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孩子說“不”:父母有邊界,孩子守規則
- (德)諾拉·伊姆勞
- 855字
- 2024-04-15 12:16:21
第一章 歡迎來到我的“花園圍欄”

我第一次意識到“邊界”這個詞,是在6歲的時候,當時我在電視上看到柏林墻倒塌了,人們為此歡呼、擁抱。新聞主播在電視機里說:“這個國家不再有邊界了!現在,原本屬于對方的我們可以一起成長了!”有時我在想,是不是因為我的父母是德國人,當我們說起“邊界”這個詞時有種不舒服的感覺,所以使得我對“邊界”這個詞的理解不夠準確:當我們談到邊界,就是指國家之間的邊界,但其實它同樣也會用于個人、情感以及身體的邊界。
上述事件說明了,在地理和社會領域所使用的邊界,和在孩子身上使用的邊界是一回事。這看起來并不是巧合。相反,它的背后反映了更多問題:在我們的社會中,對于邊界的維護和捍衛總是與權力的展示和暴力聯系在一起。“不強硬是不行的”,這種觀念在幾代人的心中根深蒂固。正是因為這種想法使我們今天很難去重新思考邊界的問題。
因為我們對溫柔、柔軟和有愛的邊界并不了解,我們的腦海里沒有過這樣的畫面,也從未看到過這樣的示例。我們所知道的邊界是帶有傷害性的,也是基于威懾和恐懼的,否則它就無法發揮作用。一些德國人在拒絕更多的難民進入德國時,會強調情感強硬的必要性,“我們不能被孩子的眼神所綁架”。類似的說法也出現在大量的育兒指南中:父母不能被孩子的眼淚所軟化,或者展現出軟弱。誰要是屈服了,誰就輸了。
令我高興的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對此類無稽之談表示質疑。他們也不愿意通過恐嚇來讓孩子聽話。是的,我也贊同,這種借助專制手段設置的邊界最終要被摒棄,取而代之的是,為每個家庭成員創造空間,從而滿足他們的需求。父母不應該直接決定怎么做或者懲罰孩子。然而這其中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我們需要邊界,但同時又不去設置它,那么現代家庭中所需要的支持、愛和聯系,都無法在其中發揮作用。因為邊界除了可以展示專制權威之外,也是我們維系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我們首先要學會把界限從之前長久以來形成的,與暴力相關的認識中擺脫出來。這里不是重現舊的專制模式,而是以一種新的視角來展示和維護邊界。這實際上并不容易,但確實有效。讓我們就從這里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