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格物引來的疾病

陽明攜自己的新婦由江西動身前往浙江時,已經到了弘治二年的十二月。這個時候,祖父王倫已經先行趕回了余姚老家。

就是在途經江西上饒的時候,陽明慕名前往拜謁了當地的大儒婁諒先生。在陽明的一生中,這次拜訪對他的影響是很大的。

婁先生少有成圣之志,曾經游走四方,遍求名師,結果他非常失望地說道:“都是些徒有虛名的舉子學罷了,不是身心學。”后來他又輾轉聽說江西臨川的吳與弼是個圣人,遂去拜見,這一次果然沒有令他失望。

與之相映成趣的是,這位吳先生對學生也是非常挑剔的。曾經有一個狀元徐某想拜吳為師,由于吳與弼瞧不上,結果竟遭拒絕。而吳與弼一見婁諒就喜歡得不得了,當即收他為徒。針對婁諒個性豪邁、不治細事的特點,吳老師特別告誡他:“學者須親細務。”

婁諒自立門戶以后,便與自己的弟子們自食其力,過著十分儉樸的生活。他曾經感嘆儒家經典箋注太繁,容易使人迷惑乃至誤入歧途,所以自己不輕率著述。盡管如此,他一生還是著有《日錄》四十卷,《三禮訂訛》四十卷,是他留給后人的精神財富。婁先生一生拒不出仕,曾表明心跡道:“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難矣!便我出仕,又能何為?”

陽明在見到婁諒后,對方便以畢生所學告知面前這位好學多思的后生道:“圣人不是天生的,‘圣人必可學而至也’!”令新婚不久、躊躇滿志的陽明大受鼓舞。

陽明來拜見的當日,婁諒已快七十歲了,而就在第二年,他便辭世了。婁老先生的一個女兒嫁給了寧王朱宸濠,頗有賢聲,常勸寧王不要反叛朝廷,可惜寧王不聽。寧王叛亂失敗后,婁氏女自殺。參與平叛的陽明因感念婁老先生當初對自己的點撥,于是將他的女兒禮葬。

陽明夫婦從江西回到家鄉以后,見到了早已對孫子翹首以盼的祖父母,全家歡喜非常。然而就在這之后不久,王倫由于年事已高,加之前些日子路途顛簸,結果一病不起,遂很快駕鶴西去。

陽明與祖父感情極好,這一次家庭變故,對他的精神打擊也不小。為了慰藉自己的身心,他自然又記起了之前婁先生的那句“圣人必可學而至也”,于是開始認真鉆研起宋儒的格物之學。

朱熹(1130—1200)在當時被認為是一位集大成的儒家先賢,也是思想界長期無可動搖的權威,地位僅在孔、孟之下,被官方尊崇為“朱子”。但是由于當時科舉考試的內容非常狹隘,主要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主,一般人對于朱熹的學說也很難窺其全豹。為了能透徹地理解朱子學說的大旨,陽明于是竭力搜求朱熹及其“考亭學派”的所有著作進行系統研讀。

有一天,陽明讀到朱子著作中有“眾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一句,覺得很有道理,于是想到做格物的功夫。

祖父竹軒先生由于生性愛竹,所以他老人家便在家里種了很多竹子。竹是有靈性的,于是陽明便默對著竹子認真地“格”了起來。一連幾天,他都靜坐在一張蒲團上,只是對著竹子沉思默想,別人叫他,他也懶得搭理。陽明明白,圣賢之理就在其中,自己一定要將他“格”出來才罷!

可是還沒等陽明有所頓悟,他就先病倒了,這忽而又令他產生了自我懷疑。于是陽明又想到,這樣枯坐沉思絕不會讓圣賢顯靈,又無法讓真知呈現,而且自己大概也是沒有那個天分的,不如就放棄這做“圣賢”的癡夢吧!

然而等到陽明病愈后,他又忽而注意到,朱子早年曾出入佛老,其學問深受佛家華嚴宗的影響,而自己尚沒有這方面的學問積淀,所以此事還急不來。況且圣人之教也不是白白參悟的,關鍵還是要能行才可以!

這第一步,應該就是要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宜再流于自我放縱。

漸漸地,陽明就不再像從前那樣愛好兵事了。而在經受了挫折之后,他追求圣賢的心思也暫時有些淡漠了。這個時候,他有了一個新的愛好,這就是辭章。

對于詩文方面的造詣,陽明還是比較自信的,他“自委圣賢有分”,覺得自己好像不是那塊材料,于是便四處結交詩友,開始隨世就辭章之學,也許這是出于一個人對于文學的天生愛好吧。

由于喪父的緣故,王華此時已回到家鄉守制,期限為二十七個月,這樣他就有了足夠的時間來督促子弟們的學業。王華將自己的從弟王冕、王階、王宮和妹夫等四人還有陽明,都召集到一處,與他們一起講析經義,并為將要到來的浙江省鄉試做準備。

這樣,陽明的精力又不得不暫時轉移到圣賢之書上,又不能不對此有所動心。正如朱子所謂“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于是陽明白天就隨著大家一起修習課業,晚上則搜取諸經、子、史讀之,每每讀至夜半。

那四個跟陽明年紀差不多的長輩眼見侄子文字日進,自愧不如。后來更聽聞侄子一心求取圣賢之學,便感嘆道:“這小子已游心于舉業外矣,我輩這等庸人不及也!”

陽明一向待人平和,但是愛開玩笑,喜戲善謔。他一直銘記著婁先生的教誨,不得不對自己的一言一行痛加反省。忽有一天,陽明竟開始端坐沉默起來,變得不茍言笑,已然判若兩人。

叔叔們不知侄子在搞什么名堂,更不敢相信侄子會就此徹底改變自己。對于叔叔們的置疑,陽明正色道:“我過去放逸太甚,如今知道錯了,就請叔叔們監督我吧!”

自此以后,陽明基本上做到了“一本正經”,而叔叔們也日漸斂容,不得不變得跟侄子一般嚴肅了。

這里再補充介紹一下朱熹及理學的問題。在當時,理學尤其是朱子的學說已經成為科舉考試的主要內容。

完成于淳熙四年(1177)的《四書章句集注》是朱熹一生的主要學術成果之一,也是他自己非常看重的,經過了反復修改。《四書章句集注》在朱熹的思想之路上,是劃分其前、后半生的一塊理學巨碑,它意味著朱熹既批判佛學思想,又吸取其思辨精華的排佛體系的建立,更標志著宋代儒學由古典經學向理學轉變的思辨化的最終完成。

《四書章句集注》先是經朱熹的門人大肆鼓吹而廣為流傳,后來又為元朝官方欽定為科舉考試的讀本,因而取得了正統地位。永樂十二年(1414),明廷又發布“上諭”,提出要編撰《五經大全》《四書大全》和《性理大全》。后經過十個月的努力,三書編撰完成。

《五經大全》經注的主要依據便是朱學,其中有的是朱熹本人的著作,有的是朱熹弟子的著作,還有的則是朱熹所推崇的理學家的著作。《四書大全》則可謂是朱熹《四書章句集注》的翻版和擴大。《性理大全》也不例外,其中所收的“先儒”著作,除兩篇外,其余的不是朱熹所作,便是朱熹所注。

三部大全正式確立了朱學的官方權威地位,明朝的學子學的是大全,考的也是大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朐县| 白河县| 台南市| 巍山| 宝鸡市| 吉首市| 崇文区| 株洲市| 喀喇| 泰安市| 久治县| 阜南县| 天等县| 根河市| 耒阳市| 古蔺县| 汽车| 永丰县| 安徽省| 鄢陵县| 绩溪县| 张家港市| 登封市| 镇远县| 敦煌市| 瑞丽市| 永川市| 双流县| 玛沁县| 双流县| 平阴县| 神农架林区| 鄂州市| 玛沁县| 清镇市| 亚东县| 清镇市| 北票市| 遵化市| 新密市| 无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