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均田免賦

太平莊劉小狼的宅院,已被赤軍完全占領。宅院很大,有樓房二十余間,另有馬廄、豬圈、糧倉等。由此可以推知,劉家莊為劉氏一族的聚居地,劉家堡內蓄積必定豐厚,錢糧必定充足。

今晚,赤軍早早地休息,哨兵保持警惕,在莊外、院內、馬廄處放哨。

佃戶們則分散開來,離得近的回了家,離得遠的、無家可歸的,則留在院內。赤軍分配了五間房屋給佃戶,但佃戶足有四百多人,很多人只得睡在屋檐下、倉房內。

二樓靠東一個大房間,留作沈赤心的臥室。天已大黑,沈赤心召集三個隊長、近衛排長,還有親兵方世珍,正在秉燭夜談。

他說:“諸位,李自成能夠滅亡明朝,自有其過人之處。依我看,最重要的,就在于他免除農民賦稅,減輕農民負擔,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

“我們赤軍同樣以農民為主體,要想破除當前的局勢,必須爭取最廣大農民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壯大赤軍,才能在當前的嚴峻形勢下生存下來。

“從長遠來看,歷代王朝交替,只不過是換了皇帝,最廣大民眾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我們立志為民謀利,就要志存高遠,打破王朝交替的歷史周期率,讓老百姓永遠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這是一個相當偉大的目標。華夏自古到今,可以稱得上世界上國力最強盛、文化最發達的國家。可是,歷朝興衰交替,對老百姓福澤甚少,很多百姓仍然缺衣少食,連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

沈赤心的理想固然遠大,但如何讓老百姓過上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呢?難不成,真的靠彌勒顯靈?

眾人滿腹狐疑。周練孺為一隊長,編制在前,又曾是沈赤心的朋友,地位隱然高于其他人,便問道:“大帥,李自秀靠農民起義滅亡明朝,卻最終被滿清所敗。咱們學李自成組織農民軍,會不會……”

周練孺還未沒完,沈赤心就打斷了他,說道:“相信我,你擔憂的事不會發生。我們組織赤軍對抗滿清,首先要搞清楚,我們所依靠的是誰?

“是農民。在華夏的社會結構中,農民的力量看似弱小,但人數最多,分布最廣,反抗意志最堅決,渴望改善生活的愿意最強烈。

“只要我們組織得力,就能避免李自成的錯誤,把廣大農民動員起來,建成一支強大的赤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清軍貌似強大,也根本無足道哉!”

話雖如此,但如何依靠農民,如何動員農民呢?眾人沒有提問,沈赤心接著說道:

“李自成農民軍曾經提過一個口號,叫做‘均田免糧’。隨著農民軍隊伍的壯大,對軍費糧食的需求日益增長。而李自成農民軍對政權建設不甚重視,并未投入精力均田。

“均田免糧的口號,對闖軍來說并不現實。于是,李自成農民軍改稱‘三年免征’,所過不征田賦。此舉獲得極大成功,李自成農民軍不斷壯大,一路摧枯拉朽,終于攻占北京。

“我們學李自成,不是學‘三年免征’,也不是學‘均田免糧’,而要另立旗幟,號召‘均田免賦’。

“均田自不必說,歷朝開國之初,都會開展一定程度的均田,以便安置流民,開墾荒田,緩解土地矛盾。但是,歷朝歷代都會面臨土地兼并問題。

“每到王朝末朝,土地兼并就會加劇。農民流離失所,地主豪紳大量兼并土地,隱匿田賦。這是王朝滅亡的根本原因,也是歷朝歷代難過延續三百年的根本原因。”

周練孺的反應很快,問道:“大帥,我們要在均田上面做篇大文章?”

沈赤心贊賞地點點頭,說道:“不錯,我們要打破這個魔咒,就要干闖軍所干不了的事。我們要讓百姓永遠安定幸福,就要把均田進行到底。

“簡單來說,就是把所有土地從地主手中收回,平均分給農民。均田過后,禁止民間買賣土地,從源頭上杜絕土地兼并的可能。”

“這?這不就是王莽搞的王田制嗎?”方世珍雖然年輕,卻熟讀史書,不由得脫口而出。

“有相似之處,但不完全一樣。”沈赤心向方世珍投去贊賞的目光,說道:“王莽是個眼光超前的改革家,可惜他生不逢時,王田制未能貫徹到底。

“唐朝時,還實行過授田制,國家手中掌握官田,發給農民耕種。唐初時,官田多,私田少。到了唐末時,豪族官吏侵占官田,授田制無以為繼,同樣出現了嚴重的土地兼并問題。

“我們搞均田,最關鍵的有兩著,一曰土地國有,二曰禁止買賣,從源頭上杜絕土地兼并問題。

“路雖遠,行則必至;事雖艱,做則必成。我們必須推行均田,才能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才能徹底解決困擾華夏數千年的土地問題。”

聽過沈赤心的耐心解釋,眾人釋懷不少,對均田也有了信心。至于免賦,內容就簡單多了,很容易就得到了眾人的共鳴。

沈赤心說:“赤軍要打天下,需要大量的軍費物資,不可能不從農民那里征收田租。當年李自成承諾‘三年免征’,只得沒收官府、官吏、明朝宗室的財產,以充軍費。

“此舉遭到明朝官吏的激烈反對,是闖軍失敗的重要原因。李自成去世才四年,這樣的教訓,我們必須時刻銘記于心。

“所謂免賦,指的是除了田租之外,免除農民身上一切額外負擔。明朝末期,朝廷為了籌措軍餉,不斷加餉,又以遼餉、邊餉、剿餉等三餉最為苛重,激起農民激烈反抗。

“我們在農村只收取一項田租,其他一概豁免。均田制下,農民無償獲得土地,我們不妨把田租定得高一些,譬如年收成的三成。

“三成的租賦,比明初定下的租賦高出許多。相比西漢初年十五稅一、三十稅一,高出近十倍。但是,均田制下,農民只向政府繳稅,不必再受地主的盤剝。而地主收取農民的田租,常在六成以上。”

說起農民負擔之重,屋內幾人無不感同身受。永新縣的土地大量拋荒,正可從側面印證這一問題。

據方世珍介紹,永新縣地主收取佃戶的田租,常常達到六七成。佃戶交過租子,剩下的糧食根本就不夠吃,只得借高利貸。

到了收成季節,佃戶交過田租,剩下一點兒糧食,有時還不夠還高利貸。無奈之下,佃戶只得逃離村莊。

明朝實行嚴格的戶籍制度,十戶編為一組。有一戶農民逃亡,官府為了足額征稅,往往責令九戶分賠,九戶逃則勒逼一戶獨承。

明末時,華夏氣候處于小冰河期,旱澇災難不斷,糧食減產。加上遼東用兵、農民起義、明朝宗室不斷繁衍,農民身上的負擔極其沉重。

農民無力繳稅,只得大量逃亡,甚至出現整村村民逃散一空的現象。江西為魚米之鄉尚且這樣,更遑論內陸省份了。

在這種情況下,農民要想吃飯,幾乎只剩一條路,說難聽點是落草為寇,說好聽點是起義造反。

有一個問題,為眾人所關注,經周練孺之口說了出來:

“大帥,實行勻田免賦,必然損及地主縉紳利益。地主縉紳一直都是華夏傳統社會中的主導者,咱們這樣做,會不會激起他們的激烈反抗?沒有了土地,他們該做什么?”

沈赤心神色凝重,說道:“既要起兵造反,就得義無反顧,不能三心二意,瞻前顧后。犧牲一小部分地主縉紳的利益,讓廣大農民過上幸福安定的日子,這無疑是值得的。他們如果激烈反抗,我們就堅定鎮壓之。

“地主縉紳沒了土地,可以轉而投身工商業。華夏自古說士農工商,把工商排在末流。明朝也實行海禁,不鼓勵對外貿易。我們赤軍宣揚平等,不分士農工商,一律平等看待。

“甚至,我們會拿出優惠政策,開放海禁,鼓勵地主縉紳開礦經商。相比于農業生產,開礦經商可以制造更多的財富,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口。”

眾人心悅誠服,盡歡而散。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门县| 玛多县| 喜德县| 大洼县| 乌审旗| 虞城县| 延寿县| 黄大仙区| 延边| 靖西县| 和田县| 泗阳县| 石泉县| 胶南市| 高清| 咸丰县| 沙湾县| 昌乐县| 独山县| 马尔康县| 大厂| 嵊泗县| 宣恩县| 迁安市| 绥宁县| 安顺市| 黔西| 铜鼓县| 平昌县| 拜城县| 商城县| 康平县| 华安县| 章丘市| 安阳市| 颍上县| 焦作市| 江陵县| 高要市| 镇江市|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