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自助練習手冊
- (美)洛莉·戈特利布
- 1162字
- 2024-01-12 16:05:22
作者的話
如果你現在手里捧著這本小冊子,那我猜你可能已經讀過《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了。對于上一本書的老讀者來說,我接下來要坦白的這件事估計也不會讓你們太吃驚:我從沒想過會出這么一本工具書。
讀過上一本書你就會知道,無論是朱莉、瑞塔、約翰、夏洛特的故事,還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關鍵都在于:當我們允許他人見證自己的故事,才有機會開啟深刻的變化與覺察。我一直都希望《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可以幫到別人,但我從來沒想把它打造成一本心理自助書。因為它更像是一種經驗的分享,而不是在描繪未來的藍圖。書中沒有任何處方,也沒有什么實踐指南,我只是希望大家能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并點燃微妙而強大的自我意識。
但在那本書出版之后,我聽聞許多讀者都渴望讀到更多更深入的內容。他們說自己在書上劃重點,一遍遍反復閱讀,頁角都卷起來了,他們希望能有另一本書來指導他們更好地活用那些劃下的重點和記下的筆記。讀者們在那本書里得到了比我預想中更豐富的體驗,這令我十分欣慰,但我依然無法想象什么樣的配套書才能契合讀者的需求——我不想只是提供一本金句集錦,我想要創造能帶來變革的內容。所以我把這個愿望擱置了起來,歸檔在“我以后會考慮的事情”這一列,轉身投入了忙碌的生活。
后來我基于《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這本書,在TED上做了一次演講。那次演講的底層邏輯也建立在“故事”之上——我們都是講故事的人,而我們講述的故事就是我們理解生活的方式;那么,當我們得知自己對這些故事的描述并不準確時,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如果那些不準確的描述并沒有幫助我們往前走,而是在阻礙我們,該怎么辦?如果換一種敘事方式就可以改變生活的航道,我們要不要試著換一個新的角度,修改一些細節,填補缺失的視角?
那次的TED演講在網絡上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我要感謝那些寫郵件給我的觀眾、在社交平臺上分享心得的讀者,還有在讀完《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之后來找我交流的那些讀者,是你們使我終于開始構想,如何為這本書寫一本伴讀指南。
原書和本書的宗旨是一樣的,但在本書里我們要開始和自己對話了。你在閱讀《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時或許已經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而這本手冊將引導你將這些洞察付諸實踐,提出探索性的問題,提醒你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鼓勵你直面內心的不安,并幫助你抽絲剝繭地認識從前的盲區和未曾理解的行為。最后,你會得到一份內心轉化過程的記錄。你可以把它放在床頭柜上,觸手可得,而它也會像治療師一樣見證你的蛻變。
所有的好故事都需要被大刀闊斧地編輯,你的生活也是一樣。這本手冊將教會你像一個編輯那樣去思考,它會為你提供工具,讓你開始做出你想要的改變。我希望這本手冊能讓你發現,有時為自己保留一點點糾結的權利,也有其妙處和意義。你要努力破殼而出,用韌勁、希望和真理書寫人生的新篇章,讓自己借此脫胎換骨。
我很高興你已經準備好要開始了!
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