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 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理論來源

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產生和其他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必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正如恩格斯所說,任何一種理論“都具有由它的先驅傳給它而它便由此出發的特定的思想材料作為前提”。[1]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批判吸收前人的相關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應運而生、闊步前進的。

(一)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

作為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思想先驅,盧梭以犀利的筆觸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以豐沛的情感描繪了理想社會的光明,其激進民主主義思想,特別是人民主權學說是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廣大人民的戰斗口號和理論旗幟,被人民當作革命的“福音書”。盧梭的人民主權思想對馬克思的民主思想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意大利學者L.科萊蒂曾指出:如果說馬克思的哲學源出于康德,那么馬克思的政治理論則應追溯到盧梭。[2]

盧梭在其名著《社會契約論》中闡釋了其著名的人民主權思想。盧梭認為,我們每個人都以其自身及全部的力量共同置身于公意的最高指導之下,并且我們在共同體中接納每一個成員作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個參加者將自己的權利轉讓給集體,然而既然每人都是向全體奉獻自己,他就并沒有向任何人奉獻出自己;既然從任何一個參加者那里,人們都可以獲得自己本身所轉讓給他的同樣的權利,所有人就得到了自己所喪失的全部的等價物,以及比自己所有的保存自己的力量更大的力量。人類因社會契約而喪失的是自然的自由,以及對于自己所企圖的和自己所能得到的一切事物的那種無限的權利;他所獲得的是政治的自由以及對于自己所享有的一切事物的所有權。[3]盧梭認為,這一結合的一瞬間就產生了一個道德與集體的共同體,以代替每一個訂約者,所有人的意志融合為一個總的意志——公意。共同體由此獲得了“它的統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意志”。當它被動時,它就成為國家;當它主動時,它就成為主權者。主權是國家的最高統治權,主權不外是公意的運用,而公意則是全體人民的共同意志,公意是永遠正確的,永遠公正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人民在共同體中既是被統治者,又是統治者。國家主權不屬于某一個人,而是屬于全體人民,這就是人民主權。盧梭認為,要使國家主權屬于全體人民,就必須使國家的所有活動受到公意的支配、指導和約束,就必須在全體人民的公意的基礎上制定法律。法律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是公意的行為,“立法權是國家的心臟”,是主權的核心,而行政權是法律的執行者,它是從屬于立法權的。盧梭強調,立法權是屬于人民的,而只能屬于人民。[4]

人民不僅有權創制法律,而且永遠有權改變法律。法律的創制者也必須是法律的服從者,任何人不服從公意的法律,人民就要強迫他服從。

在此基礎上,盧梭提出了人民主權的特點。

第一,人民主權不可以轉讓。盧梭認為,主權體現人民的意志,是公意的運用,是集體的生命。轉讓主權就是出賣意志、自由和生命。

第二,人民主權不能代表。他說,正如主權是不能轉讓的,同理,主權也是不能代表的;它只能是同一個意志,或者是另一個意志,而絕不能是什么中間的東西。[5]盧梭認為,議員不能是人民的代表,他們只能充當人民的“辦事員”。他認為凡不是由人民直接參加的集會制定的法律都是無效的。在這里,盧梭實際上否定了代議制而主張直接民主制。他對英國的議會制進行批評說:

英國人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的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之后,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于零了。

第三,人民主權不可分割。盧梭認為主權代表著人民共和國的統一的意志,這個意志是不可分的。盧梭認為,政府和主權者往往被人所混淆,其實政府只不過是主權者的執行人。

行政權力的受任者絕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們,也可以撤換他們。而且在承擔國家所賦予他們的職務時,他們只不過是在履行自己的公民義務,而沒有以任何方式來爭論條件的權利。[6]

盧梭因此主張通過抽簽普選的方式來產生行政長官。盧梭強調主權的至高無上和神圣不可侵犯,認為任何侵犯主權意志的行為,作為主權者的人民都有權改變它或者用暴力推翻它。

盧梭主張人民主權不可以轉讓,批駁了霍布斯等人的主權可以轉讓給君主的君主制的觀點;主張人民主權不能代表,對代議制進行了否定;主張人民主權不可分割,批駁了洛克和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及其君主立憲的主張。作為人民主權思想的代表和集大成者,盧梭完全否定了長達數世紀的“教會主權”、“君主主權”理論的合理性,揭露了形形色色專制制度的荒謬性,為人民掙得民主、構建憲政國家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他所倡導的人民主權思想具有歷史性的進步意義,這一思想對法國、西方世界,乃至以后的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深深地影響了馬克思。

(二)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理論

馬克思深受黑格爾的影響,正如他本人承認的那樣,他曾是黑格爾的“學生”。從馬克思民主思想形成與發展的角度來看,黑格爾對馬克思影響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馬克思正是從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理論中得到啟發,從接受影響到批判地繼承,再到創立了自己的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理論為其民主思想奠定了哲學基礎。這是馬克思思想轉變和成熟的重要階段。正是在這個階段,通過批判黑格爾的市民社會與國家關系理論,馬克思的民主思想得到最初的闡釋,并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真正民主制”的理想。因此,美國學者薩托利在《民主新論》中指出:假如為了解釋馬克思而回到黑格爾那兒去是絕對不會錯的事。[7]

在政治思想史上,第一個真正將市民社會與國家做出學理區分的是黑格爾。在黑格爾看來,具體的、特殊的個人構成了市民社會及其活動的基本要素,獨立的個人利益是其核心要素,而自治性團體(同業公會等)則構成市民社會及其活動的另一個要素,它是將個人與國家、私人利益與普遍利益聯結起來的中介,有助于克服個人主義,培養公共精神。在黑格爾這里,“需要的體系”構成市民社會及其活動的主要內容。他認為,等級作為一種社會共同體把人們聯系起來,個人在等級中才具有其權利、功績和尊嚴,從而滿足其社會需要。在市民社會中倫理精神源出于特殊性的階段,因而必須要由警察和法院使用強制性力量從外部建立起秩序。正因為這些帶有強制性的國家機關對維護市民社會的生存和秩序是必不可少的,所以黑格爾把它歸入市民社會的構成環節中。而作為普遍性原則之體現者的國家是倫理精神發展的最高階段,家庭和市民社會的法則和利益都必須從屬于它。國家是倫理發展的最高階段,“倫理精神”只有在國家階段才得到了實現,至于家庭和市民社會階段,都不過是國家實現自身,亦即自我顯示、自我說明的過程,國家是這一過程的完成。在黑格爾看來,在古典的古代國家中,普遍性已經出現,但是特殊性還沒有解除束縛而獲得自由。

只有現代國家才做到了這一步,它既強調了獨立的個人特殊性,同時又不脫離普遍性。

現代國家的本質在于,普遍物是同特殊性的完全自由和私人福利相結合的。……只有這兩個環節都保持著它們的力量時,國家才能被看作一個肢體健全的和真正有組織的國家。[8]

黑格爾認為,國家是絕對自在自為的理性的東西,是“絕對的不受推動的目的”。國家是最高的、最后的目的,特殊的個人只能以自己成為國家的一員為其“最高義務”。個人只有在國家中才能實現自由,如果個人脫離國家,就要喪失自由和作為市民的種種權利。基于國家是機體的認識,黑格爾提出了立法權、行政權和王權相結合的政治制度。黑格爾認為立法權代表普遍性,規定和確立普遍物的權力。他認為,立法權本身是國家制度的一部分,國家制度是立法權的前提,因此,它本身是不由立法權直接規定的。[9]

行政權代表特殊性,使各個特殊領域從屬于普遍物的權力。它以普遍利益為其本質活動的目的,以普遍利益為其職業。黑格爾稱政府官員為“中間階級”,并贊揚這個階級集中了“全體民眾的高度智慧和法律意識”。而王權則是代表單一性,是作為意志最后決斷性的、主觀性的權力,把各種權力集中于統一的個人。黑格爾認為,前兩種權力只是在第二種權力(即王權)中才真實地和有效地統一起來,王權才是整體的基礎和頂峰。但黑格爾指出,這并不等于君主可以為所欲為,他也要受法律和咨議的具體內容的制約和束縛。當國家制度鞏固的時候,他除了簽約之外,更沒有別的事可做,可是這個簽署是重要的,這是不可逾越的頂峰。[10]

無疑,在黑格爾的心目中,立憲君主制就是完全合理的制度。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中充分肯定了黑格爾對市民社會與國家的區分,指出:黑格爾覺得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的分離是一種矛盾,這是他的著作中比較深刻的地方。[11]

但馬克思指出,黑格爾在國家與市民社會、家庭的關系問題上弄顛倒了。黑格爾的這種顛倒,使他作不出關于家庭、市民社會和國家的切合經驗事實的理解,也不能正確說明國家怎樣同家庭和市民社會發生聯系。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知道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的分離,但他打算使國家的統一能表現在國家內部,而且要以這種形式實現:市民社會各等級本身同時構成立法社會的等級要素。

因此,馬克思認為,他的愿望是市民生活和政治生活不分離,但實際上,市民社會和國家是彼此分離的。因此,國家公民也是同作為市民社會成員的市民彼此分離的。[12]

正是遵循著黑格爾把市民社會和政治國家相分離的思路,馬克思明確地闡述了自己的民主思想。馬克思認為在沒有獨立的市民社會的地方,是不自由的民主制,而在政治國家淹沒于市民社會的后資本主義時期,市民社會從政治國家收回了本來屬于自己的全部權力,市民社會與政治國家在新的基礎上再度合而為一,它們之間的分離消失了。在真正的民主制中政治國家就消失了。這可以說是正確的,因為在民主制中,政治國家本身,作為一個國家制度,已經不是一個整體了。[13]

在這里,馬克思表達了社會收回國家實現真正民主制的理想。馬克思對黑格爾的批判,顯示了兩者思想的關聯,也顯示了他的思想的黑格爾起源。

(三)空想社會主義的民主思想

空想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之一。在長達300多年的歷史中,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了一系列民主思想,這些思想同樣處處顯露著“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思想”,是馬克思民主思想的重要思想來源之一。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民主思想主要集中在對封建專制和資產階級民主虛偽性的揭露和批判上。

空想社會主義揭露和批判私有制,主張生產資料和全部勞動產品公有制,所有社會成員共同勞動,共同消費,平等地參與社會和國家的管理。盡管各個空想社會主義者所設想的理想社會及其最高權力機構的名稱不一樣,但他們都反對封建專制,主張建立共和國。空想社會主義創始人托馬斯·莫爾在標志空想社會主義誕生的《烏托邦》一書中,通過對烏托邦人政治生活的詳細描述,尖銳地批判和揭露了封建專制制度。他認為現今一切昌盛的國家只是一伙富有者狼狽為奸,表面上代表國家,實際上則是為私人利益打算。國王的會議不是策劃戰爭的各種陰謀詭計,就是策劃各種加強剝削的方法。莫爾抹掉國王身上的靈光,揭露了國王的貪婪和野心。康帕內拉和莫爾一樣,也把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國王和權臣,認為掌握意大利統治權的國王、賢人、功臣、顯貴、圣者都是一伙罪惡的人。他們不學無術,之所以竊據高位,只是因為他們出身于統治階級,或者他們是從統治集團中選出來的。[14]康帕內拉指出,現代世界各國都受著各種各樣災難的襲擊,極端腐敗的現象已經籠罩著全世界。在他看來,這種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必須推翻。在對未來社會政治制度的設想上,空想社會主義主張共和制。英國人約翰·安德里亞1619年發表的《基督城》被譽為“空想社會主義史上的第二顆明珠”。孤島上的小國“基督城”居住著大約400個公民,在政治上是集體領導的共和國。為了防止個人專權,共和國由兩個人聯合執政,分管司法、審計和經濟。二人之下有官員8人,每個官員還有1個助手。所有這些官員,他們領導別人不是靠言辭,而是靠自己的模范作用。英國17世紀著名空想社會主義者溫斯坦萊在其名著《自由法》一書中,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描繪了理想社會的政治藍圖——議會共和國制度。議會是最高權力機關,它組織、管理人民生產和生活;制定和實施保護人民的法律;實行嚴密的監督;組織軍隊,反抗外來侵略。共和國的各級權力機構都由民主選舉產生,為了防止公職人員的蛻化變質,各級機構和所有公職人員必須每年改選一次。卡貝也認為未來社會的政治制度是一種民主共和政體,甚至可以說是一種近乎純粹的民主制度。[15]

在這種政體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權力機關,由2000名代表組成,全國1000個公社每個公社2名,每年改選一次。實行立法和行政分工合作,行政權從屬于立法權。行政工作人員對人民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可以隨時撤換。所有公職人員由人民選舉產生,向選民負責,有一定的任期,可以罷免,都不享有任何特權,不領薪俸和年金。反對封建專制、主張共和制的思想充分體現了空想社會主義民主思想的歷史進步意義。

空想社會主義不僅反對封建專制,而且也把批判的矛頭指向尚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統治。他們認為資產階級政治革命并沒有實現資產階級所許諾的千年理性王國,并沒有改變人民無權的處境,資產階級政治統治是一種變相的專制制度。溫斯坦萊指出,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并沒有改變人民無權的狀況,王權以新的形式存在。他說:

如果看看訴訟程序,就會發現事情同國王統治時期一模一樣,只是改了改名稱罷了。……于是,就形成這樣的情況:一只手用劍推翻了王權,另一只手又借助于舊的國王法律恢復了君主制。[16]

法國空想社會主義的杰出代表布朗基更是猛烈地、尖銳地指出了資產階級民主制的虛偽性。他認為,所謂資產階級民主制不過是10萬個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資產階級代議制政體賴以生存的立法、司法和行政三權分立遭到資產階級的破壞,實際上,“三權分立”只是表象:三權集中在一小撮為了共同利益而結合起來的特權階級手里,正是這種三權的混亂建立了殘酷的暴政;而無產階級被排除在議院之外,由政權的壟斷者選舉出來的議院照舊無動于衷地制定稅法、刑法、行政法,所有這些法律同樣都是為了達到掠奪的目的。[17]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社會矛盾越來越激烈,國家的暴力性質也就暴露得越來越徹底。圣西門認為,資產階級一開始當權就暴露出武力統治的特點和特性,他們是依靠寶劍來建立自己的一切權力的。[18]歐文進一步指出了資產階級政府是少數統治者依靠暴力和欺騙對大多數的和平居民進行壓迫、掠奪的機關。歐文指出,不列顛政府完全是依靠最虛偽和最有害的原則行事,用暴力和欺騙來維持其統治。它經常宣稱“保持人民的持久的福利”,實際上為人民謀利的事一件也不肯做。它的所謂美德本身,就是嚴重的缺德。它的所謂善行,是粗暴的不義行為和欺騙行為。[19]

空想社會主義堅持人民主權,批判封建專制,主張共和制,揭露資產階級國家的殘暴性和虛偽性,提出消滅私有制,把國家變成純粹的生產管理機構,這些思想無疑具有積極意義,對馬克思主義民主思想的形成具有啟發作用。但它的空想性和理論形態的不成熟性決定了其民主觀的歷史局限性,對此,馬克思自然有著清醒的認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卢龙县| 鹰潭市| 长宁县| 平武县| 新沂市| 广灵县| 家居| 乌鲁木齐县| 河津市| 乐亭县| 成武县| 沙田区| 赣州市| 三穗县| 泰顺县| 博罗县| 平定县| 邵阳县| 基隆市| 贵港市| 舟山市| 潮州市| 布尔津县| 宁明县| 淮安市| 呼玛县| 百色市| 石渠县| 临潭县| 通辽市| 巴彦县| 霞浦县| 金门县| 建始县| 林甸县| 万荣县| 香河县| 西城区| 平凉市| 竹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