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前輩們留下的東西!【新書求一切求投資】
書名: 重生學藝,但從相聲無人識開始作者名: 三只藍色本章字數: 2076字更新時間: 2023-11-12 22:43:05
第二天天亮。
天氣比昨日好一點,有陽光的出現,讓人感覺有些暖和。
于是早早的,吳文來帶著徒弟坐著一輛黑車去往天津。
到了天津一路兜兜轉轉來到一個小區,小區建設有些年頭,樓底下全是大爺大媽晨練。
“師父?咱們看親戚嗎?”
“不是,跟著我走就是了。”
吳文來進去小區,小區的樓梯比較窄,還沒有電梯,硬是走了四層才停下腳步。
腳步一停,一把鑰匙出現在他手上,捅進鑰匙孔,一道防盜門就開了。
“??”
周成站在門外,百思不得其解,“師父,您在天津還有房產嗎?您瞞著十幾年?”
“什么房產,你師爺的房子,去世后留給我了,進來瞧瞧吧。”
房子是天津HQ區的一所老房子。
周成邁過門檻不可思議地看著眼前一幕。
屋里電器幾乎沒有太多,但簡單的木質家具不少,桌子、椅子都有,外加一個大頭電視。
大頭電視邊角有些損壞,不知道什么年代生產的。
“過來這邊。”
“哦。”
跟著師父,周成進去了一個三十平米房間,里面竟然擺放著五六個實木書架,書架上全是落滿了灰塵的書籍。
周成有一股直覺,這些落滿灰塵的書籍都是老前輩的東西,不僅僅自己師爺一個人的,是好幾代人的寶貝和傳承。
“老頭的寶貝不少,要看你自己看吧。”
吳文來對書架的書沒有展現多少關心,眼珠子沒瞟一眼書架,只默默找了一張紙擦了一下臟兮兮的椅子后,安穩的坐下。
周成沒管師父的舉動,伸出手無視厚厚的灰塵,眼睛發紅了一般去尋找有關相聲的書,找了一本又一本,不一會兒從書架上面抽出來的書,足夠把一張桌子徹底堆滿。
他太激動了,他雖然沒見過師爺,只時不時在師父口中提到過,但知道怹是一位非常厲害的先生。
厲害到什么程度,他也不清楚,反正師父說很厲害。
曲藝幾門報的老先生,在過去圈子當中更沒有不服他的。
“師父,您怎么現在才帶我來這里?藏得太深了吧,您年輕時候搞情報工作的?”
一顆心臟劇烈跳動,快到嗓子眼。
他不甘心前世大師們的作品在這個世界得不到欣賞,如今看到筆跡、手札、殘本,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
果然老先生們好的東西就應該展露出來,讓更多人喜歡。
“欸?還有鼓曲的?師爺也唱鼓曲?”
在翻找有關相聲書籍時,他偶爾看見一些鼓曲的書籍。
“那當然,過去沒本事吃不了飯,所以什么不得學。老頭好學,跟幾位先生學不少。
你找找看,看有沒有磁帶,老頭當時收集了一些磁帶。”
“還有磁帶?我的天?這得多少年了?”
周成如獲至寶,他就像看見桃子丟了玉米,看見西瓜丟了桃子的猴子一般,巴不得立馬得到手。
找去找去,他終于在一個書架上找到了幾盤磁帶,磁帶上面寫著某某先生的錄制。
但他不敢亂碰,磁帶的壽命沒有多久,生怕受損。
只好好的放著,再去翻看其他東西。
一翻看發現這里對于愛曲藝的人來說,就是一寶庫啊。
一般的書籍沒什么,主要是老先生的遺留物,都是他們一輩子使用過的東西還有記錄和總結下來的東西。
如果年輕人愿意看愿意學,絕對長進不少。
“師爺,太厲害了。師爺在圈子里朋友絕對多吧,五六個書架的書啊,絕對不止他一個人的東西。”
此刻師爺在周成心中神秘感和地位感瘋了一樣的上升,吳文來卻坐在椅子上好笑。
看見孩子這種狀態,很清楚當初帶他進入曲藝是對的,他很愛曲藝,跟那老頭差不多。
可緊接之后的事嘆氣。
“你師爺其實挺不容易,怹不是天津人,是外省一個有錢人家的少爺。
但落魄了,就索性帶著我離開去往當時最繁華的東北。
也不知道怎么倒霉催的,火車坐到半路,錢包被人偷了,我們爺倆渾身上下湊不出一毛錢,無奈之下,只好在天津下車。
一下車,身上真沒錢啊。
但老頭有本事有手藝,平地摳餅對面拿賊,愣是在當地把當天的飯錢給掙了出來。
后來帶著我一打聽,一打聽當地有熟人,就算是落了戶。
還靠著本事進了去曲藝團。
當時進曲藝團夠厲害的,好多老先生都說老頭的本事好,那時候他還年輕,你看看這本。”
吳文來像不是第一次來這里,走到三點鐘方向的書架抽出一個筆記本。
周成快速靠過去,筆記本有些舊和泛黃,邊角還有些卷像是它的主人經常翻閱。
翻開看了看,吳文來注意到潦草但有力的字跡后就忍不住開口。
“老頭曾經學過書,這是怹跟著老先生學習時候自己做的筆記和大綱,不容易,當初老頭每天要走兩個小時的路才能到老先生家。
到家之后,又全程伺候站著聽一些老先生講,一講就是一天。
你要是想學可以看看。”
轉身遞給徒弟,吳文來再抽出一本。
“這本是怹上了歲數說相聲的一些總結,可能對你來說有點幫助,還是我讓他總結的呢。”
說完,吳文來打量一眼書架,又抽出一本。
“這本是出版的書,是怹當時和幾位先生一起聯合出的,能給一些曲藝新人一些幫助,你現在應該用不著,但要拿著就拿著吧,很難找到了。”
“這一本有得說頭了你是師祖留下的遺物,有幾個段子你應該沒見過,記住千萬別弄壞了,所以最好回去抄下來。”
又接過來一本,周成頓時變得小心翼翼起來,仿佛每一本都帶在濃厚的故事。
但他隱約發現不對勁。
這么多東西很重要啊,為什么落了灰,還如此多的灰,顯然不是半個月一個月沒打掃的結果。
吳文來知道徒弟想問什么,“打掃不打掃有什么區別,這些拿出來也不會有多少人在意。當然主要是笑臨社太忙了,沒有時間。”
“那您告訴我啊,我能每周打掃一次來。”
“要早告訴你,也沒多大意義,這些對現時代的相聲幫助并不大,更給不了你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