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OKR浪潮下的管理戰略

VUCA時代的職場新局面

OKR如何解決當前企業面臨的內外部挑戰它與一般管理模式的差異是什么

OKR金句

你不需要放棄現有的管理模式,而是融合OKR的思考核心與執行策略,打造適合企業的最佳管理方式。

為什么現在很多企業爭相學習OKR?這要從企業當前面臨的內外部挑戰談起。

談到OKR,不能不提到VUCA現象,VUCA源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的軍事用語,代表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 (模糊性)。2015年前后,VUCA再度被提出,企業界認為當今的商業環境像戰場一樣詭譎多變,敵我狀況極不明確。從2015年到現在,人們面臨的企業經營環境,究竟發生了什么變化?

內外部環境挑戰

外部環境變動異常嚴峻

電商的崛起讓傳統店面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平臺的經營模式。而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新科技的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顛覆了既有的商業模式。

舉例來說,過去企業在電視和平面媒體上投放產品的廣告,現在逐漸轉變為通過主播、意見領袖(Key Opinion Leader,KOL)和網紅等代言產品,直接吸引目標族群的注意力,刺激他們的購買行為。過去的交貨付款模式,也普遍改用第三方平臺的現金流和物流服務。商業模式和使用習慣的創新,加速了企業“跨界打劫”的思維轉型。

曾經是方便面領域龍頭企業的康師傅,因外賣平臺的崛起而導致營收大幅下滑。微信、支付寶等科技服務紛紛進入電子支付領域,對傳統金融業造成了沖擊。這些“跨界打劫”的案例層出不窮。很多企業主現在晚上睡不著覺,并不是擔心已知的競爭對手會出什么招,而是不知道潛在的競爭對手在哪里,以及他們會用什么競爭方法。企業正面臨一個高度不確定的經營環境。

企業的應對之道,是活化組織,讓市場第一線人員的意見能快速地傳達到經營高層,以便企業及時應變。而OKR的價值,正是協助企業打通“任督二脈”,將末梢神經與中樞大腦暢通無阻地聯結起來。

內部面臨新世代價值觀的挑戰

我觀察到,有越來越多20~30歲的新世代加入團隊,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雙因素理論的人生哲學、工作哲學更重視認可、尊重、責任與自我實現。人們的想法多元新穎,期待能和領導商量討論,希望自己的意見被聽到,能夠擁有空間、舞臺來展現想法和才能。他們不喜歡只扮演聽命行事的角色,對制式無彈性的工作環境敬而遠之。

再過5~10年,這群新世代即將成為企業的中堅力量,扮演重要角色。但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是否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面臨上述內外部挑戰,企業這些年來開始評估數字轉型和敏捷組織等工程,希望提高企業察覺內外部環境變動的靈敏度,以及調整方向策略的速度。而能否優化靈敏度與速度,關鍵在于企業是否具有以內在動機為起點,以績效評估為激勵配套措施,強化組織擔責態度及團隊效率活力的組織發展戰略。

越來越多的企業主發現,OKR就是能夠很好地應對以上內外部挑戰的一套組織發展戰略。

OKR和一般管理方式的差異

在實務上,OKR和其他管理方式有3個主要差異。

OKR vs一般管理方式OKR可以激發內在動機

英特爾2018年的一項員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下屬認為自己最能夠被激勵的前3個因素是:①有趣的工作;②完成工作后所獲得的感謝;③工作取得進展。此問卷調查的受訪人員平均年齡為29.8歲。

將該調查結果結合雙因素理論來分析,可以發現下屬的期待與個人的內在動機相關,他們更希望從工作中獲得樂趣、成就感及認同感。在OKR組織運作過程中,從目標設定階段就呼應了對內在動機的需求。

可以將OKR目標的本質分為兩種。

(1)承諾型目標:自上而下,是公司、主管要求員工實現的目標。

(2)挑戰型目標:自下而上,針對上級指派的目標內容,自己調高結果指標;或者由員工自己制定對公司部門有貢獻并能挑戰自己的目標內容。

而鼓勵制定挑戰型目標,正是促進員工展現內在動機的方式。

OKR vs 一般管理方式設定目標的心態與思維大不同

以“將客戶滿意度提高到90%”的目標為例。一般管理方式下的團隊成員,看到這個目標的第一個念頭是:“怎么執行?”隨即列出相關的任務表,力求完成指標。這是“任務導向”的思維,大家心里想的是“領導給我的目標是什么”“要做到什么程度領導才會滿意”“領導如何考核我的工作表現”,而較少思考“完成這個目標的意義是什么”“是否有別的目標更值得達成”。

而OKR團隊的思維是:“去年提高客戶滿意度的目標已經達成。在今年的市場環境下,將滿意度提高到90%有必要嗎?除了客戶滿意度,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目標可以提升公司和部門的競爭力,如擴大客戶服務的規模?”OKR鼓勵團隊成員集思廣益,在符合企業戰略方向的前提下,提出不同視角的想法和建議,將目標內容設定得更有意義和影響力,這是“價值導向”思維。

OKR vs一般管理方式信息公開方式團隊管理策略大不同

我以自己入職英特爾第一天的經歷為例來講述這一點。我報到的第一天,領導在美國,但他沒讓我第一天就閑著,而是提早安排我和一位不同部門、但與他同級別的領導進行一對一會議。那位領導踏進會議室簡單寒暄后,打開計算機熟練地說明他的部門這一年的目標、要達成的結果、內外部的合作對象,以及目前的進度和遇到的困難。過了半小時,他停下來問我有何想法和建議。這是我進英特爾的第一天,對業務和市場生態都很生疏,當下沒有想法,只好說:“下周我主動和您約個時間,向您說明我的想法。”

會議結束后,我急忙在公司的即時通信(Instant Messager,IM)系統中問領導:下一步我該怎么做?他只簡短地回復:“你先了解對方部門和我們部門的年度目標,下周一提出你個人的工作目標。”我看了他的信息,大腦里一片空白。我過去的工作經歷都是執行上級交代的任務,從來沒有自己制定過目標。何況這是我入職的第一天,完全不知道從何開始。

于是我追問領導:“要如何準備?”他還是非常簡短地回答:“Circuit(英特爾內網)上面有很多信息可以參考。如果還有其他問題,再找我。”接下來一周,我從公司內部系統中查詢雙方部門的目標動態和業務信息,找其他同事交流,最后和領導討論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個自己制定的工作目標。

以上案例說明OKR團隊運作的3個方面。

1.橫跨部門的合作層級

那位和我一對一面談的領導,高我兩個級別。在OKR組織中,只要你是項目的區域負責人,無論跨部門合作方的級別是什么,彼此在工作配合上都沒有差別待遇。

2.自下而上自定義目標

領導并未影響我如何制定目標內容,而是期望我先了解公司部門的方向策略,在我定出目標后,再與他討論交流、溝通協調,然后確定。

3.團隊溝通反饋方式

公開透明的內部系統是OKR組織實時了解部門動態的最佳工具。此外,領導視我為目標的負責人,他扮演的是輔助引導角色,而未指示我應該如何行動,以這種方式培養我擔責的心態與做法。

OKR的組織形態——正金字塔形

一般而言,其他管理方式的組織形態像倒立的金字塔,層級越低,發揮的空間越小,絕大部分成員都屬于執行角色,每一層級能想的都比上一層級少。這種組織形態的缺點是團隊各層級的思考受到局限,無法突破創新。

OKR的組織形態是正金字塔形,高層的戰略方向像塔尖,是下層員工遵循的框架,每個層級都有自己思考與執行的空間。隨著層級的迭代,整個組織累積的思考深度與廣度,往往超越高層所能觸及的面,這將有利于企業應對市場高度不確定這一挑戰。

因此,OKR能夠讓每位團隊成員不只是領取目標,更讓他們延伸到提出建議、自定義目標,將團隊從執行任務思維轉變成創造價值導向。

OKR與其他管理方式的組織形態對比如圖1-1所示。

圖1-1 OKR與其他管理方式的組織形態對比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邑县| 孟津县| 翁源县| 南京市| 卫辉市| 恩施市| 景德镇市| 西昌市| 台中县| 左云县| 屏边| 区。| 象州县| 喀什市| 合川市| 潜江市| 镇安县| 固镇县| 昌邑市| 宜黄县| 吴堡县| 丰都县| 东光县| 仁寿县| 瑞金市| 普兰店市| 泰兴市| 中方县| 南丰县| 峨眉山市| 姜堰市| 凤城市| 龙陵县| 金山区| 金溪县| 大厂| 大安市| 雷波县| 乌拉特前旗| 特克斯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