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沈赤心并未急著率軍進攻劉家堡。他派方世珍前去劉家堡偵察敵情,自己留在太平莊訓練士卒。
時局仍然很亂,清軍與南明軍隊征戰不休。南明軍隊屢戰屢敗,但大臣不乏誓死抵抗之志。永歷帝雖然昏聵無能,也絕對不會投降滿清。
此外,農民軍方面,李自成于四年前戰死,張獻忠于兩年前戰死,大順、大西政權相繼覆滅。大順軍、大西軍戰斗力比南明軍隊強許多,余部與南明永歷政權合作,不斷給清軍以重創。
江西處于滿清與南明對抗的第一線,境內又爆發了佃變、奴變。滿清官府忙得焦頭爛額,沈赤心的赤軍尚未引起他們的注意。
赤軍立軍之初,一切都很簡陋。論武器裝備,赤軍三百多人,只有三十具完整的軍械,且都繳獲自耿仲明的騎兵。
剩下近三百人,武器五花八門。有的從劉小狼宅中搜到鋤頭、鐮刀,以此作為武器,有的削竹為矛,甚至還有的赤手空拳。
眾將皆以整治軍械為第一要務,沈赤心卻力排眾議,認為人是第一位的,把整飭紀律、統一人心,作為當前第一急務。
他委派佃戶伐竹為矛,自己親自組織士卒訓練,力圖給全軍起個好頭。
吃過早飯,赤軍聽令集合在一起。昨晚,大家飽餐一頓,又美美地睡了一覺,無不心滿意足,個個士氣高昂。
院內原本還有許多佃戶,都被近衛排趕出了院子,免得他們窺伺赤軍的秘密。在赤軍攻下劉家堡之前,沈赤心并不打算擴軍,也就不會吸收佃戶當兵。
兩張大桌子被抬了出來,充當將臺。沈赤心跳上桌子,比赤軍高出半人高,個人形象也偉岸了許多。他大聲說道:“兄弟們,天恩浩蕩,咱們脫離了滿韃子的枷鎖,恢復了自由,吃上了飽飯。”
這話說得很直白,也很真切。這一切都拜沈赤心所賜,赤軍們對此非常感激,也對彌勒下凡之說更加信服。只聽沈赤心繼續說道:
“實不相瞞,太平莊里存糧有限,劉小狼的宅院已被佃戶搜刮過一遍,所剩物資不多同,咱們在此難以持久。劉家作惡多端,都龜縮在劉家堡里,堡內蓄積極非,錢糧無數。
“我已做出決定,要替天行道,劫富濟貧,不日就去進攻劉家堡。在此之前,我們必須練習陣法,強化紀律,確保旗開得勝。
“練兵無非是令行禁止,簡單來說,就是元帥有令,全軍聽之;隊長有令,全隊聽之;排長有令,全排聽之;哨長有令,全哨聽之。
“剛才這個集合,你招呼我,我招呼你,說得不客氣一點,簡直就像是菜市場,亂哄哄、慢吞吞。三百多人,集合了小半刻時間,才終于列隊完畢。”
農業時代生活節奏慢,社會上習慣使用十二時辰計時,一時辰等于兩小時。明朝時,為了精確計量時間,把一天分為一百刻,每刻大約14.4分鐘。
官兵見沈赤心動怒,不由得有些惶恐,個個神情肅穆,沒人敢亂動,也沒人敢說話。
沈赤心見狀,又說道:“下次集合時,隊長要在排長之前站到位,排長要在哨長之前站到位,哨長要在士兵之前站到位。
“從今以后,我們赤軍要一個聲音說話,一個口令指揮。什么意思呢?打個簡單的譬方,我下一個‘集合’的口令,全軍聽令之后,立即以最快速度列隊集合。
“再譬如說,我們現在站隊,站姿五花八門,有人兩腳并立,有人兩腳分開,有人駝著背,有人彎著腰。從今以后,我下一個‘立正’的口令,所有人必須昂首挺胸,身體微微前傾,兩腳跟并攏,腳尖分開,膝蓋并攏,手臂夾緊身體,手心貼于大腿。
“尤其要注意的,是眼神。要睜大眼睛,目視前方,盡量避免眨眼睛。眼睛要盯緊一處,體現出精、氣、神,也要體現出莊嚴、肅穆、認真,還要流露出殺氣,仿佛見到了敵人,必欲將其碎尸萬段。”
沈赤心一邊說,一邊示范立正軍姿的動作要領,將士們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來。有一個小兵大概十八九歲,模仿軍姿特別認真,眼神虎虎生威,給沈赤心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他把小兵叫上將臺,經過詢問,得知他名叫宋建,十八歲,北直隸順天府薊州人,軍戶出身。
明朝實施嚴格的戶籍制度,把百姓分為民戶、軍戶、匠戶,世代承襲,不得改籍。軍戶出身的百姓,人身最受約束,所受壓迫最為沉重。
最為悲慘的是,軍戶皆為世襲,父為軍,子亦為軍。有些情況下,軍人死,不僅要由兒子頂替,兒子死,還要由兄弟頂替。兄弟兒子俱死,衛所會派人到軍人原籍,從他的族人中抓一人頂替。
封建時代大多重文輕武,軍戶備受盤剝,只得大量逃亡。因此,從明朝中期起,各地衛所的軍戶不斷逃亡。衛所軍隊戰斗力不斷降低,明朝只得花費重金募兵,這實際上就是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了。
宋建祖祖輩輩都是軍人,身上也流淌著軍人的血脈。他站在將臺上,面向戰友演示軍姿,感到十分驕傲,把動作做得十分標準。
雖是寒冬,宋建的額頭上竟然沁出了汗水。沈赤心親自為他拭去汗珠,對眾人說道:“諸位,宋建悟性很高,執行軍令很認真,軍姿也非常標準。
“你們看,他已經出了汗。立正站軍姿,看起來很簡單,但要想站得標準,要想站得挺拔,需要全身發力,哪怕是隆冬臘月,也會汗流浹背。
“下面,我們組織站一刻鐘軍姿。我要看一看,哪個隊站得最好,哪個人站得最好。”
說罷,沈赤心跳下將臺,巡視各部。將士們都認真站起軍姿,試圖引起沈赤心的注意,得到他的表揚。宋建在將臺上更加賣力,把胸脯挺得高高的。
沈赤心組織赤軍,決心把它鍛造成一支革命的、紀律嚴明的、戰斗力強的、作風優良的新式軍隊。
這自然要從各個方面加以努力,但目前最緊要的,則是統一軍令,在將士之間建立最基本的規矩紀律。
隊列動作看似雞毛蒜皮、枯燥乏味,實則對部隊管理至關重要,對于各級指揮亦至關重要。沈亦心決心從基本隊列動作著手,訓練將士服從紀律,確保隊、排、哨整齊劃一,進而如臂使指的指揮整個赤軍。
聽說要評比軍姿最好的部隊、個人,各隊將士個個抖擻精神,不愿屈居人后。
沈赤心趁機觀察各隊將士,試圖從中發現人才。他一邊走,一邊糾正將士的動作,最后走上將臺,說道:
“我走了一圈,發現步兵二隊將士軍姿最為嚴整、標準。一隊次之,三隊有待加強。軍姿較好的個人有,宋建、李勝、沈赤庵……”
一刻鐘的軍姿時間還沒到,沈赤心繼續說道:“我看到,大家站軍姿都很認真,有些人已經開始渾身抖動了。但是,一刻鐘的時間還沒到,大家還需再堅持一下。
“自古有云,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惡其體膚。我為什么要大費周折,組織大家站軍姿呢?為什么不組織大家進行戰斗訓練呢?
“因為軍姿很重要,是軍人最基本的動作。我們要想實現全軍的整齊劃一,要想嚴明軍紀,首先要把軍姿基礎打好。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要練向左轉、向右轉、向后轉,還要練齊步走、跑步走,還要練稍息、跨立。最后,我們要達到一個目標,僅用一個口令,就能指揮全軍。
“軍官下達一個口令,士兵能夠準確領會他的意思,迅速、整齊地做出動作。譬如說,隊長說向右轉,全隊將士就得全體迅速向后轉,進而調轉全隊方向。
“此事看似簡單,實則很難。試想,指揮十個人容易,指揮三十個人也容易。對于能力強的軍官來說,指揮一百個人也容易。
“但是,等我們的隊伍壯大之后,如何指揮一千人?如何指揮一萬人?如何指揮十萬人?這就要求我們,要用簡單的口令,通過不斷重復的訓練,讓每名將士做出完全一樣的動作,實現全軍的整齊劃一。
“這種訓練,我稱之為隊列訓練。今天一天的時間,都要用來組織隊列訓練。今后一段時間,我們都要經常性地組織隊列訓練,以促進全軍的高度集中統一。”
一刻鐘時間到了,沈赤心下令原地調整。大家紛紛活動身體,宋建站軍姿最為認真,已經累得彎不下腰了。
接下來,沈赤心又把原地轉體、稍息、跨立、齊步走、跑步走的動作要領逐一講解。
他把三個隊長、近衛排長四個人集中起來,親自組織他們隊列訓練,教他們如何組訓。各隊也以哨為單位,組織最基本的轉體、稍息、軍姿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