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保甲 下
- 穿越林沖:開局火并白虎堂
- 能給我留個名字嗎
- 2260字
- 2024-02-19 00:00:00
旬月時間轉瞬便過,濟州數萬人丁這會俱在忙碌,縱使東京傳來西軍再克西夏,欲要重開西域都護的訊息,也不能阻止他們引得他們神往。只因州中另有一則驚天訊息,牽引著百姓心神。
保甲分田,人人有田種,人人有余糧!吾疾貧富不均,今為汝均之!
濟州上下隨處可見這般標語,其下更有專人呼喝傳訊。起初百姓還不相信,但總有膽大的去嘗試,在一個失了祖田流落街頭的破落戶,搖身一變成手握百畝良田的鄰長后,濟州四縣百姓無不歡呼雀躍,沸騰起來。
田地!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的田地!
對百姓來說,朝堂太遠,而梁山在近。就以當今官家對濟州所作所為,至使流民遍地、良田拋荒,雖不至易子而食,但也不遠矣。
就沖這,有人來開倉放糧、倒反天罡,濟州百姓就愿意幫他一幫,左右不過是死,造反而死殺兩個還賺了不是?
這些年來,山東百姓遭到多少次的摧殘,多少層的剝削?失地百姓無以為繼,又不堪為奴為婢,背離故土者何止千萬?
為什么如此,百姓想不到這許多,看不了那么遠。
他們只知這一切都是失了地,都是奸佞兼并所為,自大宋朝以來,官家更是不抑兼并,反倒是鼓勵豪強壓榨。
千百年來,漢兒都以農耕為生,但有一口飯食,一畝田地,總能逆來順受,仍受剝削。但現在,他們失了地,便是失去了一切,沒了活路!
山東百姓尤是如此,若不能活命,將迸發出驚天豪情,敢把皇帝拉下馬。遠至漢末赤眉軍,近至黃巢起義,正是如此。
百年前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的舊事,近在眼前。逼到活不下去的境地,山東百姓可不介意再來一次隨“黃王”西征!
現在,有人說,要給所有人分地,而且,分的是不會被兼并剝奪的地;還設置保甲,只要參軍吃糧就能當官,由軍隊里的將士擔任鄰長、保長,明晃晃的刀子保證這些地扎扎實實落到手里!
什么?你說這是亂命,是匪寇竊據大位下發命令,真的府尊、通判早被囚禁?
打出去!抓起來!這人一定是遼狗奸細,西夏探子,我看得分明,這就是州府尊下達成命!
這一月間,難免出了些亂子。有些格外興奮的甚至攻殺烏堡奪取田產,以至于林沖調將去彈壓。但大多數時百姓還是順從的,彼此也不為難。
保甲法自梁山率先施行,因士卒多與鄰近鄆城沾親帶故,原先分下田畝不動連帶鄆城、含蔡鎮一起,將原本拋荒土地全部控制起來,設為軍屯,每戶百姓再授田百畝,士卒自去擇選保民墾荒筑宅。
至于余下三縣,每戶則連帶先前授田只分百畝,作為補償,多分發錢糧補助,其余措施同鄆城無異。
不過眼下軍民分了田地,卻還不能伺弄。正值秋收過后,每戶皆出一半丁壯沿河設立屯堡,修繕打造防御設施、加固加高城墻、挖掘護城溝壑,并統一識文斷字,參加簡易軍事訓練。
相應的,裴宣則立即統籌功勛計算的薄冊。事急從權,在此過程有功的軍戶,可以多分得田畝,提報到更高職務;而有功的普通百姓若有意愿,亦可搖身一變,成為軍戶庇蔭他人,享受權力。
值得一說的是,對于識文斷字優異之人,州中賞賜美名曰“識字英雄”。有此稱號者,若身體強健,參軍則立為伍長,分田之時多得十畝。
至于豪強世家控制的人丁百姓,雖亦要納入統治,但急切不得。先如舊管理,其正雜諸稅,賦、役、折買等,一切如舊。林沖不去動他,只等百姓自然勞作中發現,同樣精力,他們比保甲軍民所得甚少,而世家老爺吃得愈發圓潤。日積月累,只等其自然爆發,林沖再遣人鎮壓收繳,納入統制。
韓松這時也識趣將各地保甲任命落實下去,讓梁山士卒披了一層官衣。在這過程中,很是清除了幾家不識抬舉的宗族,殺了不少人,將莊園燒成白地。
韓松、扈家、黃家被林沖架到火上,不論是否情愿,官面上已經捆綁在了一起。只得出面安撫,從各族偏遠支系中扶持幾人,一并納入梁山統治。
徽宗朝早年還未下辦西城所,收花石之時,濟州四縣群寇不多,尚有戶數十萬眾,在籍男女六十余萬。到如今,人丁稀薄,田畝荒廢,濟州官面上只余四五萬戶,林沖自然毫不客氣將其納入統治。
這旬月間倒是出現各種花樣買賣,百姓中大膽的去問相熟士卒,收集哪些都將、隊正為人良善,好說話些,各支軍隊駐地在哪,都鄰近哪些地界等等,將這些整理成冊子,販賣出去。
程安軍中士卒聰明的,也有樣畫樣專門整理些小冊子,指導挑選本鄰百姓的訣竅。
比如,不要挑選家中沒壯年男子的,那就是吃糧食的無底洞,田地無力打理不說,還要鄰長去補貼。家中青壯多的也不要挑,這種更麻煩,容易反客為主,不如上稟隊正、都將,勒令他們分開戶籍。好在這種也不多,畢竟分田是按照戶數分,而非人頭。
種種事項不一而足,不過幾日功夫,就被好事將士擴充至幾十條。不過尚好,林沖自上山來極力掃盲,如今將士大多認得幾個大字,依稀可按照條例去挑。
但總有些不樂意學字的,這會卻瞅著名冊犯難,比如說魯智深帳下得力都將程安,盯著冊子卻實在難懂。
他便是此前,魯智深同林沖比較戰陣時的隊將,因攻鄆城時奮勇爭先,故此一擴軍,便令其做了都將。
當負責管理戶籍的軍官問他要什么樣的人時,他腦子里一片混沌,也說不清,但又想到此后軍中都將再往上走必須識字讀書,便開口道:“要幾個讀書人,再來個有把子力氣的。”
軍官眼前一亮,樂呵道:“程都將,我也不框你,讀書人如今甚為搶手,我這也沒幾個。但你要是不嫌棄,這還有一個病秧子,你帶回去將養幾天,看能不能轉好,只是若他病死了,你可不能怪我!”
程安道:“成,你且帶來。”
那軍官轉身離去,不一會牽著個病漢前來,秀才打扮,戴一頂抹眉梁頭巾,麻布寬衫,絲鞋凈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看樣子腰上本該有些配飾,此刻卻早就丟了,只幾縷絲條垂著。
軍官把人丟在一旁,說道:“此人自己說是東溪村人,身邊也無家人佐證,我們發現時,他正昏死路邊,前幾日才帶回營中救治。”
“對了,他說自己喚做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