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以量化評價為導向,開展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性評價工作,對單位內部控制基礎情況進行“摸底”。通過“以評促建”的方式,切實落實《指導意見》提出的目標任務,推動各單位于2016年底前如期完成內部控制建立與實施工作。
2017年1月,財政部印發《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管理制度(試行)》(財會〔2017〕1號)(以下簡稱《管理制度》),落實《指導意見》提出的“建立內控報告制度,促進內控信息公開”的改革任務和要求,進一步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規范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的編制、報送、使用及報告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等工作,更好地發揮內部控制在提升單位內部治理水平、規范內部權力運行、促進依法行政、推進廉政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管理制度》,行政事業單位從2016年開始,在年末以本單位當年內部控制工作基本事實的相關材料為支撐編報內部控制報告,至2020年已編報5年。
至此,我國內部控制制度體系已基本建立,財政部搭建了包括《內部控制規范》《指導意見》《管理制度》等制度在內的“四梁八柱”單位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本書結合當前“放、管、服”改革背景和科研事業單位的特點,介紹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立足科研事業單位實際,通過梳理科研事業單位經濟活動、業務流程和業務環節,分析風險點,抓住關鍵環節,提出相應內部控制措施。特別是針對科研事業單位橫向課題、縱向課題等項目管理,針對科技成果轉化等特殊業務,提出具有科研事業單位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
本書著重于具體操作,對風險評估—內部控制建設—內部控制運行—內部控制評價—內部控制完善整個內部控制體系閉環的各個環節進行詳細講解。通過列舉實例,對風險評估報告編寫、內部控制手冊編寫、內部控制報告編寫進行具體操作指導。
本書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力爭成為科研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牽頭部門開展內控工作的工具書,提高科研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整體水平,為促進科研事業單位健康長久發展,推動國家科研事業發展進程貢獻一份力量。
本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完善。內部控制建設是一個建設—運行—完善—再運行的循環過程,在運行中前進,在完善中提升,所以內部控制建設有起點無終點,始終在路上。
2021年10月
(1)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講話[Z].2021-05-2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問答[Z].2021-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