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定個小目標,逃出北京城
- 大明:我朱慈烺,開局亡國皇太子
- 陶之君
- 2049字
- 2023-12-06 23:56:27
新樂侯府。
鞏永固,劉文炳、李若璉,三人紅腫著雙眼,看向正埋首在案前紙上不斷寫著東西的朱慈烺。
崇禎煤山自縊,三人陷入深深的悲慟之中。
恨不得親身趕往皇宮悼念,追隨崇禎而去。
但現在最重要的是幫助太子殿下逃出北京城。
這可是大明唯一的苗兒了。
更不要說,太子殿下得到了太祖爺托夢傳法,要拯救大明江山。
太祖爺本就天神下凡。
要不然怎么能以乞丐之身,開局一只碗,驅逐元虜,打敗各路英雄豪杰,最終成為天下的皇。
如今皇上自縊,闖賊進城,大明江山行將斷絕的關頭,太祖爺顯圣了。
他傳了太子殿下神仙手段。
手一揮,東西就憑空消失。
手一揮,一堆銀子就從空氣中蹦了出來。
除了這,太子更是變了個人。
到了新樂侯府。
沒有哭啼,沒有哀嚎。
當場與鞏、劉二人定下了突圍北京的決策,然后將兩人手下四處派了出去,將李邦華、倪元璐、范景文等幾個大臣悄悄請到新樂侯府上。
這幾人,放在前世都是追隨崇禎,以身殉國的國之忠臣。
朱慈烺要挽救這些忠臣的悲慘命運。
另外一方面是是為自己去往南京做準備。
李自成盡管攻占了北京,到后來滿清入主北京,明朝還掌控著淮河以南的大片疆域。
富庶繁華的江南,擁兵百萬的江北四鎮,富可敵國、海上一霸的東海鄭家……
只要逃出北京,下南京,有錢、有兵,一切都還大有可為。
但在歷史上個,財富、兵力都要超過滿清和大順的南明朝廷,在滿清還沒咋發力的情況下,短短時間內就土崩瓦解。
什么福王、潞王、唐王、桂王、魯王的,你方唱罷我登場,忙于內斗爭權,將個南明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大好的抗清大業煙消云散。
自己能活著跑到南京,說不定也要被他們像前世樣搞個“太子案”出來,殺了自己這個“假太子”。
范景文曾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李邦華曾任南京兵部尚書,有他們作證,誰能否定自己這個太子的身份。
崇禎已死,誰還能夠比自己更有資格繼任大明的皇位?
隨后,李若璉趕到。
跟在他旁邊的,有十幾名錦衣衛,都是與他生死相隨的兄弟。
朱慈烺隨即灑出銀兩,命李若璉派遣其手下的錦衣衛出門調查京中情況,探悉順軍對全城的掌控。
一道又一道命令從朱慈烺口中清晰地傳遞下去。
一舉一動,充滿了堅毅和果斷。
眾人從悲慟、絕望中,轉為振奮。
不是太祖爺出手,太子殿下如何能在短短幾天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下,兩人對太子殿下口中的“得太祖爺托夢傳法,拯救大明江山”再無懷疑。
難道大明江山真的有回天希望?
鞏永固和劉文炳心中振奮之余,不禁埋怨起死去的崇禎。
活著的時候,非把自己和太子殿下困在北京城中,坐以待斃。
讓太子早日南巡,何必落到如今的惶恐、絕望的境地中呢。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門外的歡呼聲與歌謠聲愈加響亮。
屋中的氣氛卻逐漸緊張、沉凝起來。
呼——
朱慈烺吹出一口氣,吹干紙上的墨跡,正要將寫出來的東西拿給三人看時。
咚咚咚。
急促的腳步聲響起。
屋中的三人頓時繃緊了心弦,握緊了刀劍,死死地盯著門外。
仿佛下一刻,順軍就會破門而入。
看到進來的身影,三人猛松口氣,神色中充滿驚喜。
“臣李邦華、范景文,參見太子殿下。”
兩位老者聯袂而來,見到朱慈烺,激動地拜倒在地。
他們身后跟著的幾名男子也是慌忙拜倒在地。
“兩位大人請起。”
朱慈烺忙上前一手一個,將李邦華和范景文扶了起來。
“如此緊急關頭,不知太子殿下,召集臣等,所謂何事?”
李邦華掃了堂中幾人一眼,沉聲道。
“父皇殉國了!”
朱慈烺澀聲道。
李邦華與范景文兩人神情一震,臉上露出哀戚之色,但并沒有鞏永固幾人之前反應那么大。
顯然北京城破,崇禎殉國,在他們的意料之中。
事實上,他們決意自殺也是知道崇禎朱由檢必然寧死不降,做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本宮不欲引頸受戮,受太祖爺托夢傳法,決意突圍北京城,南下南京,再續大明江山。”
朱慈烺飛快地將對鞏永固三人的說辭再拿出來一遍。
至此緊要關頭,耽擱一分,就多一分危險。
朱慈烺沒時間一一說服眾人,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眾人的絕對支持。
思來想去,他就將朱元璋這位開國皇帝抬了出來。
果然,效果出奇的好。
李邦華和范景文兩人一番震驚之后,飛快地接受了。
接不接受無所謂,現在唯一的目標就是逃出北京城。
不管如何,太子殿下的變化和決定讓兩人老懷大慰。
大明后繼有人了!
自殺之念,頓時消散。
驀地,李邦華想到了什么,他坐起身來,從懷里掏出一份已經皺皺巴巴的奏折。
“殿下,請看。”
李邦華將奏折交給朱慈烺。
“這是天津巡撫馮元飆曾派兒子馮化麟進京送來奏折,言及在天津已經造好大船,就等著接應皇上從水路南下。”
“當時皇上決意守城,臣將奏折遞上去,被皇上駁了。”
“殿下既然決意突圍,可將目標選在天津,到時候順水而下,直到南京。”
李邦華一字一句道,接著行了一個大禮,繼續道:
“南京諸臣,皆是庸碌之輩。”
“殿下到了南京,登基稱帝,史可法雖有名聲,但志大才疏,可依靠不可重用。”
“東林黨人爭黨奪權,殿下當慎用,對于其中的年輕人才,殿下要不拘一格,多加提拔。”
“殿下有暇,可以關注下福建的鄭芝龍。”
“武將黃德功軍營出身,忠心朝廷,可收編其部隊,倚為軍備。”
“劉良佐、劉澤清、高杰之流,禍害朝廷地方,殿下當尋計早日除之。”
“關外韃虜建國,號滿清,一直對我大明江山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