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十春秋:新加坡潮人善堂考
- (新加坡)李志賢
- 1316字
- 2024-02-05 16:13:18
序一[1]
丁荷生(Kenneth Dean)
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主任,萊佛士人文學科講座教授
這部專著是李志賢教授對新加坡善堂及其在廣東潮州地區的淵源進行研究的成果,是李教授過去15年嘔心瀝血之著作。他記錄了新加坡善堂的發展脈絡、領導層和每一所主要善堂的歷史,并以一本專書的形式征引了豐富的文獻,做出了詳細的分析。李教授也根據信眾對宋朝僧人宋大峰的崇拜,審視了他們的儀式傳統。
善堂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其主要成員都參加祭祀儀式,他們穿著白色長袍,一起誦經。許多善堂里還設立了祭祀先祖的大廳,為集體悼念先人提供了場所。善堂以扶乩儀式著稱,乩手在鋪滿沙子的木制乩盤中揮舞柳筆。李教授在書中解釋了這些與神靈溝通的技藝的傳統,包括詳細描述傳統儀式、神圣空間的使用,以及這些宗教儀式傳統在本區域的演變。
這本書為華人民間宗教信仰研究在理論層面上做了重要的貢獻。李教授指出,善堂網絡不只包括鄉村禮儀領域,也包括更廣泛的“神明信仰領域”,它讓眾多機構參與其不斷擴大的網絡,包括寺廟、酒店、旅行社、廣告和媒體公司、戲劇團體、茶莊、花店、香燭和祭祀用品商店、餐館和飲食店、診所、政府機構和其他華人社團等。他接著指出,現今善堂通過深入參與全島社區的社會服務,已遠遠超出潮人社群的范疇。李教授也提出一個重要的論點:正是善堂的宗教禮儀慈善活動和由此二者延伸出來的商業網絡的三重互動,使它成為一個獨特的文化機構,并擁有充滿活力的未來。他認為,宗教儀式與慈善活動是分不開的,而沒有商業網絡的聯系,兩者都不可能發揮作用。他指出,潮州方言和文化價值觀正是在宗教儀式活動中有機地傳遞給年輕一代;而年輕一代當中有不少是被善堂出色的慈善活動以及與商界和政府機構的緊密聯系所吸引。通過這些吸引人的方式,年輕人被帶進了構成善堂傳統核心的祭祀活動。
李教授勾勒出善堂在藍十總會組織中不斷演變的慈善角色,追溯到日本占領新加坡時期,善堂對傷者和病患所做出的救濟與撫恤的貢獻。他進一步說明善堂通過贊助免費中醫診所、樂齡人士福利中心、洗腎醫療設施、學術獎學金和一系列其他活動,展現出其持續性的慈善事業。
李教授是撰寫新加坡善堂研究專著的不二人選。他是新加坡潮州社群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為新加坡潮州人編纂了兩大冊新加坡潮人社群歷史文獻參考書目的學者。這兩本文獻分別編錄了新加坡潮州人歷史的主要原始文獻和有關的研究資料。他對善堂這個潮州社群的重要機構進行了十數年的研究,并以英文和中文發表了一系列有關潮州善堂的重要文章。在他的許多論文和這本書中,李教授詳細分析了潮州人商業網絡與善堂經營之間的關系,揭示了宗教網絡和商業網絡之間的密切關系,并追溯了新加坡善堂通過“分香”在馬來西亞建立分堂的歷史。
他的研究也追溯到善堂在中國潮州地區的發源地,這是他的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之一,因為兩地善堂之間的種種聯系近年來迅速恢復,潮州地區的許多善堂是在新加坡善堂的幫助下重建起來的。潮州的這些廟宇和新加坡的善堂一樣壯觀,象征著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尊重和傳承。這些都是神殿,李教授給了我們一份珍貴的禮物,讓我們可以借此進入神殿,對神殿的歷史、發展歷程、成就和對新加坡社會的巨大貢獻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2017年10月24日
[1] 原序以英文撰寫,作者提供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