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越績效:用OKR業務實戰經驗打造高敏捷團隊
- 王怡淳
- 2649字
- 2024-01-18 12:21:01
OKR的哲學
OKR的源起、含義、迷思及對個人的實用價值
OKR金句
OKR的定義是以內在動機為起點,以目標與關鍵成果為導向,以“1核心+2方針+3精髓+4策略+5能力”為執行架構,幫助團隊聚焦、擔責、合作。
OKR到底是什么呢?有必要從它的起源談起。
目前市場上所談的OKR,有學術派、人資派和實戰派之分,從經營策略、績效管理、目標管理、過程管理等不同的角度闡述。OKR從英特爾傳到谷歌后,又被其他理論工作者重新詮釋。這些年來,OKR似乎成為顯學,但對OKR的理解,依然是眾說紛紜。那么OKR到底是什么?可從OKR發展進程中的3位關鍵人物說起。
第一位是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他是“目標管理之父”,創立了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理論。他認為企業經營必須以績效為出發點,注重員工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管理。
第二位是英特爾前總裁安迪·格魯夫,他被人們尊稱為“OKR之父”,他是OKR的創始人。20世紀70—80年代,他以德魯克的MBO理論作為管理英特爾的基礎,同時提出OKR的概念,將OKR與MBO融入英特爾的管理制度,在英特爾內部稱之為“英特爾目標管理”(Intel Management by Objective,iMBO)。
第三位是約翰·杜爾,市場認為杜爾是OKR的推手。他與格魯夫在英特爾共事過,十分推崇格魯夫推行的管理制度。杜爾在投資谷歌時,強烈建議谷歌創始人采用iMBO (OKR方式)管理企業。
“2個關鍵詞是目標與關鍵成果。目標是方向。‘我們想主導中型計算機零件業務’,這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想去的方向。本季度的關鍵成果‘取得10個8085的新設計’,這是一個關鍵成果,是一個里程碑,和目標不一樣。這個里程碑要能夠被衡量。關鍵成果必須是可以衡量的,最終你可以毫無疑問地說‘我完成了’或‘我沒有完成’。有或沒有,很簡單,沒有爭議。”
以上是安迪·格魯夫在20世紀70 年代提出的OKR概念,沿用至今。在英特爾內部,人們習慣以iMBO代替OKR來溝通。
“你今年的iMBO是什么?”這是每年1—3月英特爾員工見面時常聽到的開場白。在英特爾,制定目標時,需要先了解公司與事業部的經營目的(Goal)、戰略(Strategy)、戰術(Tactics)和項目(Project)等。
OKR的含義
實務上,英特爾的OKR的含義包括以下兩部分。
(1)以制定目標、關鍵成果為導向。
·目標(Objective,O):你想實現的特定目標或承諾。
·關鍵成果(Key Result,KR):為了實現目標,你所交付的具體的、看得到的、可以衡量的結果。
(2)在制定與執行O和KR的過程中,帶來的組織應用與效益包括以下幾種。
·聚焦于優先級別高的活動。
·定期的績效反饋。
·完善部門內部/部門之間的協調和溝通。
·提高生產力。
OKR不僅重視結果,更強調過程中團隊紀律、員工參與和自我管理的展現。這也是英特爾為了達成目標、提高績效,所采用的引導團隊聚焦、擔責、合作的組織發展戰略。
關于OKR定位的種種迷思
實踐中有很多關于OKR與經營戰略、目標管理、績效管理、過程管理、敏捷組織等的比較的討論。我分別討論如下。
OKR與企業經營戰略的關系
經營戰略與OKR是前后的關系。組織高層依據公司愿景、使命、價值觀,制定企業經營戰略,各層級包括CEO、部門、個人,再根據戰略訂出各自的目標,以這樣的順序確保組織上下方向目標的契合。許多成功案例證明,OKR的導入,初期可以提升團隊活力與改變效率;中長期下來,可以加速聯結企業的末梢神經與大腦中樞,幫助企業優化經營戰略。
OKR是目標管理、績效管理或過程管理嗎
目標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是將企業使命與戰略轉化為企業目標,再向下轉化成部門及個人目標。在組織制度框架下,各層級為目標的達成而努力,最后按照目標,對完成的結果進行考核評估。
績效管理是為了提高團隊績效,打通績效計劃制訂、輔導實施、評估考核、反饋面談等環節的循環。
過程管理是結合企業戰略規劃和需求,制定相應的組織行為規范,進行全程掌控,以及檢查過程的里程碑,追求目標的達成。
OKR重視目標設定的質量與執行過程的持續完善,是一套組織戰略。因為這個戰略執行得當,所以績效得以提升。所以在概念上,OKR與目標管理相似;在實務上,OKR與過程管理的本質最接近。OKR與績效管理之間是因果關系。
OKR與敏捷組織的關系:若是成立多年的團隊,在導入OKR調整組織體質后,可以逐漸成為敏捷組織;若是組建新團隊,可優先招募有OKR組織經歷的成員,加速敏捷組織的形成。
OKR對個人有何實用價值
OKR可以提升人們的邏輯思考能力,對個人來說,可以應用于婚姻、愛情、家庭、友情、健康、求學、工作等方面,協助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生活質量。
先看一個婆媳相處的例子。埃米莉新婚后,小兩口和婆婆住在一起。因為工作忙碌,她和婆婆疏于互動。婆婆對此頗有微詞,提議小兩口生個孩子,她可代為照顧。埃米莉聽了,陷入兩難的境地,她有心改善婆媳關系,但不想這么早當母親。
面對這一難題,埃米莉有2種思考路徑。
(1)“生小孩,婆媳關系就會改善。”所以,婆媳關系=生育。但這樣的思維過于單一,容易讓彼此陷入對立的狀態。
(2)“婆婆要的是什么?是孫子,還是小兩口的尊重和關心?自己和丈夫要的又是什么?”埃米莉必須先厘清問題的源頭,決定自己想達成什么目的,接著思考要做什么才能達到目的。
其中,第(2)種是OKR思考模式。埃米莉制定了解決難題的方法,如下所示。
O:改善和婆婆的關系,維持家庭和諧。
KR:分為3個。
·KR1:2年后生育(婆婆能享天倫之樂,也愿意提供后援)。
·KR2:1周與婆婆聚餐2 次(陪婆婆聊家常,拉近距離,感情升溫)。
·KR3:每月帶婆婆出游1次(讓婆婆在親友鄰居面前有聊天炫耀的題材)。
埃米莉發現,使用OKR思考方式,生育就不是改善婆媳關系的唯一方法。OKR可以幫助人們從更廣的角度評估、解決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席妮是一名大學生,一年后畢業。她希望能夠順利地找到工作,為此制定了以下目標。
O:準時畢業,并收到工作錄用通知。
方法1:努力讀書。
方法2:向50家企業發送簡歷。
以上只描述了執行方法,并沒有說明產出的結果。這是任務導向的思維。試想:只要努力讀書,就能準時畢業嗎?只要向50家企業發送簡歷,就一定能獲得工作嗎?
席妮以OKR的方式思考:準時畢業的條件是什么?在申請工作的過程中必須產出什么關鍵成果,才能被錄用?再進一步制定滿足這些條件和關鍵點的執行方法。所以,她重新制定了目標。
O:準時畢業,并收到工作錄用通知。
KR1:努力讀書,成績排到全年級的前10%。
KR2:向50家企業發送簡歷,獲得10家企業的面試機會。
其中的思考邏輯是:要想收到工作錄用通知,必須先得到面試的機會。而提高學習成績,有助于獲得面試機會。因此“獲得面試機會”與“優秀的學習成績”是達成目標必須經歷的里程碑,即關鍵成果。所以說,OKR是價值導向的思維。
OKR與其他目標制定方式的思考差異示例如圖1-2所示。

圖1-2 OKR與其他目標制定方式的思考差異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