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主要內容

通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我們發現,馬克思、恩格斯既沒有專門論述民主問題的著作,也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明確的民主定義。馬克思、恩格斯曾經在政治制度、人民權利、組織原則、思想觀念、社會管理等不同層面使用過民主概念。那么,在馬克思、恩格斯這里,民主的真正意義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如何來理解和把握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主要內涵呢?事實上,馬克思、恩格斯在民主問題上的思考具有歷史、現實和未來三個層面的意義。就歷史層面而言,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民主的價值追求和共同民主形式的肯定,完成了對人類民主思想合理要素的科學繼承;就現實層面來看,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假性的深刻批判,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民主政治的發展方向;就未來層面來說,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對社會主義民主的規劃與重建,實現了對未來民主建設的理論建構。這三位一體的思想理論與科學方法構成了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核心內容。

(一)馬克思、恩格斯對民主價值的確認

對于究竟什么是“民主”,人們的理解是千差萬別的。需要指出的是,盡管千百年來政治家和思想家對民主有過無數的定義,但萬變不離其宗,民主的最基本意義始終是“人民的統治”,或“主權在民”、“人民當家作主”。對此,馬克思是充分肯定的。他說:

在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本身只表現為一種規定,即人民的自我規定。……在民主制中則是人民的國家制度。……然而民主制獨有的特點是:國家制度在這里畢竟只是人民的一個定在環節。[20]

在馬克思看來,國家制度包括國家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社會制度等。其中,國家的政治制度決定著國家的執政主體、政治結構、權力分配、統治方式和行政過程,是全部政治生活的根本規范。國家制度由誰制定,體現誰的意志,對誰有利,直接決定著不同性質和類型的國體和政體。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最終由君主決定,體現君主的意志,最高國家權力掌握在君主一人之手,這樣的政治制度就是君主制。如果國家制度由少數政治精英集團決定,國家的最高權力屬于這個精英集團所有,這樣的制度就是貴族制。與此不同,如果國家的法律和制度最終由人民決定,體現人民的意志,國家的最終權力屬于全體人民所有,這種制度就是民主制。因此,民主政治就是人民自己決定國家制度,國家制度最終體現人民的意志,人民是國家全部政治生活的決定性環節。在民主制中,國家制度、法律、國家本身,就國家是政治制度來說,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規定和人民的特定內容。這也是“主權在民”或“人民當家作主”的真實意義所在。因此,馬克思明確指出:民主制是一切形式的國家制度的已經揭開的謎。

在馬克思看來,民主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從根本上講,民主是一種國家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上層建筑,最終服務于經濟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民主是無產階級革命的手段。恩格斯曾經指出,無產階級為了奪取政權也需要民主形式,然而對于無產階級來說,這種形式和一切政治形式一樣,只是一種手段。如果不立即利用民主作為手段實行進一步的、直接向私有制發起進攻和保障無產階級生存的各種措施,那么,這種民主對于無產階級就毫無用處。[21]

另一方面,民主也是一種價值,是人們所要爭取達到的目標。即使對于勞動人民而言,它也是奮斗的目標。馬克思在以下兩種意義上將民主看作無產階級追求的目標。其一,在無產階級還沒有取得政權,仍然處于資產階級統治的條件下,勞動人民也要努力爭取各種在法律形式上規定的民主權利。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就明確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恩格斯晚年在為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所作的導言中再次重申:爭取普選權、爭取民主,是戰斗無產階級的首要任務之一,并認為有效地利用普選權等議會民主形式,是無產階級的一種新的斗爭方式。其二,在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后,真正實現民主,更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政治價值所在。馬克思激烈批判資本主義民主,不是否定民主本身的價值,而是認為資產階級的階級本質和階級局限決定了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廣大勞動人民只有推翻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制度,建立社會主義社會,才能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享受當家作主的權利。因此,對于馬克思來說,極其清楚而且不容懷疑的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不要民主,相反正是要真正實現民主。對此,恩格斯明確指出,如果說有什么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我們的黨和工人階級只有在民主共和國這種形式下,才能取得統治。民主共和國甚至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特殊形式。[22]

后來,列寧則進一步斷定,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會主義,這包括兩個意思:(1)無產階級如果不通過爭取民主的斗爭為社會主義革命做好準備,它就不能實現這個革命;(2)勝利了的社會主義如果不實行充分的民主,就不能保持它所取得的勝利,并且引導人類走向國家的消亡。[23]

應當說,在這一點上,恩格斯、列寧的思想與馬克思的民主觀完全是一脈相承的。

馬克思認為,民主政治是一切國家形式的最終歸宿。人類社會自從產生國家后,就有過不同的國家制度,如貴族共和制、君主專制和代議民主制,等等,在所有這些國家形式中,只有民主制才是國家的最完整形式,從而也是國家的最終形式。馬克思說:

民主制對其他一切國家形式的關系,同基督教對其他一切宗教的關系是一樣的。基督教是卓越超絕的宗教,宗教的本質,作為特殊宗教的神化的人。民主制也是一樣,它是一切國家制度的本質,作為特殊國家制度的社會化的人。它對其他形式的國家制度的關系,同類對自己的各個種的關系是一樣的。[24]

進而言之,民主制也是國家制度的最高形式,是國家制度的頂點。在民主制中,全部政治權力回歸社會,國家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就開始消亡了,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國家就消失了。因此,民主并不是馬克思的終極關懷,通過民主實現人類解放、建立自由人聯合體,這才是馬克思的終極關懷,才是馬克思、恩格斯民主觀的真正價值取向。

(二)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民主虛偽性的批判

馬克思、恩格斯民主思想的鮮明特征在于深刻剖析和無情地批判資產階級民主制。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把資產階級民主納入人類民主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加以考察,肯定它和封建專制制度相比是歷史的進步;另一方面深刻批判資產階級民主的虛偽性和不徹底性。

通過考察法國1791年、1793年、1795年憲法和美國《賓夕法尼亞憲法》、《新罕普什爾憲法》,馬克思認為資產階級革命所實現的只是一種政治解放,而“政治解放本身還不是人類解放”。資產階級國家雖然取消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財產資格的限制,但是私有財產、文化程度、職業等方面的差別仍然實際地存在,國家遠遠沒有消除這些差別。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等著作中都對法國1848年新憲法進行了評述。馬克思說,新憲法一方面宣布實行普遍的自由,另一方面又在實施細則中將這一自由取消,比如新憲法確認了直接的普遍的選舉權,但是,在選舉法中,政治犯、被認為藐視早已確定的社會輿論和出版法的罪犯都被取消了政治權利,而且實際上規定了居住資格,從而使2/3的法國人不能參加投票。資產階級可以不受任何妨礙地享受他們的權利。馬克思說:

憲法一再重復著一個原則:對人民的權利和自由(例如,結社權、選舉權、出版自由、教學自由等等)的調整和限制將由以后的組織法加以規定,——而這些“組織法”用取消自由的辦法來“規定”被允諾的自由。……資產階級口頭上標榜是民主階級,而實際上并不想成為民主階級,它承認原則的正確性,但是從來不在實踐中實現這種原則……這個憲法里包含了原則,——細節留待將來再說,而在這些細節里重新恢復了無恥的暴政![25]

在分權制方面,新憲法一方面規定了國民議會具有最高的權力,但是另一方面又把實際權力授予了總統,對于普選權各種各樣的限定條件表明,資產階級承認普選權是有條件的,即只有在普選的結果是資產階級處于統治地位時,才會被承認,否則這種人民主權就會被取消。因此,關于資產階級民主的階級實質,馬克思明確指出,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26]

巴黎無產階級在1848年6月起義和1871年的巴黎公社起義失敗后遭到的血腥鎮壓,充分證明了這個結論的科學性。“六月起義”失敗之后,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憤怒地寫道:

六月起義者的失敗,固然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奠基和建立準備和掃清了基地,但同時它也表明,歐洲的問題并不是爭論“共和國還是君主國”的問題,而是別的問題。它揭示出,資產階級共和國在這里是表示一個階級對其他階級實行無限制的專制統治。[27]

在無產階級不覺悟、還顯得很馴服的時候,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尚能表現出偽善的文明面孔,一旦奴隸們覺醒,反對主人奴役的階級斗爭達到一定程度時,資產階級民主制就會露出資產階級專政的猙獰面目。馬克思舉“博愛”為例說,所謂博愛,就是一方剝削另一方的那些互相對立的階級之間的博愛,就是內戰,就是最可怕的國內戰爭——勞動與資本間的戰爭。統治階級的根本利益一旦受到威脅,他們就會把“自由、平等、博愛”這句格言代以毫不含糊的“步兵,騎兵,炮兵”!所以,對無產階級而言,國家是資產階級的國家,對自己仍然是相異化的力量。

(三)馬克思、恩格斯對無產階級民主的建構

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一生并沒有經歷過他所努力奮斗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與此相一致,其民主理論主要也是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分析和批判,沒有專門就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做過系統的論述。然而,馬克思卻目睹了一個與資本主義國家有著本質區別的特殊政權形式,即巴黎公社。馬克思對巴黎公社這一新生政權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充分的肯定,寫下了《法蘭西內戰》一文。在文中,馬克思稱巴黎公社為“人民群眾獲得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斷定“公社給共和國奠定了真正民主制度的基礎”。馬克思通過對巴黎公社革命歷程、政權建立等問題的考察,真實地表達了對民主、自由、平等的渴望,體現了馬克思對民主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索。我們由此可以認為,巴黎公社的原則及其具體舉措集中體現了馬克思的社會主義民主觀。

社會主義民主需要代表制和普選制。民主就是人民的統治。馬克思指出,由于人民的數量太多,不可能所有的人聚集在一起開會進行直接統治,這就必須通過選舉代表來行使他們的權利,這樣民主就可以在人口和地域上擴大。馬克思提出,直接民主應該與人民代表制相結合。這種結合,是通過巴黎公社的普選制來體現的:公社是由巴黎各區通過普選選出的市政委員組成的。這些委員是負責任的,隨時可以罷免。其中大多數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認的工人階級代表。[28]

公社普選成了無產階級國家機關民主化的必要形式,普選出來的代表在最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并且隨時受到人民的監督和罷免。在馬克思看來,公社的選舉具有這樣一些特征:其一,除了因犯罪而被法律剝奪權利的人之外,每個成年公民都有同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其二,選舉產生的管理國家的公務員和管理人員,大多數是勞動群眾的代表;其三,普選制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決定每隔幾年由統治階級中的哪些人來管理國家,而是直接服務于人民大眾;其四,普選的范圍廣泛,不僅政府公務員由普選產生,而且警察、法官等也應當像公務員一樣由人民選舉產生。通過人民代表這一形式,實現人民對公社的間接管理。馬克思特別強調指出,無產階級要擺脫資產階級政治模式,不在于廢除代議機構和選舉制等民主的基本形式,而在于改變代議機構的性質。巴黎公社不再實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民主模式,而是一個“議行合一”的新型民主形式。馬克思這樣評價道:公社是一個實干的而不是議會式的機構,它既是行政機關,同時也是立法機關。

社會主義民主需要社會自治和民眾的政治參與。恩格斯在回顧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組織建設時說:“組織本身是完全民主的,它的各委員會由選舉產生并隨時可以罷免,僅這一點就已堵塞了任何要求獨裁的密謀狂的道路……”[29]

巴黎公社的具體實踐則表現出,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度就是自治的表現。在社會自治的機構中,社會組織的領導人完全由社會成員選舉產生,根據社會組織章程行使一定的組織、管理權。通過社會自治的形式,不斷擴大人民對社會公共事務的管理范圍,增強人民的管理能力,逐步實現政治國家向市民社會的復歸。在這里,馬克思是把社會自治作為實現民眾政治參與的一個有效途徑。參與對實現無產階級民主極為重要。馬克思早就指出,一切人都希望單獨參與立法權無非就是一切人都希望成為真正的(積極的)國家成員,希望獲得政治存在,或者說,希望表明和積極確定自己的存在是政治的存在。[30]通過擴大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普遍參與、管理包括立法在內的各項社會活動,一直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的核心。在巴黎公社中,普通的勞動大眾不僅參與政治選舉,而且可以擔任公務員,直接參與政治生活的管理和對公社權力的監督。馬克思贊賞道:這才是真正的“國民政府”,代表了“人民自己實現的人民管理制度的發展方向”,并且終于實現了“還政于民”這一民主政治的真實目標,即把它從統治社會、壓制社會的力量變成社會本身的生命力;這是人民群眾把國家政權重新收回,他們組成自己的力量去代替壓迫他們的有組織的力量;這是人民群眾獲得社會解放的政治形式。[31]

社會主義民主需要人民對國家權力的監督。為了防止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權力,防止集立法和行政大權于一身的公社委員變社會公仆為社會主人,馬克思擺脫了資產階級議會制國家慣用的“三權分立”模式,提出了“人民監督”的新型民主道路。他指出,要防止官僚的出現,最重要的是必須強化人民的參與權與監督權,特別是強化人民監督權。這種監督主要依靠兩種途徑。一是人民隨時有權按照法定程序撤換和罷免由他們選舉產生的代表和管理成員。一切社會公職應當“不是由凌駕于社會之上的機構,而是由社會本身的負責任的勤務員來執行”,這些勤務員“總是處于切實的監督之下”。恩格斯在《法蘭西內戰》的導言中,把一切職位由選舉產生出來的人擔任并隨時可以撤換,看作“防止國家和國家機關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的可靠辦法。二是權力機關的運行始終處于公眾的監督之下。馬克思說,在巴黎公社,一切社會公職“總是處于切實的監督之下”,并且隨時可以由選民撤換。

徹底清除了國家等級制,以隨時可以罷免的勤務員來代替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老爺們,以真正的責任制來代替虛偽的責任制,因為這些勤務員總是在公眾監督之下進行工作的。[32]

巴黎公社表明,無產階級國家是嶄新的民主國家。公社代表和維護勞動群眾的利益,人民直接行使監督權利。

社會主義民主需要“廉潔”、“廉價”政府。真正的民主,意味著國家官員只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他們不能成為一個社會的特權階層,更不能貪污腐敗。馬克思特別痛恨官僚特權階層的存在,認為這是完全與民主政治的精神背道而馳的。他十分向往一個廉潔政府,對巴黎公社建立廉潔政府的根本舉措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從公社委員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職人員,都只能領取相當于工人工資的報酬。從前國家的高官顯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權以及公務津貼,都隨著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33]

馬克思還十分重視“廉價政府”對于人民民主的意義,把它視為“真正民主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公社在建立工人階級的“廉價政府”方面大膽探索,即公社取消了國家寄生蟲的非生產性活動和為非作歹的活動,取消了常備軍和國家官吏制,用人民武裝替代了國家的常備軍,用拿普通工人一樣薪水的公務員替代了原來的職業官僚。馬克思對這兩項措施給予極大的肯定,認為它們使得人們夢寐以求的“廉價政府”成為現實。他說:“公社實現了所有資產階級革命都提出的廉價政府這一口號,因為它取消了兩個最大的開支項目,即常備軍和國家官吏。”[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成武县| 海城市| 饶平县| 云浮市| 四平市| 松江区| 井冈山市| 黑河市| 三原县| 凯里市| 台江县| 新密市| 盐山县| 泸西县| 佛坪县| 盖州市| 盐源县| 新沂市| 手游| 博爱县| 巍山| 蓝山县| 新闻| 财经| 句容市| 黎平县| 个旧市| 历史| 鄂温| 阿拉善盟| 汝阳县| 竹溪县| 泸西县| 甘德县| 陈巴尔虎旗| 宜宾县| 彭山县| 江油市| 全椒县|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