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解圍汶村
書名: 南明1649作者名: 烏有大仙本章字數: 2222字更新時間: 2024-02-12 17:00:00
汶村雖名為村,其實有大大小小幾十個村寨,山高林密,易守難攻。王興兵精糧足,足可守御一年兩載。
因此,尚可喜督率清軍從陸上猛攻汶村,毫無進展。最令人苦惱的是,清軍哪怕進入汶村,里面堅壁清野,清軍始終找不到王興的主力。
相反,尚可喜軍中卻有王興的間諜。清軍但凡有風吹草動,王興都掌握得一清二楚。
這就顯示出王興的本事了。幾十個村寨對王興惟命是從,無一投降清軍。這對久經戰陣的尚可喜來說,是從未遇過的事。
他枯坐中軍賬中,不由得陷入到對往事的回憶中。
尚可喜自投降滿清后,從遼東打到嶺南,一路所向披靡,未嘗遭遇大的挫折。所遇明軍大多不堪一擊,往往不經大的戰斗,便向清軍投降。
很多時候,明軍貌似兵多將廣,卻各懷鬼胎。誓死抗清者或許有之,但大多數都認為清朝將取代明朝,貪戀富貴,往往不戰而降。
就像縱橫粵東的吳六奇,經歷傳奇,被世人引為奇談。但清軍一來,吳六奇照樣迫不及待地請降,奪據惠州,向尚可喜、耿繼茂獻媚。
像王興這種意志堅決的義軍首領,尚可喜也見過不少。但王興軍隊上下齊心,無一降者,著實罕見。
尚可喜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年輕時在皮島的歲月。那時候,明朝在遼東的統治岌岌可危,毛文龍率軍深入皮島,收集流民,牽制后金。
皮島位于鴨綠江入海口,遍地蛇鼠,孤懸海上。毛文龍不時率軍登陸,騷擾后金后方。后金不堪其擾,屢屢動怒,統率大軍來剿。
毛文龍則避實就虛,一見后金大軍,就從容登船,躲進皮島避戰。后金不擅海戰,只得望洋興嘆。
為此,明朝將皮島升格為東江鎮,以毛文龍為總兵,所部稱為東江軍。
東江軍固然不足以登陸,與后金決戰。但他們據守皮島,不時上岸騷擾后金后方,足以使后金寢食難安。
那時候的東江軍,上至毛文龍,下至尚可喜這樣的小將,孤守皮島,舉目無親,反而結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
哪怕敵強我弱,哪怕深入敵后,東江軍始終團結在毛文龍的麾下。后金幾次集結大軍來剿,都無功而返。
眼下這個小小的汶村,不就像當年的皮島嗎?今日的王興,不就是當年的毛文龍嗎?
那時候,尚可喜被毛文龍收養為養孫,賜名永喜。尚可喜也是一個熱血青年,作戰勇猛,深為毛文龍欣賞。
尚可喜的父親尚學禮也是毛文龍的部將,被后金軍隊打死。尚學禮戰死后,毛文龍不顧尚可喜資歷淺,把尚父的軍隊交給尚可喜統帶。
只是,明朝自毀長城,袁崇煥誅殺毛文龍,東江軍人人自危,不久兵變。尚可喜忠于明朝,帶兵鎮壓兵變,殺耿仲裕、李應元等帶頭者。
這位耿仲裕就是靖南王耿仲明的親弟弟。耿仲明與孔有德相善,兩人降清時,尚可喜還曾率軍追擊耿仲明、孔有德,把二人打得幾無容身之地。
可悲的是,明朝不識忠奸,不斷發生內訌。尚可喜妻妾家眷侍婢數百口為國殉節,明朝武將沈世魁卻因私怨而陷害尚可喜,逼得他被迫降清。
命運的齒輪就此發生逆轉。以抗清自命的尚可喜,反而成了滿清的馬前卒,在時勢、富貴、部下、家族的裹挾下,把殺敵的屠刀砍向了自己的同胞。
失節者可恥。尚可喜只得以天命轉移安慰自己,認為清朝必能取代明朝,自己的投降只是順應天命。
對于久攻不下的王興,尚可喜反而生出一絲敬意,亦生出一絲擔憂:
“東江軍的沒落實因明軍內訌。如果王興能夠得到強有力的奧援,就有望堅守汶村,對廣州清軍形成強有力的牽制。”
主帥心怯,清軍進攻汶村的節奏也就遲緩了許多。這一輪進攻未能收到效果,赤軍水師已迫近汶村海面,前來增援王興。
吳六奇急于建功,率水師迎戰赤軍水師。他早年游俠江湖,頗能籠絡部下,賞賜豐厚,又敢帶頭沖鋒,部下多樂于效命。
陳上川為赤軍水師第三標標統,率第三標六十余艘戰船增援王興。
他曾在新寧縣海域的上川島、下川島一帶堅持抗清,為此改名為“陳上川”,對這一帶海域十分熟悉。
第三標在赤軍水師中戰斗力最弱。沈赤心派第三標過來增援,目的并非與清軍水師決戰,而是履行對王興的承諾,打破清軍水師對汶村的封鎖。
陳上川聯合了李明忠的水師大將鄧耀,一同來到汶村海面,與清軍水師交戰。
赤軍水師經過整訓,又裝備上了軍工局鑄造的鐵炮,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尤其是船上火炮,重量更輕,火力更猛,較清軍船炮為優。
盡管清軍船多,吳六奇身先士卒,不是沒能打敗赤軍。雙方打成平手,各有勝負。吳六奇尤不服氣,還要整軍再戰,卻被尚可喜叫停。
尚可喜說:“軍門全力以赴,投入全部戰船迎擊赤匪。赤匪遠道而來,卻聯合了李明忠的水寇,終能抵御軍門,足見不容小覷。
“軍門既然不能從海上封鎖汶村,大軍圍剿王興已無意義。我已決定越過汶村,前往高州打擊李明忠。許爾顯不久會率水師來援,軍門可與他合兵一處,戰勝赤匪將更有把握。”
許爾顯是尚可喜的親信。當年尚可喜在皮島被上司迫害,就由許爾顯所偵知。尚可喜被迫降清,派往后金的使者就是許爾顯。
此種心腹大將,自然要委以重用。尚可喜原本打算讓許爾顯改統水師,日后好讓他更進一步,保舉他為廣東水師提督。
沒想到,吳六奇捷足先登,被珠瑪喇超拔為水師提督。這在尚可喜看來,無異是珠瑪喇在給自己摻沙子。連帶著,他對吳六奇也沒有好感,必欲除之而后快。
吳六奇也知道許爾顯來者不善,卻不敢違抗尚可喜的命令。
于是,清軍撤圍汶村,陸軍進攻高州,水師田暫留新寧海面。
鄧耀并未歸順赤軍,而是歸順了故主李明忠,受李明忠節制。他原本隨陳上川增援王興,眼見高州有急,連忙帶水師回援高州。
陳上川獨木難支,解圍汶村的任務已經完成,也率領第三標水師返回。
他心懷好意,原想到高州增援李明忠。然而,李明忠上了年紀,反而多疑,擔心赤軍乘機吞并高州,對陳上川的好意婉言拒絕。
陳上川無奈,只得返回雷州。
此時已是三月,赤軍做好了迎戰清軍的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