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審計實務(微課版)
- 田釗平 胡丹主編
- 1762字
- 2023-11-16 18:27:42
二、大數據審計

(一)大數據的概念及特點
大數據是指那些數據量特別大、數據類別特別復雜的數據集,這種數據集不能用傳統的數據庫進行轉存、管理和處理,是需要通過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大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差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主要具有以下五個特點。
(1)數據量大。數據量從TB量級躍升到PB量級,非結構化數據量快速增長。
(2)多樣性。大數據的形式多樣,有很多不同形式,如文本、圖像、視頻、機器數據等。
(3)快速。一方面,數據量增長速度快;另一方面,大數據要求實時分析,處理速度要快。
(4)真實性。數據必須是準確的、可靠的、一致的,具有可追溯性。
(5)可視化。大數據的分析結果往往難以解釋。通過可視化分析工具將大數據轉換成易于理解、易于呈現的圖表,對于用戶理解大數據及其分析結果非常重要。另外,通過大數據可視化分析,用戶還可能對大數據及其分析結果有額外的、更具價值的探索和發現。
(二)大數據審計的概念及特點
在審計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先后出現了賬項基礎審計、制度基礎審計和風險導向審計三種審計模式。以審查賬表上的會計事項為主線的審計就是賬項基礎審計,其審計的起點是檢查賬證表。以內部控制測試為基礎的抽樣審計被稱為制度基礎審計,其審計的起點是了解與測試內部控制。以審計風險模型為基礎進行的審計稱為風險導向審計,其審計的起點是風險評估。
大數據審計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審計模式,是審計信息化的新階段。從審計的角度看,大數據是被審計對象的海量數據集合,包括傳統的財務賬套數據、臺賬明細賬形式的業務數據,以及外部相關聯的結構和非結構化數據。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被審計單位的運行越來越依賴信息化環境,審計工作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般可以認為,大數據審計就是通過大數據技術手段采集審計證據,對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財務、管理等各類數據的真實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綜合審查與評價的活動。
大數據審計具有以下特點。
(1)審計取證更充分。大數據環境下,被審計單位能夠提供更多、更全面的數據,審計單位可以充分利用采集的各方面數據,建立集中統一的被審計單位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審計單位借助大數據分析技術構建審計大數據分析平臺,通過分析“從數據入口到數據庫平臺”的更大范圍的數據,對被審計單位的電子數據進行系統、全面的分析,以及跨部門的綜合分析,從而彌補目前數據分析局限于查找單個問題的缺陷,獲得更充分的審計證據。
(2)大數據可視化技術更有助于審計數據的分析。可視化技術是大數據應用的重點之一,可視化審計分析方式能夠幫助注冊會計師快速有效地交互分析大量的數據,所提供的洞察力有助于注冊會計師更快、更準確地從復雜的被審計數據中發現審計線索。
(3)審計大數據的實時處理和快速分析將得以實現。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審計大數據的實時處理和快速分析將得以實現。
(4)審計結論更科學。大數據環境下,審計證據的獲取、審計報告的形成、審計意見的決策等都可以基于對大數據的分析,這使得審計結論更科學。
大數據審計過程中,防范與控制大數據環境帶來的審計風險非常重要,要確保被審計單位的數據是真實的。為了得到準確、可靠的審計證據,防止大數據環境下的“假賬真審”,大數據審計質量控制是一個關鍵問題。
(三)大數據審計技術
1.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
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是以各種高性能處理算法、智能搜索與挖掘算法等為主要研究內容的數據分析技術,如各類面向大數據的機器學習和數據挖掘方法等。它從計算機的視角出發,強調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和智能挖掘能力。目前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在審計領域的應用仍不太成熟。
2.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技術
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技術是從以人作為分析主體和需求主體的視角出發,強調基于人機交互的、符合人類認知規律的分析方法,目的是將人所具備的、機器并不擅長的認知能力融入數據分析過程中。大數據可視化分析技術是目前審計領域應用比較成熟和主流的技術之一。
3.大數據多數據源綜合分析技術
大數據多數據源綜合分析技術是對采集來的各行、各業、各類大數據,采用數據查詢等常用方法或其他大數據技術進行綜合比對和關聯分析,從而發現更多隱藏的審計線索的一種技術。大數據多數據源綜合分析技術也是目前審計領域應用比較成熟和主流的技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