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東宮之言
- 紅丸案起
- 己卯三十四
- 3737字
- 2024-01-19 12:29:59
從宮里回來,太子整個人變得沉默了起來,用膳的時候也只是進了一碗米粥就回去了,連李氏的話也沒有回,一個人回到臥房便躺下了,不一會太監出來跟李氏講“太子吩咐了,今兒心情不好,想自個睡。”李氏不明所以,只好先答應下來,自己去了偏房。
李氏來到偏房總覺得不對,莫不是今天皇上廢了太子?可是,那也得去宗廟啊。是下了什么遺詔嗎?那太子怎么也不言語一聲啊?李氏正在疑惑的時候,這時候剛才被趕走的太監曹化悄悄的進來了,慢慢走到李氏的跟前說“太子妃著奴才打聽的事情,奴才已經打聽清楚了。”
“哦?還挺快啊,說來給本宮聽聽”李氏不緊不慢的說著
“回太子妃的話,奴才在洛陽附近打聽清楚了,福王爺這一年來每日都是縱情酒色,聲色犬馬,夜夜處于秦樓楚館之間,沒有什么行動。”
“哦?你可打聽的明白,沒讓他給騙了?你這豬腦子,指不定就看差了什么。”
“奴才看的清清楚楚的,不會整錯的,娘娘放心,那福王已經難成氣候了。”
李氏舒了口氣,算是半放心下來了,自從福王就藩以來,她就時不時的派遣身邊的太監讓他們以探家,采買的理由去洛陽打聽福王,太子膽小如鼠,這么多年來謹小慎微,什么也不敢做,就算是福王的罪證在手里,怕是都不敢辦福王,李氏為了兒子朱由校跟自己的位置只好替太子暗中調查,如今內廷的消息傳得滿城風雨,有人說萬歷皇帝這次確實是病危了,也有消息說這只是偶感風寒而已,反正萬歷皇帝多年不上朝,誰也說不準。
這時曹化突然湊了過來,低聲說道“娘娘,這次奴才去洛陽認識了一個人。”
“嗯?什么人?”李氏被這突然的一句話弄得云里霧里。
“奴才認識一個道士,聽說他能炮制靈丹妙藥,祖上有仙方傳下來。”
“哦?你什么意思?給皇上進嗎?”
“不是,奴才是想說給福王進。”
“給福王?怎么?你這奴才怕福王身體不好嗎?那你滾到洛陽去伺候吧!”
這時候的李氏最聽不了福王的好了,凡是福王的好消息傳到京城來,李氏都氣的不行,千方百計的打聽確認這個消息準不準,就盼著是假消息,若是聽說福王在外面害了什么病,李氏巴不得他直接一命嗚呼拉倒。如今曹化這句話可真是點到了李氏的火藥桶。跟著李氏十幾年的曹化自然是知道李氏的意思,也覺得是自己的意思沒有說全了,趕忙解釋道“娘娘誤會奴才的意思了,奴才認識的這個道人能修身養性也能讓人不明不白的死去啊,傳說他有一個方子,表面上是劇毒之藥,若是去掉一味草藥就可變成補藥,吃下毒藥的人不知所以,仵作也查不出什么來,若是可以給福王先進補藥,再進毒藥,就可以讓人以為是別的什么原因,便不會查到藥上了。”
李氏聽到這里明白了,心想這曹化真可謂是忠心的奴才,換上一副笑臉對著曹化說“真是辛苦你了,心里頭時時刻刻想著我們娘倆,那你可知那道士住的地方?”、
曹化聽見李氏準了自己的計策,一臉諂媚的說道“回娘娘的話,奴才偷偷跟著那人,看見他家就住在洛陽城西二十里的一個村子里。”
“你偷偷跟著他?那你怎么知道的他有那般藥呢?你莫不是道聽途說得來的吧”
“奴才不敢,奴才聽說他在城中有一好友,叫做韓中,開一家藥鋪,那道士的藥多是從那個藥店里拿,奴才假裝買藥,加上那人本就嗜酒如命,奴才在洛陽城中三番兩次與他買藥,找個機會同他吃飯時灌醉了問他的,確確實實由此丹藥。”
“好啊,若是真的可以解了本宮的心頭大患,讓太子到時候順利登基,由校平平安安,本宮必重賞與你。”
“多謝娘娘,奴才上刀山下火海也得對得起娘娘。”
“行了,你別說這虛頭巴腦的玩意兒,快去洛陽想辦法把這道士跟藥弄到手里。”
“奴才明白。”
“行了,行了,你下去吧”
曹化磕了個頭就退下了,留下李氏在偏房里思索,心想若是曹化真的可以把福王這個心腹大患解決掉,那宮里的鄭貴妃可就不值一提了,這在后宮豈不就是一言九鼎了,想到這里,李氏開心了不少。這時候,太子身邊的太監過來傳話,說太子爺請太子妃進屋商量事情。李氏不由得驚了下,太子今天怎么這么怪啊,先是一言不發,又是叫我進去,別真的皇上有什么事情吧,莫不成真的要再立福王,來一個最后反悔不成,嚇得李氏不敢胡思亂想了,趕緊進去。
太子本來躺在榻上閉著眼沉默不語,聽見門響了便睜開眼睛,看見是李氏進來便有氣無力的說“愛妃來了啊,坐下來,我有話跟你說。”說著看了一眼門口的兩個小太監,兩個小太監知趣的退了出去。
李氏沒敢先問,只覺得這平日生活睡覺的屋子突然變得好像錦衣衛的詔獄一樣壓抑無比,這桌子上的杯子好像都變成了刑具,李氏就一直盯著太子,等太子開口。
太子從榻上坐起來,慢慢說道“今天父皇讓我進宮去了。”
“我知道啊,怎么了?皇上的身體可好些了?這內廷天天各種消息滿天飛,你這當太子的可得澄清啊。”
“不用了,內廷的消息是對的”
李氏被這輕輕的一句話嚇壞了,雖說李氏也是跟著太子很多年了,當年的妖書案,梃擊案,最早的國本案都是她陪著太子一路走來,可是不知道怎么了,今天太子的感覺給了李氏一種莫名其妙的壓力,讓她覺得,太子要告訴她的是一件足以天翻地覆的大事。
見李氏半天沒有說話,太子又慢慢的說“今天皇上,囑咐我了。”
“啊?”李氏聽見太子說話猛的回過神來“皇,皇上怹囑咐你什么了?”
“囑咐我怎么做皇上”太子輕松又艱難的從嘴里擠出來這句話。
這句話仿佛石破天驚一般,經歷過大風大浪的李氏也慌了,她知道,一旦皇帝駕崩,新的權利斗爭就會到來,皇上在的時候就快亂成一鍋粥了,若是皇上龍御歸天,這紫禁城里,指不定成什么樣子呢,李氏如今只恨曹化怎么沒有早點動手,事到如今若是鄭貴妃先下了手,自己一家,豈不是死無葬身之地了。李氏小聲的問太子“那,皇上?”
太子嘆了口氣說“可能就在這幾日了,聽說我去之前,方從哲也去了一趟。想必是交代了遺詔吧。”
“那,皇上沒有叫福王吧”李氏緊張的問道,他生怕聽到什么答案
“哦,那倒是沒有,都是在囑咐我怎么做事,問的事情都是最近遼東跟東南的事情。”
“那就好,那就好,那你還是太子吧”李氏不懂國家大事,在她眼里,丈夫跟兒子的位置就是所有的家國大事。
“自然了”
“那,太子,我想問你個事情”李氏起身坐在了太子身邊小聲問道
“什么事情啊?”太子扭過頭來
“你打算如何對福王和鄭貴妃啊?”
李氏的話可謂是一下子把這萬歷的后宮給挑明了,如今太子之位已經穩固,只要在登基之時能壓住福王母子,日后便是順風順水了。當然,前提是太子得跟自己是一條心。不過李氏并不擔心什么,太子窩囊了這么多年,等到有朝一日登龍殿,那肯定是要報仇雪恨啊。
正在李氏的如意算盤打的妙的時候,太子一句話,來了“我自然是按祖制對待啊,一個繼續就藩,一個按太妃封在養老宮啊”
“什么?”李氏瞪著太子“你還打算贍養他們母子不成?你忘了之前的幾十年咱們的日子了?怎么今天進宮吃了什么藥了?”
“說什么呢?我已經答應父皇了,我會按照祖制的,而且我不想整出太大的血雨腥風,親兄弟之間,為了皇位爭搶死人的事情,我可不想看到,我現在想的是遼東,中原,東南還有內閣的事情。”
“你要是被他們害了,這些就讓福王想吧”李氏氣呼呼的說
“福王已經在洛陽一年多了,不是很老實嗎?鄭貴妃不也是天天在后宮無事嗎?你就不要想太多了,到時候讓由校做太子,你做皇后,咱們平平安安的過日子。”太子的語氣說起來平靜了,仿佛這也是他盼望多年的事情。
“你可真是傻啊,天底下哪有皇帝家里不亂的?那福王老實?若不是我天天...”李氏趕緊閉嘴,畢竟讓曹化偷偷監視福王的事情沒有告訴太子。
“你天天怎么?你,你不會是派人去監視福王了吧,今天被你轟走的太監,不會就是吧,你可跟我說實話,別天天騙我。”
李氏聽到這里,反正太子已經猜出來了,也就不想隱瞞了,于是說道“是啊,我是派人盯著福王,要不然你能在這宮里當你的安心太子嗎?咱們家不得天天提心吊膽嗎?那由校能活著長大嗎?我們娘倆都指望著你,你呢?宮里恨不得有的太監都敢欺負你,你想想頭幾年那個事情,你門口的衛兵連藩王家的錦衣衛多還沒有呢”說著李氏就要哭出來
太子聽得滿肚子火氣,也不管李氏是不是要哭了,一下子站了起來,沖著李氏說道“你這婦人懂什么,成祖皇帝說過,我們朱家要兄弟和睦,父慈子孝,福王既然已經聽命就藩你還要他如何,偏要趕盡殺絕不成,在史書上留下來,我朱常洛當了皇帝,先殺了自己兄弟一家?你想臭名昭著我還想名垂青史呢!”
李氏聽完這話,一下子哭了出來“你就顧著你的名聲,怎么就不想想我們娘倆,若是福王跟那個鄭貴妃理應外和,我看你能不能進祖廟!”
“夠了,你休要再說,總之我不會動福王的,你也趕緊把你那些太監收回來,要是被朝廷知道了,這東宮就成了笑話了,傳到民間,指不定就成了什么呢!”太子這時候也是氣的不行。
李氏站起來邊哭邊吼道“那事到如今我也不避外人了,都來聽聽吧,一個當朝太子,萬歷朝的太子爺,連自家人都護不住,讓自己女人天天操心,到頭來還怪我,好啊,你青史留名吧,我跟由校自己去洛陽當著福王的面自殺好了!”
“你吵什么,這成何體統,我本想跟你商量事情,你卻跟我說這些,讓外人聽去,對誰好啊?這件事不要再說了,你擦擦眼淚,睡吧,明天我還要去內閣呢。”
李氏哪能罷休,一甩袖子“我不跟你在屋里,我去跟由校睡覺。多活一天是一天,等哪天福王打進來,我們也就能閉眼了”說著便踏出屋門。
太子也不攔著,本就心神不寧,又受一肚子氣,猛的吧桌子上的茶碗砸碎,吼道“你去便去!”
這一夜,誰也沒有睡好,李氏在屋子里趁著朱由校睡了,爬起來給曹化寫了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