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受封
- 我朱雄英,開啟帝國大明
- 滄滄如瀾
- 2078字
- 2024-01-12 00:25:38
這是大明歷史上,第一枚加蓋了傳國玉璽印章的詔書。
“上古之君,撫御寰宇,立儲君,固本培元,延續祖宗香火,朕日夜惶恐,我的孫兒朱雄英,日表英奇,才華橫溢,茲恪尊陛下圣意,舉行大典,伏順民心?!?
“恭請祖祠、天地、國家,敕封朱雄英冊寶,封他為皇太孫,以千秋功業,安天下蒼生!”
“朕傳旨,梁國公藍玉,太孫太保,李姓,太孫太師,今升,封為太孫太傅!”
“欽此!”
朱雄英還是一臉茫然,朱元璋的旨意,他是頭一次聽說,是由朱標宣讀的。
最關鍵的是,他完全聽不懂這些話。
朱雄英一臉懵逼,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只見小太監呈上來的詔書。
藍玉、李,本名為常生,紛紛跪倒在地,向皇上行禮。
“皇孫蒙武,多謝陛下圣恩!”
聽到周圍人的議論,朱雄英這才反應過來。
“太孫,你上來吧,其他人都下去吧,今晚子時,奉天殿設宴!散會!”
朱元璋身邊的太監,用他那沙啞的聲音,大聲地喊道。
朱雄英慌忙起身,匆匆登上了御路,群臣紛紛出宮,有的回自己的衙門,有的回自己的家。
接下來,就是今晚的慶功宴了。
朱雄英在小太監的帶領下,穿過太和門,穿過太和殿,穿過一座大殿,穿過一道右面的大門,到了月華門,再從大門進去。
待到朱雄英,現身于乾清宮之內。
朱標已經走了,老人斜靠在柔軟的床鋪上,桌上奏折什么的,從來都不會少。
如果不是見慣了這樣的場面,朱雄英一定會被嚇一跳。
老爺子年事已高,仍舊日理萬機。
朱標雖然分擔了一些瑣碎的工作,也有他的私人秘書,也就是未來的內閣大臣來打理。
但任何一件事,只要涉及到老朱,就必須要慎重考慮,然后再做決定。
幸好,現在紙張的使用,已經普及開來,若是用竹簡,老爺子怕是要累死。
朱雄英彎腰行禮,低聲說道:“皇爺爺,孫兒在此!”
“來,坐下,給我看一看最近的戰報。”
朱元璋伸手一指,朱雄英就在那張空著的椅子上坐下。
朱雄英也不客氣,在老人面前坐下,接過一封奏折,看了一眼,說道:“爺爺,自從有了孫子的標點,你是不是覺得,這份奏折,比以前容易多了?”
“就連地方上的官員,都不會說出咬文嚼字的話了?!?
朱雄英望著那似曾相識的標點,眼中閃過了一抹緬懷之色。
他上學的時候,老師給他講解的東西都是晦澀難懂的,古文也很難理解。
甚至,他還能從一段話上,推斷出上百個問題,這也讓朱雄英,對老朱的打擊貪污工作更加上心,趁機推出了標點符號,用上這個,就不會讓對方在文字上咬著不放。
如此一來,大明的行政效率,就提升了一個檔次。
畢竟,奏折上說的清清楚楚,白紙黑字,條理分明,就算是有一千張嘴,也不可能抵賴。
朱元璋說道:“好了,你快去批閱奏折吧,我有話要對你說!”
朱雄英聞言,也沒了嬉鬧的心思,這兩年來,他都是在東宮讀書,陪著爺爺。
眼看著老爺子日理萬機,距離出征還有大半年的時候,朱雄英就已經逐漸地將手伸進了老爺子的奏折之中。
那時候,他還沒有這個資格,也就是為了讓老爺子開心一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朱雄英已經是太孫,有資格參加這次的軍事會議了。
朱雄英接過一份福建總督呈上的奏章,仔細一看,朱雄英道:“皇上,福建又有倭寇作亂。”
“他們在福建沿海一帶,擄掠百姓三千多人,燒殺擄掠,民莊被毀,青壯年婦女,更是超過一千人?!?
“福建總督來了,倭寇就逃之夭夭了?!?
朱雄英見著奏折,心里就是一肚子的怨氣,以前他以為東瀛的人都是落魄的武者,但自從來到大明,他對倭寇的了解就更多了。
朱雄英這才了解到,明朝初期,并不全是東瀛的殘兵敗將,其中大部分都是張士誠、陳友諒等人留下的。
相比之下,東瀛那些落魄的武者,想要在大明的海岸線上興風作浪,至少也要一百年之后了。
“這些殘兵敗將,不必理會,你吩咐下去,讓福建地方官員,遷移到沿海一帶,方圓三百里?!?
“那樣就可以了!”
朱元璋對這些倭寇早已經麻木,根本不想理會。
朱雄英并沒有把這件事情放在心上,朱雄英見老爺子還在批閱奏折,便說道:“祖父,如今北元的威脅已經解除,三十年之內,他們是不會再對大陸造成任何的威脅了。”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如果將沿海居民轉移到大陸上……”
“這么說,大明要舍棄海岸線了?”
朱雄英撇了撇嘴,身為穿越者,他很清楚,三百年后,大明若是還能存在,不再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而是西方的夷人。
此時的大明,有很多西洋人,大部分都生活在濠江(澳門)廣州。
但是在濠江,想要拿到來到大陸的通行證,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朱元璋說道:“要想消滅他們,必須要有水師,要有戰船,這可不是一場戰爭就能解決的。如果戰事焦灼,只需要一點點火星,就會把新朝拖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海禁是最好的選擇!”
朱元璋斬釘截鐵地說道。
他的小農觀念,一直在影響著華夏億萬人,但朱元璋的小農經濟思想,并不完全是錯的。
華夏九州,千百年來,都是自給自足,從未想過要借助外界的力量,所以,他們對海洋,并沒有太大興趣。
華夏能有番邦蠻夷有的,就算沒有,華夏也不會要這些破爛玩意。
華夏九州有的,異族和蠻人卻無法擁有。
幾千年來,華夏九州,不管是絲綢之路,還是海運,都是站在世界之巔。
一些來華夏做生意的外國蠻子,能不能買到,還得看朝廷和皇上的意思。
這也說明,大明在歷史上,是不會去掠奪外族的破爛的,回歸本心的大陸人民,沒有人會想把自己的尸骨,扔到大洋彼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