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FS技能實踐手冊
- (美)弗蘭克·G.安德森等
- 1919字
- 2024-04-12 19:51:42
推薦序2
能夠與這本書相遇的人,想必多半是了解或學習過IFS的咨詢師同行。你或許已經讀過IFS的專業入門“第一書”——《部分心理學(原書第2版)》,并且對IFS的理論架構和咨詢過程了然于胸了。如果你入門后看到的第二本書就是這本,那么我想為你的選擇鼓掌!因為在我看來,這本書理應坐上IFS專業書的第二把交椅。
記得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時,我的IFS初階培訓尚未開課。我翻開這個藍皮的薄冊子(英文版),看到滿篇的練習和咨詢對話,就被這簡潔實用的風格吸引了。它簡直像一個精簡版的“IFS使用說明書”,細致而全面地回應著我在IFS實踐中遇到的大小問題,像是一個IFS的督導師在我耳邊時時傳授。幾年內,我翻開這本書的次數要遠遠大于入門第一書,因為它就像一本字典一樣,隨用隨翻,不可取代。此書究竟為何是一個“寶藏”呢?要說明這個問題,我想要分享一下自己學習IFS的歷程。
作為一個整合取向的咨詢師,我在學習中實在算是“博愛”了。看到大部分流派都有一見傾心之感,也很愿意繼續深入“交往”,不過都不會“私定終身”,甚至連“長相廝守”都不能,因為總有新“人”在側,令我心馳神往。久而久之,博愛之人要花時間和金錢在哪個流派的培訓上,也就變成一個日益棘手的問題了。
初遇IFS時,我不只一見傾心,簡直魂牽夢縈。于是,我跟很多同行一樣,從閱讀一些關于IFS的介紹性章節開始認識它。相識之初,我更多地被它的理論概念所吸引,就像很多聽我介紹過這個流派的同行的反饋一樣,會覺得眼前一亮、新穎有趣,然后躍躍欲試。不過,當我真的去嘗試時,就發現“讀得明白”跟“用得出來”之間橫著一道鴻溝,仿佛看山跑馬,縱使理論在心里,技術在嘴邊,在咨詢中往往也只能見縫插針地用,稍一深入就有一種想倉皇逃走的感覺了。
后來,我逐漸理解了IFS作為“經驗派”的深意。所謂“經驗派”,就是要體驗的。咨詢中的改變,都在體驗之間;咨詢師的學習,也有賴于體驗的層層深入。我想,這是學習經驗派與其他流派的不同吧。有些流派或許通過讀書、看視頻就可以達到不錯的受訓效果,而越是“經驗派”的流派,就越需要去親身嘗試、浸泡、懷疑并體悟。就像電影里的一些動人情節,如果我們只是作為隨意路過的觀眾,看個幾分鐘,可能只覺得夸張、矯情,但若是身處其中,將自己的身心血肉都浸泡在里面,就不由得為之動容了。
因此,哪怕IFS的初階培訓要整整18天之久,我還是毅然連續兩年報名(第一年沒報上),只求一份體驗。如今想來,不得不說我能參與IFS的培訓(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還得以參加線下培訓)實在是三生有幸。因為據我所知,在我完成初階培訓的第二年,IFS的初階培訓就已經火爆到需要通過“搖號”來選出參與者了。我有很多同行朋友都被這份莫測的天意攔在門外,暫且只能靠圖書與視頻來持續學習。那18天是分為6個長周末(每次3天)進行的,每個長周末的培訓都有一個主題,從理解IFS、與保護者和被放逐者工作,到關注咨詢師自身的內在系統,層層遞進。另外,講解的時間大概都不超過30%,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案例觀摩和小組練習上。完整的初階培訓結束,我對于眾多小組練習的印象最為深刻。每一個練習都有明確的主題,每個小組3~4個人,由一個助教帶領。我在練習中一步步看到自己的內在系統,嘗試運用IFS與個案工作,體驗到內在系統不同部分之間的張力,不斷覺察到自己與不同部分融合時的狀態……如今想來,我對IFS的認識其實是在練習中逐漸建立起來的。
基于我個人的體驗,如果要我推薦學習IFS的最佳途徑,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官方培訓。不過,如今受訓難度在不斷加大,不是你我能掌控的。因此,在這樣的環境下,我更覺得這本書尤為珍貴了。雖然它只是文字,但通過大量的練習和咨詢示范,可以盡可能地讓讀者身在其中、有所體驗。這本書不僅簡明扼要地說明了IFS的每一步咨詢技術,甚至手把手地教讀者如何組織語言、如何提問、如何回應來訪者的質疑、如何跟來訪者介紹IFS等,還設計了大量咨詢師可以自己做的練習,通過練習來幫助我們看到自己的部分,認識它們,與它們建立關系,增加對自身內在系統的覺察。我實在想不出一本書還可以怎樣在“體驗”二字上做得更好了。
如果你對IFS感興趣,如果你不僅對它的理論建構感興趣還對在咨詢中如何應用感興趣,如果你想要全程參加IFS的培訓但尚有困難,如果你看重咨詢師自身的修煉和體驗,如果你想花一本書的價錢請到一位人工智能般的IFS督導師,那么,我都會真誠而熱烈地推薦這本書給你。
愿這本書可以適當彌合理論與實踐的鴻溝,愿它給你在咨詢中實踐的底氣,愿它成為你的案頭好友,常翻常新。
蘭菁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專業碩士兼職導師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部家庭研究與治療方向博士
美國西北大學家庭研究院臨床博士后
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協會認證督導師
中國心理學會婚姻家庭心理與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