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一楓一路北行,翻過兩座山頭,猛抬頭便見前面橫亙一座大山,山色青黛,高聳入云,想來這便是鎖龍山了。
姜一楓想起黑臉男子所言,雖然少年心性,又有從小練就的一身本事,心下畢竟有些忐忑。他將行李重又整理了一遍,檢查了弓弦箭支,將青銅劍繁星擦得锃亮,牢牢插進腰間皮套;趁著紅日初升,抬步往山里行來。
鎖龍山地處邊境,大宋與西夏兩國時有沖突,因此姜一楓一路上得山來,全無人跡。但見古木參天,枯藤倒掛。深林之中,鳥雀爭鳴;山谷之內,虎豹潛行。
姜一楓小心翼翼行了半日。峰回路轉,眼前出現一個巨大的半山湖泊,呈彎月形。湖水色作青藍,干凈純澈,在陽光下閃爍碎金。
姜一楓緣湖而行,正走之間,突然瞥見湖邊石堆里有一截白色物事,在風中微微抖動。他走過去仔細看時,乃是一截殘破的蛇蛻。這蛇蛻大約兩米來長,鱗片如銅錢般大小,展開來約有兩尺來寬。
這大約便是那巨蛇遺留之物,姜一楓心內暗思;于是打起精神,將繁星握在手里緩步前行。
行約百十步,見路邊草叢中遺落一只皮靴,他拾起看時,其形制殊異,不似大宋國內之物。
再行幾十步,前面是一個自然形成的高臺。上得臺去,右邊俯瞰湖面,左邊靠山壁有一個大洞,約莫四五尺方圓,洞內黝黑一片。
姜一楓將繁星劍在手中緊一緊,走到洞口,頓覺寒氣襲人,全身不由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同時鼻中聞得一陣腥臭。
他邁步正欲進洞,忽聽得遠處樹林中一陣細小的“莎莎”聲響,他轉頭走到臺邊,便看見臺下樹林中游出一條巨蛇,長約三四丈,水桶般粗細,周身鱗片半灰半黑。巨蛇出了樹林,徑往高臺游來。
那巨蛇遠遠見著姜一楓,頓時放慢速度,慢慢將身體蜷起,昂首吐信。
姜一楓大喜,不暇多想,一縱身穿將過去,揮劍直指巨蛇頭部。那巨蛇急要躲閃,卻是不及,只一眨眼,巨蛇之頭已被繁星劍斬落在地。那巨蛇身軀扭得幾扭,便不再動彈。
姜一楓怔了一怔,他原想此番相遇必有一番惡戰,卻全未想到竟然如此容易。
他想起父親之言,遂將巨蛇之頭劈開,卻并未找到蛇靈珠;再將巨蛇身體劈開,也是沒有。他左看右找,只是沒有;再看那巨蛇之頭時,與一般巨蛇無異,并無將欲化龍之形。他心里嘀咕,也不知道這巨蛇是不是即將化龍之物,如若不是,此番卻是白走一遭了。
正思之間,姜一楓微覺地面震動,四周腥氣涌動。他抬頭四顧,不覺大吃一驚。只見那高臺上的大洞之中搶出好大一條巨蛇!這巨蛇周身比磨盤只粗不細,身長八九丈,尾部猶在山洞之內;只見它頭部隆起似角,周身鱗甲如鐵;兩眼通紅,如同兩盞燈籠。巨蛇行動如風,徑向姜一楓撲來。
看看到得身前,那巨蛇猛張大嘴,向姜一楓狠狠咬來。
姜一楓急閃身躲過,同時揮劍斬向巨蛇頭部,卻聽“叮”的一聲脆響,如中金石;再看時,巨蛇鱗甲上不曾留下半分痕跡。
那巨蛇一咬不中,扭頭再咬。
姜一楓往后一跳,反身盡力一刺,又是“叮”的一聲,竟未傷到巨蛇分毫。
姜一楓自幼習練,身形極為敏捷,那巨蛇想要咬中他殊為不易;但他躲閃之中連揮十多劍,卻也不能傷了巨蛇分毫。
纏斗多時,雙方都奈何不了對方。姜一楓心道這不是個了局,遂抽身往后便跑。那巨蛇緊追不上,也只得悻悻回轉,在死掉的巨蛇身邊盤旋幾圈,自回洞中。原來這被姜一楓斬掉的巨蛇乃是它的子女。
姜一楓遠遠坐在湖邊樹林中,調勻呼吸,心下犯愁。似這般情形,卻是奈何不了這巨蛇。
他喘息定了,怕那巨蛇悄然搶出傷人,遂找了一個地點,能遠遠的看到那巨蛇洞口。看了半日,巨蛇并未出來。他左思右想,也未想到辦法,要說就此走了,卻也心有未甘。
日落月升,看看到了晚上。姜一楓取出干糧草草吃了,就近撿了一些樹枝升起火堆,就火堆旁坐下。再看巨蛇洞口,也無動靜。
月光如水,遠近樹林中蟲鳴蛙叫,煞是熱鬧。
姜一楓漸覺困頓,又不敢就此睡下;正煩惱之際,忽見洞口有了動靜。那巨蛇將頭緩緩探出洞來,左右查看。
姜一楓疾忙滅了火堆,躲在樹后細看。
那巨蛇看了半晌,不見周圍有甚動靜,遂將半截身子探出洞來,朝明月昂首吐信。只見它緩緩張開大嘴,從口中吐出一顆雞蛋大小的純白珠子,懸在半空,采集明月之精華。
這大約便是蛇靈珠了!姜一楓興奮想道。可是打也打不過,卻只能望珠興嘆。
姜一楓微微轉身,背后的弓身碰到大樹,他略一思索,突然有了一個主意。他將弓悄悄取下,搭上一支箭,慢慢摸到高臺附近。趁巨蛇不備,姜一楓覷得那珠子真切,一箭發出,正中蛇靈珠。
眼見那珠子從空中往下墜落,姜一楓大喜,疾向珠子奔去。誰知才沖出兩步,卻見那巨蛇張口一吸,那珠子在半空中似有靈性,徑向巨蛇口中而去。巨蛇吸了珠子,轉身便朝姜一楓而來。
姜一楓一見這情形,也不多想,轉身便跑。巨蛇也知道追他不上,見他跑遠便即轉身回洞。它料定姜一楓并無奈何它的法子,再將珠子吐出,依舊采集明月精華。
姜一楓回到樹林坐下。這法子看看不行,只得再想他法。
他突然想起臨行之際趙先生曾給他一瓶雄黃酒,言道是蛇屬天生克星。他將瓶子取出,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苦思良法。
姜一楓看看雄黃酒瓶,再看看繁星劍,又看看鐵背弓,又有了一個主意。他將瓶子打開,拿起一支箭探入瓶中,將箭頭蘸滿雄黃酒,依前摸到高臺附近,覷著那珠子嗖的又是一箭。
不偏不倚,正中蛇靈珠。
眼看那珠子墜落下來,巨蛇不慌不忙,張嘴一吸。猛然間它察覺到珠子上有雄黃酒的味道,楞了一愣,那珠子直墜到高臺邊草地上。
姜一楓大喜,他要的便是這一瞬之間。只見他如離弦之箭直搶過去,拾了蛇靈珠便跑。珠子入手溫潤冰涼,如玉石一般。
巨蛇大怒,躥起直追,這次卻不再留力。只見它如一陣風般直卷過去,所過之處,草木皆折。
姜一楓自然轉身便跑。他速度原在巨蛇之上,巨蛇雖然狂怒,卻始終追他不上。
一人一蛇追了半晌,距離逐漸拉大。到得后來,姜一楓只聽得背后怦然一聲,然后便沒了動靜。他微覺奇怪,藏身于大樹背后往回看去,不見那巨蛇。他大著膽子往回走,走約百丈左右,就見那巨蛇倒于樹林之中,一動不動。姜一楓小心走近細看,那巨蛇已然死了。
此時樹林中忽然閃過一道黑影,轉瞬即逝。姜一楓心思全在巨蛇身上,渾然未覺。
原來這蛇靈珠乃是巨蛇畢生精華所聚,蛇靈珠既失,巨蛇必死。姜一楓將蛇靈珠再細細看看,心里歡喜,又不免替死去的巨蛇有些惋惜;他看了一會,將蛇靈珠仔細放進包裹,抬頭看看明月,辨明方向,大步下山。待他下到山腳,已近卯時,天色微明。
姜一楓深深吸一口氣,回想起昨夜惡戰,卻也頗為驚險,若不是身輕腳快,幾次險些被那巨蛇咬中。他邊走邊想,忽聽得不遠處傳來戰馬嘶鳴之聲。
姜一楓心里好奇,貼著山腳悄行數十步,轉過一個彎來,眼前是一片開闊的草地。他抬眼望去,草地正中間是一個小土坡,坡頂上有一白袍小將,背北面南而坐。
這白袍小將大約十八九歲年紀,只見他一雙虎目圓睜、兩道劍眉入鬢;頭戴鳳翅盔,身披鎖子甲,手持雕花弓,足登烏云履;那鎖子甲雙肩處各有一個虎頭,在朝陽下熠熠生輝。
白袍小將左手邊草地上倒插著一桿亮銀槍,右手邊堆放了好幾個箭囊。他身旁不遠處,一匹白馬倒在地上,渾身鮮血,已自不動。再看白袍小將,戰袍與盔甲上也是血跡斑斑,顯是剛剛歷過一番血戰。
此刻白袍小將手持弓箭,怒目直視。姜一楓順著他眼光看去,就見白袍小將南面相距大約百十步乃是一隊騎兵。騎兵隊大約七八十人,其裝束與大宋迥異:赫褚長袍,毛帽毛靴;手持刀槍弓箭,面露兇惡之色。騎兵陣前,橫七豎八躺了十來具尸體,其裝束與騎兵相同,大多身被箭支,顯是被人射殺。騎兵隊后面,大約二三十個大宋裝束的百姓被繩索捆縛連成一串;男男女女、有老有小;衣衫襤褸、凄凄惶惶,想來應是被這隊騎兵擄掠到此。
姜一楓躲在山腳樹后,正好處在白袍小將與騎兵隊的中間側面位置。他想起那黑臉男子之言,想來這隊騎兵應該便是西夏賊兵;這些被繩索捆縛的大宋百姓,應是被西夏賊兵所俘。對面那位小將,看裝束應是大宋戍邊官兵。
朝日初升,草葉上兀自掛著晨露。四周寂寥無聲,唯有戰馬不時打一個響鼻,在鼻子前方形成一小團輕霧。
僵持了一會,騎兵陣中有四五人眼神交匯,發一聲喊,縱馬疾馳而出,揮舞兵刃向白袍小將沖殺過去。
白袍小將冷哼一聲,彎弓搭箭;箭如流星,例不虛發。那四五騎尚跑不出十步便紛紛中箭墜地。
西夏賊兵這邊陣中,一個服飾約為頭領模樣的人見此情景,兩腮肌肉抽動,顯是極為憤怒,卻又無可奈何。他與旁邊幾人低語一陣,便有人去陣后牽出幾個大宋百姓,將他們押在馬前,騎兵跟隨在后緩緩前進。
約行有十步,那白袍小將搭箭又射。百姓步行,身形矮小,騎兵高大,因此不能被百姓遮蔽。不出十步,騎兵紛紛中箭。騎兵這邊張弓對射,卻不能及白袍小將之所在,箭支在白袍小將身前紛紛墜地;偶有及者,準頭差了許多,也傷不到白袍小將。
騎兵頭領也是無法可想,一聲呼喝,棄了百姓不顧,率隊打馬發力往白袍小將急沖而去。
白袍小將連珠箭發,無一失手,每發一箭必有一名騎兵墜地,轉眼之間射殺二三十人。只是騎兵人多,馬速又快,轉瞬間騎兵隊已沖到白袍小將身前不滿二十步。
白袍小將看看騎兵近了,便棄了弓箭,將亮銀槍綽在手中,昂首而立。
西夏騎兵隊有一騎先行沖到。馬疾如風,馬上騎兵揮起手中長刀,惡狠狠劈將下來。白袍小將揮槍正要抵住,卻抵了個空。再看那騎兵,右手被一支箭射穿,人在馬上,刀已落地。
白袍小將怔得一怔,又看見幾名騎兵手中刀槍紛紛墜地,均是持刀槍的手被箭射穿。
他轉頭向來箭處望去,就見右邊四五十步山腳樹下,一少年張弓搭箭,正射向西夏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