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發展歷程
- 任軍等
- 3054字
- 2024-02-04 18:38:45
三 本書的研究思路和結構
在研究中,我們一方面著眼于中國共產黨整體思想,把黨的文獻和領袖的論述有機地結合起來,借以彰顯組織思想的面貌。另一方面,為了真實再現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具體表現,采取大量摘取原文的方法,使讀者能夠相對集中而又直接地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原貌,避免由于個人偏好而曲解、遮蔽、遺漏中國共產黨歷史文獻的真實意思,從而更好地展現和說明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一貫性、全面性和徹底性。盡管這樣會犧牲某些研究者自身的理解和表達,也會犧牲文風上的可讀性、趣味性,但我們認為在人們還沒有完全熟悉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體系的現實情形下,這樣的展現可以增強可信性和說服力,還是值得嘗試的。
在結構安排上,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二章,總的敘述方式是按照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歷程進行縱向分析。上篇為“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形成”,共六章,以縱向分析為主,即按照時間梳理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民主理論的探索和實踐,完整展現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發展脈絡和形成歷程。下篇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的新發展”,共六章,橫向展開與縱向分析相結合,即首先按照內容梳理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在民主思想上的創新和發展,在此基礎上,對具體內容的展開則采用縱向分析的方法,以便對思想的發展軌跡有一個明晰的了解。
[1] 在西方的話語邏輯里,民主思想與共產黨和無產階級學說是毫無關聯的;在無產階級的話語邏輯里則把“民主政治”對應于資產階級用來反對封建地主階級的思想武器,并實行其統治的政治形式。這兩種認識似乎都暗示共產黨是不講民主的,至少是不講西方倡導的民主概念,從而使共產黨的政治主張與所謂的世界潮流——民主化趨勢格格不入,造成了人們認識的迷茫和混亂。
[2] 目前只發現有兩篇碩士論文,一篇用的是“民主觀”(董中博:《中國共產黨人民主觀的形成與發展》,中共中央黨校碩士學位論文,2008);另外一篇用的是“民主思想”(盧小艷:《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民主思想演變研究》,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期刊論文有許森榮、楊曉倩《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民主觀的發展》,《理論學刊》2008年第9期。
[3] 如:王仲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1996;趙建平:《社會主義民主價值論》,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4;王民樸、萬遠英、鐘興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張互桂:《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李先倫、張子禮:《論建國以來人民民主思想的變遷》,《桂海學刊》2009年第5期;李仁質:《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民主理論的發展》,《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楊紹華:《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特點》,《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房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民主與科學》2007年第1期;陳紅太:《回應三大挑戰探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中國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尹中卿:《人民當家作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求是》2003年第14期。
[4] 參閱吳苗《中國共產黨發展民主的政策選擇》,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7;趙崇華:《北伐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工農小資產階級民主專政政權”的方案與實踐》,《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施愛平:《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民主共和國戰略思想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田碩文:《論“聯合政府”主張在民主憲政運動中的承啟作用》,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 參閱劉付春《試論戰爭視野下黨對民主執政的嘗試——以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為例》《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年第1期;熊輝:《中國共產黨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現代化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趙曉呼主編《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盧文華:《中國共產黨民主執政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6;閆生雨:《建國前七年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馮大雷:《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考察》,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6] 參閱林尚立《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李安增:《中國共產黨政治現代化理論與實踐研究》,東北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耿顯家:《共產國際與中國蘇維埃政權建設》,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8。
[7] 王仲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1996。
[8] 參閱范進學《論民主的實現形式——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比較》,《文史哲》2002年第1期;李良棟:《論民主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4年第4期。
[9] 林尚立:《有序民主化:論黨在中國政治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年第3期。
[10] 房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道路》,《民主與科學》2007年第1期。
[11] 董中博:《中國共產黨人民主觀的形成與發展》,中共中央黨校碩士學位論文,2008。
[12] 王淑芳:《抗戰時期的民主追求》,華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3] 如:馮大雷:《中國共產黨執政理論與實踐的歷史考察》,東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林尚立:《中國共產黨與國家建設》,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
[14] 王仲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1996。
[15] 吳苗:《中國共產黨發展民主的政策選擇》,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7。
[16] 參閱劉付春《試論戰爭視野下黨對民主執政的嘗試——以井岡山、中央革命根據地為例》,《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年第1期;施愛平:《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民主共和國戰略思想研究》,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田碩文:《論“聯合政府”主張在民主憲政運動中的承啟作用》,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閆生雨:《建國前七年中國共產黨政權建設的理論和實踐》,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17] 參閱劉建軍《人大制度與有序民主: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種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胡筱秀:《新中國成立六十年來人民政協制度功能變遷考察》,《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馮莉:《新中國基層選舉六十年:變遷、特征與意義》,《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趙寶云:《“三權分立”制度的嬗變及其制度弊端——兼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制度優勢》,《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年第4期;王仲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1996;劉濤:《論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民主特色》,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8] 參閱趙鐵鎖《中國共產黨基層群眾自治思想歷史考察》,《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0年第7期;鐘樞:《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理論來源、思想發展及其歷史啟示》,《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
[19] 劉建軍:《人大制度與有序民主:對中國民主化進程的一種思考》,《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9年第9期。
[20] 參閱青覺《中國共產黨民族觀的形成和發展》,中央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許彬:《從“民族自決”到“民族區域自治”——論中國共產黨民族基本政策的歷史轉型》,蘭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1] 陳明明:《聯邦制:中國共產黨早期綱領與政策的一個觀察》,《浙江學刊》2005年第4期。
[22] 參閱黃立豐《論“執政為民”對中國傳統民本思想的超越》,《牡丹江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孟憲霞、戴明璽:《民本思想的來源及其現代轉型》,《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23] 代吉成:《傳統政治文化與中國當代政黨體制的發展》,中共中央黨校博士學位論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