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品質還是本地低品質
如今,價值呈現“有用”和“有意義”兩極分化的趨勢,模棱兩可的東西正逐漸消失?;钴S在世界各地的日本藝術家——teamLab[17]的創始人豬子壽之用“全球高品質”和“本地低品質”來形容這一點。
這是今后每個人在工作中都必須意識到的問題,在此我想引用豬子壽之在《智族(日本版)》(GQ JAPAN)2014年7月刊上說的一段話來說明。
未來,城市可能分化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在世界上具有競爭力的高品質層次,另一部分則擁有強大的社群。
如今,互聯網使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邊界逐漸消失,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清晰地意識到某項內容、產品或服務來自國內還是國外,而是會在全球范圍內選擇高品質的部分。而且,由于人們是在全球范圍內選擇,所以具有壓倒性的資本厚度。簡單來說,就是人們會在品質上花更多的錢。
即使是在本地范圍內質量很高的產品,如果不能在全球范圍內獲得認可,制造該產品的企業也只能從本地籌集資金。因此,這些產品在品質上投入的資金就會相對減少。久而久之,它們與全球范圍內選出的高品質產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被消費者選中的概率也就越來越小。
另外,互聯網使社群的建立和互動變得更容易,規模也更大。隨著社群的擴大,人們可以從自己所在的社群內選擇內容、產品和服務。
在互聯網普及之前,社群很小,我們很難從社群中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互聯網使社群迅速擴大,大家可以通過社群,從認識的人或者朋友那里選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確切地說,內容、產品和服務是與社群配套的,也就是說,內容、產品和服務是通過與社群配套來提升價值的。
不僅是內容、產品和服務的輸出本身,還包括創造它們的過程、創造它們的企業或人以及社群內的交流等,是這些因素在創造價值。
這些都是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品質之外的價值,也因為具備交流的價值,所以在品質方面,人們的要求相對沒有那么嚴格。同理,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價格相對其品質來說稍高一點人們也能接受。
此外,因為社群的存在,通過社群提供內容、產品和服務的人也能感受到參與社群的樂趣,所以在某些情況下,社群內提供的內容、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會比市場上便宜很多,甚至是免費的。也就是說,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以是非經濟模式。
另外,從事高品質相關工作的人大多必須在全球范圍內不斷取得勝利,因此會面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工作節奏也會更快。而且,由于全球形成了統一的市場,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必須輾轉于世界各地。
(略)
隨著本地低品質的內容、產品和服務的消失,世界將逐漸分化為全球高品質無社群模式和本地低品質社群模式。二者沒有交集,反而會在分化的過程中分別增強對社會的影響力。
無論如何,為了今后的生存,我們應該從這兩種模式中選擇一種,要么選擇全球高品質無社群模式,要么選擇本地低品質社群模式。
也就是說,豬子壽之指出,要想生存下去,我們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追求大眾普遍認可的高品質,要么在社群內獲得熱烈支持,成為品質雖然不那么高,但是大家會因為是熟人制作所以想要購買這些產品,現在不存在模棱兩可的選擇。
如果選擇前者,就必須依靠壓倒性的金錢優勢和人才力量在競爭中取勝。如果不以此為目標,就必須通過過程和社群來彌補品質上的不足,并讓參與者感受到樂趣。各位讀者,你們更青睞哪一種模式呢?
當然,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它取決于企業和個人設定的目標。如果以后者為目標,那就需要正確理解過程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