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自助練習手冊
- (美)洛莉·戈特利布
- 3647字
- 2024-01-12 16:05:23
第1章
不可靠的講述者——
大膽地審視你的故事
我們究竟在懼怕什么呢?這又不是要你盯著某些黑暗的角落,只要一開燈就會出現一群蟑螂。螢火蟲也喜歡黑暗的地方呀。黑暗的角落里也有美好的事物,不過我們總得先去看了才能發(fā)現。
一個故事嵌著另一個故事,故事里還有故事。這就是我們生活的縮影。許多細碎的故事堆疊起來,構成了更宏大的敘事,正是這些過往的篇章塑造了我們當下的現狀。但誰能保證這些敘事百分之百精準呢?許多人都認為,是他們遭遇的狀況決定了他們的人生走向。事實上,在《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本書里出現過的每個人,起初也都是這樣認定的。約翰來到我的診室是因為這個世界快要把他逼瘋了:他的家人總是在不停地抱怨,他身邊的“蠢貨”總是在給他添亂,這一切都令他夜不能寐——至少在他的認知中,是這一切造就了他當時的狀態(tài)。在人生不如意的時候,我們往往就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是環(huán)境決定了我們的悲慘遭遇。這是因為我們看待事件的角度存在局限性,這個角度忽略了重要的真相,也刪減了情節(jié)。(其實更有意義、更深刻的問題是:為什么會發(fā)生現在的狀況?讓我們稍后再展開討論。)
請不要誤會,生活中的遭遇當然很重要,境遇會影響我們的人生,有些人的處境尤為艱難。但我們必須牢記兩件事。首先,即使面對艱難的處境,有時我們也能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我想到的是夏洛特,她總是傾向于選擇靠不住的戀愛對象,例如在候診室里跟她眉來眼去的那位小哥。她總是在渴望和失望中反復橫跳,但這樣的境遇有一部分也是她自己造成的。她總是在重演童年的劇情,在那個劇情里,她在一個不值得信任的人身上尋找愛。這讓她感到痛苦,但同時又奇妙地讓她感到安全。一開始夏洛特看不到自己在這個劇情中的作用,她只能看到周圍的場景和其他角色。
其次,我們要記住,哪怕我們無法選擇自己身處的環(huán)境,我們依然有能力決定如何對自己的遭遇做出應對。就如約翰兒子的悲慘離世必然會改變他的人生,痛苦是無可避免的,但他依然試圖讓自己免受喪子之痛的折磨。只不過他采取的方式不是允許自己表現出脆弱,而是給自己戴上面具,用沮喪和憤怒來掩蓋真實的情緒,或是偶爾通過出手反擊來轉移情緒。他讓自己相信“沒有什么能擊碎我堅硬的外殼”,就是憑著這樣的信念,他在難以想象的痛苦中應付著生活中的一切。但最終約翰意識到,這個設定并不能給他帶來好處。當他把痛苦牢牢鎖在心靈深處,拒絕擁有快樂和親密時,只會讓自己更絕望。好在他終于覺察到了這個無底洞,并開始從不一樣的角度講述一個更積極的故事。
但在一開始,約翰需要先認清自己的起點。當時他陷入了“脆弱意味著軟弱”的謬論,他需要更仔細地審視自己身處的劇情。我們每個人也都一樣,我們想要開始療愈自己,或是開始使用這本手冊時,也需要先認清此刻自己身處的劇情。你對現狀的描述或許是對許多因素的綜合反映,其中包括外部環(huán)境、上一輩向你灌輸的真理,以及長期存在的思想及行為模式。想要開始重新編輯這個故事,首先你得把這些現狀都寫下來。正如我在《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中提到過的,要了解自己,必須先拋開對自己的固有認知,拋開那些你塑造出來限制自己的人設,這樣你才不會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實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給自己描述的故事里。所以盡管你自以為了解自己,但本書第一章的目標是讓你拋開判斷,動筆書寫。這個練習的初衷是培養(yǎng)你觀察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看得更清楚,你才更有可能描繪出接近現實的場景。在完成不同的練習和寫作命題的過程中,你會開始收獲不同的視角,視野也會越來越清晰。
斟酌敘事的第一種方法,就是嘗試記錄當下的這一刻。我將這個練習稱之為“內心快照”,即你只需記錄當下這一刻的故事。
你的第一張快照
幾年前,當一位69歲的來訪者第一次走進我辦公室的時候,我看到的是這樣一個女人:她行動遲緩,雙眼低垂,聳肩弓背,動作舉止比實際年齡要老十歲。而一年之后,坐在我面前的仿佛是另一位女士:她言談生動,充滿活力。她就是瑞塔。她曾因為極度孤寂和充滿悔恨的生活而想要在70歲生日之際了結自己的生命。
瑞塔的這兩張“快照”都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兩者代表著不同的特定時刻。雖然兩者都無法反映出瑞塔這個人的全貌,但它們同樣記載著有用的信息。每張快照都向我們展示了屬于瑞塔的故事線可以有不同的發(fā)展,但在瑞塔剛來到我診室的時候,她完全不曾看到這些可能性。
當我第一次見到來訪者時,也就只能對他們有個粗淺的印象。來訪者踏進診室的時候,就算不是處在最糟糕的狀態(tài),也一定不會是在最佳狀態(tài)。他們可能正感到絕望,也許存在抵觸情緒,也可能很困惑,人生一團糟。他們看上去不安,可能是因為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心理治療師的診室;也可能是因為剛剛經歷了流產,所以看起來很沮喪。有時候來訪者滿臉堆笑,卻總是顧左右而言他,和我保持一個安全的距離。但無論他們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很清楚,第一張快照不能代表這個人的全部。我看到的這一面或許剛好拍攝角度并不理想。其次,當人們試圖掩飾痛苦的感覺,可能會干擾我的第一印象,但隨著治療的深入,我們還是會深入探索那些痛苦的感覺。這些擺拍的假象無法讓你了解故事的全貌,正如你腦海中一瞬間的想法無法定義你整個人生的故事一樣。因此,在使用這本手冊的過程中,你將會有許多機會記錄自己在不同瞬間的快照。而這第一張快照只是為了記錄一個起點。等你實踐完了整本手冊,你將收獲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快照,從而認清自己更真實的模樣。
此刻,請靜靜地花一點時間,好好看看鏡子里的自己。要確保和自己有眼神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或者也可以換一個角度,假設你現在走進我的診室,我將會看到一個什么樣的你?請盡可能詳細地進行描述。你可以從自己的外表開始寫起。你的肩膀呈什么狀態(tài)?是焦慮地聳著肩還是放松地垂著肩?你看上去是平靜還是焦頭爛額?接下來,請仔細記錄下你這一刻內心的狀態(tài)——是興奮、尷尬、焦慮,還是悲傷?請盡量不要對自己下判斷,像那面鏡子一樣保持中立。不過,如果你曾有過發(fā)型被剪壞的經歷,那你一定能體會突然在電梯門上看到自己的倒影時想要找個地洞鉆進去的心情。要正視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但當你像心理治療師那樣,心懷慈悲、帶著同理心觀察自己時,你會意識到:你所看到的只是旅途上的一個瞬間,而這趟旅途,會通往更深入的自我發(fā)現。
此刻我看到的是:
你為何而來?
每一個來到心理治療室的人,都有一個關于他們?yōu)楹味鴣淼墓适乱v,這就是所謂的“主訴問題”。作為治療師,我們要傾聽這些故事,但不能把頭一次聽到的故事當作是故事的全貌。在我們和來訪者共同編輯這些故事的過程中,有些主要的角色會漸漸變成配角,有些本來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卻會受到更多的關注。來訪者本身在故事中的角色也會發(fā)生改變,跑龍?zhí)椎囊苍S會變成主人公,受害者也許會變成英雄。當治療結束時,來訪者很少會帶著當初來做治療時講述的故事離開。
但所有的故事都得有個開頭,而在心理治療中,所有的故事都是從主訴問題開始的,也就是那個促使來訪者前來尋求治療的問題。它可能是一次驚恐發(fā)作、一次失業(yè)、一個生命的離世或誕生,可能是在一段關系中遇到的挫折,或是無法做出的重大的人生抉擇,也可能是一段時間的抑郁情緒。有時候主訴問題也可以很籠統(tǒng),只是一種被困住的感覺;或是一種雖然說不清楚,但總覺得哪兒不對勁的感覺。
舉例來說,當朱莉第一次來見我的時候,她的主訴問題就已頗為明顯了:她剛結婚就被診斷出癌癥,希望我?guī)椭蛇^癌癥治療的難關,并過好新婚生活。鑒于朱莉的主治醫(yī)生堅信她在手術和化療之后會好起來,她不想要專攻“癌癥組”的心理治療師,她只希望作為一個新婚燕爾卻遭遇特殊坎坷的來訪者而得到幫助。雖然我們治療的初衷是想要學習如何與癌癥和諧相處,最后卻沒能如愿;但朱莉來接受治療的初心卻是貫穿整個治療過程的重要敘事線索,即便在她的病情發(fā)生質變之后,她依然對自己的體驗保持著坦誠,接受“人生必經的部分”。起初,朱莉知道自己需要專業(yè)幫助來應付全新的環(huán)境:那里有許多腫瘤專家,有代表全球乳腺癌防治活動的粉紅絲帶,還有正能量爆棚的瑜伽教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治療也應她的需求而做出了調整。
不管最初讓來訪者選擇治療的主訴問題是什么,問題之所以顯現,大都是因為來訪者已經走到了人生的轉折點——我該往左還是往右?該試著維持現狀還是踏足未知的領域?(丑話說在前頭:使用這本手冊的過程跟心理治療一樣,就算你選擇保持現狀,這本手冊給你布置的功課也會把你帶入未知的領域。)
但你現在不必擔心過程中的拐點。請先開始講述你的故事,就從你的主訴問題開始。
你的主訴問題
是什么促使你翻開這本手冊的?或者更重要的是,此時此刻,是什么促使你在閱讀這一頁?這個練習將帶你探詢你為什么想在人生故事中的這個當下開始探索,以及你希望自己在完成這本手冊的所有練習之后,會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以下這些問題可以幫你邁出第一步。
你目前面臨最大的挑戰(zhàn)是什么?
是什么樣的境遇讓你想要尋求幫助?
當你開始這些練習的時候,心中浮現出了哪些情緒?
你會如何描述生命中的這一階段?
你希望讀完這本手冊之后,自己可以達到怎樣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