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蔡志祥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教授

養生送死、濟難施貧是宗教慈善組織的主要功業。對于客居異鄉的人來說,宗教慈善組織尤其重要。如同鄉、同宗、同業團體,宗教慈善組織通過神明信仰協助旅居異地的鄉人融入新的社會環境;更重要的是其舒緩了異鄉人對于死亡、魂魄歸所的不安。宗教慈善組織通過周期性的救贖儀式,為亡者祓度;通過宗教的力量,令亡魂不致淪為無主游魂,騷擾生者的安寧。從另一角度來看,宗教慈善是一種社會文化資本。群體以宗教的力量、共同的信仰、集體的儀式行為,以具體的儀式實踐慈善的道德倫理規范,同時建立信任體系和網絡關系。因此,對宗教慈善組織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理解海外華人從移民、適應到落地生根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原鄉與異鄉的族群和文化的互動關系,以及原鄉文化在異地的實踐過程中如何傳承、調整和變遷。宗教慈善組織研究也可以從本土慈善、本土化和國際化的角度考察,也就是說,從慈善事業的歷史發展過程,考察在不同的歷史節點上,宗教慈善組織如何變動,如何發展成為無私的、無差別的社會公益團體,如何從原鄉的宗教慈善組織發展成為獨特的本土團體,同時通過信仰的實踐和協作,建立跨國、跨地域的宗教和族群組織。這也是作者指出的本書的主旨為:(1)“論述新加坡潮人善堂如何從一個源自中國僑鄉的傳統宗教組織,蛻變轉型,成為現代社會慈善與福利體系的重要一環”;(2)“分析潮人善堂的宗教儀式及其所體現的象征意義和文化內涵,進而說明善堂如何有效地融合慈善活動與宗教儀式,在潮人社群中促進歸屬感與認同意識,加強社群的凝聚力”;(3)“探討善堂如何在日常運作中通過以崇奉大峰祖師的信仰為核心,結合其他群體產生多層面的互動,建構起一個跨區域的信仰網絡”。本書作者指出宗教慈善機構在不同的歷史宏觀環境中的不同功業、服務對象和倫理規范,在動態的歷史觀以外,明證宗教慈善的研究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

海外潮州人建立的善堂,可以說是研究宗教慈善組織的典范。本書作者以細致的研究方法,爬梳政府檔案和民間文獻,同時輔以歷史記憶和口述歷史的方法,條理有序地闡述太平洋戰爭時期在新加坡成立的中華善堂藍十救濟總會及其下屬十所團體會員善堂的歷史發展過程。本書跳脫一般社團紀念刊的寫作方式,以縝密的、史料交叉互證的方法,考據各善堂以及藍十總會的歷史,有力地論證了新加坡各個潮人善堂的歷史淵源、組織和發展過程。本書顯現出作者的歷史考據功力,在善堂的宗教儀式如祖師壽誕、祭祖、扶乩和做功德等各部分,巧妙地以邊緣的本地人(marginal native)的身份,深刻地描述儀式的內容、結構、過程和功能,是一部有分量的參與觀察者的民族志。對于研究者來說,本書不僅可以與“施善教化”的歷史研究和救世濟民的當代社會學研究對話,更重要的是透過宗教慈善組織的個案,把本地史(新加坡)和僑鄉聯系起來,聯結不同的人文社會學科領域,既有大歷史宏觀的論證,也有人類學微觀的描述,充分展現了歷史人類學研究的方法和視野,是一部精辟嚴謹的著作。

2017年10月18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柱| 莒南县| 池州市| 龙游县| 海原县| 安义县| 平谷区| 万宁市| 高碑店市| 青川县| 正蓝旗| 周至县| 南通市| 安康市| 乌海市| 襄樊市| 平罗县| 富源县| 霍州市| 镇平县| 酒泉市| 迭部县| 岫岩| 西乌珠穆沁旗| 和田市| 白银市| 天水市| 雷山县| 渝中区| 宜黄县| 姜堰市| 彩票| 内江市| 沾化县| 枞阳县| 读书| 中宁县| 方城县| 临漳县| 马龙县| 芮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