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現實就是這樣》:我們這個“心不在焉”的世界

早晨5點30分,你的鬧鈴響起。

當然,這不是常規的鬧鐘,而是你在自己的手機上精心挑選和設定的鈴聲。

也許你會按下貪睡鍵,但你更有可能會關掉鈴聲,并立即解鎖手機看點兒什么,盡管你還不確定是什么。

它可能是你前一晚看的賽事的比分,當時你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但你很可能并不是在特意尋找什么,你只是在看手機。

你打開社交媒體,看看里面有什么,瀏覽幾個帖子,然后快速轉向電子郵件,因為你剛剛想起自己在等一位客戶的郵件。

當你開始瀏覽收件箱時,另一樣東西吸引了你的眼球。這是一封你的老板發來的電子郵件,詢問你一直在做的演示文稿的相關情況。這是一個很容易回答的問題,所以你就從床上坐起來,抓起眼鏡,迅速進行回復。

你返回收件箱,試圖回憶你最初要找的是什么,然后發現你的老板幾乎立刻進行了回復。她已經起床工作了,這讓你有了一絲愧疚感。當然,她可能也是在床上發的電子郵件。這就是我們平時的樣子。

你看了她的回復,她問你今天能不能見面。你迅速查看日程表,發現你今天可以和她見面。這時,你注意到自己忘記了稍后要與一位新客戶通電話。

你迅速切換回電子郵件,搜索你與該客戶的最后一次溝通,以“恢復你關于這次會面的記憶”。忽然,你感到了些許恐慌,因為你忘了就這次會面向你的老板做出回復。在迅速回復老板、表示你可以和她見面之后,你才想起最初打開電子郵件是為了尋找其他東西。

最終,你找到了你要尋找的東西,快速瀏覽了一遍。你不必回復,但你決定迅速發送以下內容:“謝謝你的郵件。我會快速瀏覽一遍,稍后給你答復。”

你的鬧鈴是早上5點30分響起的,現在距離你醒來已經7分鐘了。你又去看老板的電子郵件,以確認會面時間,并將它排進你的日程表。這件事完成之后,你因完成了一件事而舒了一口氣,然后又迅速回去瀏覽社交媒體。畢竟,你需要從你所做的所有工作中抽出身來,喘口氣,歇一歇。

你花幾分鐘時間瀏覽信息。一位朋友分享了一篇看起來很有趣的文章,于是你開始閱讀這篇文章。讀到一半的時候,你注意到了時間,現在你已經落后于日程表了。

快速淋浴過后,你開始尋找想穿的褲子,并且在想為什么你連自己最喜歡的鞋子在哪兒都想不起來了。

你最終決定穿“另一套衣服”。但在此之前,你的衣櫥已經一片狼藉,五斗柜半開著。在你發誓稍后加以整理之際,你意識到自己落后于日程安排更多了,于是,在一邊煮咖啡一邊將狗放出來喂食的時候,你開始尋找一頓快捷的早餐。

匆忙之中,你開始對這一天感到焦慮,并決定再次查看你的手機,看是否還有其他需要你為之做好“準備”的事情。

我現在可以停下來了嗎?

我知道上述情況聽起來很熟悉,因為某種類似的情況,幾乎每天早上都會在我認識的所有上班族的家中上演。

接下來我們來做一次思考,這次思考意在理解和應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作用的各種力量,這些力量形成了噪聲,并分散了我們對自己所渴望的生活和工作的專注。

這種噪聲有些來自外部,但其中最響亮的噪聲往往來自內部。

在這次思考后,我們將找到機會利用這些力量以達到自己的目的。我們將利用簡單決策的力量重新獲得刺激和回應之間的距離,并將我們的注意力引向最重要的事物。

在每章的結尾,我會留下一些我的想法供思考。

我希望它們不僅能幫助你認識到這個“心不在焉”的世界里的各種挑戰,同時還能幫助你形成一種有效的方法,助你應對這些挑戰。

紅點反應

我的生意伙伴克里斯·布羅根(Chris Brogan)說過一句話:“發電子郵件是向他人傳遞日程安排的完美方法。”

但完美方法不僅僅是發電子郵件,還包括我們在手機、平板電腦和其他電腦上接收每一個通知。

我們的各種設備上的叮叮聲、嗡嗡聲和廣告橫幅把我們控制得死死的。我們用于溝通的大多數軟件的默認設置是一有新情況發生就讓我們知道。在工作中,我們已經開始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我們需要時刻準備好做出回應并有空閑時間,因此我們允許源源不斷的干擾行為奪取我們的注意力。

現實情況已經到了這樣的地步:即使什么都沒有發生,我們也會本能地查看屏幕上的小紅點,看它是否正在告訴我們某人做了某事、某地發生了某事。

我們對紅點的反應使我們的生活處于持續的警戒狀態。我們的反應是那么迅速,那么順應本能,結果是,我們在刺激和回應之間幾乎沒有留下任何距離。

如果你在一家擁擠的餐廳里待過,就會發現,坐在鄰桌的某個人收到了一條短信,在你聽力范圍內的每個人都會拿起他們的手機,查看是不是自己收到了短信。

我自己也這么做過,即使我知道我聽到的聲音和我的手機鈴聲不同。

當然,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們在四處奔波的過程中,真誠地試圖找到刺激和回應之間的距離。我們每天都在追尋它,但它從未變成現實。

我們已經接受了人們的慣常行為,允許每一個我們認識的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打擾我們。

我們不給自己時間去定義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們無法選擇我們想要的信息傳遞方式和傳遞時間,也無法選擇哪些通知想要瀏覽,哪些通知應該過濾掉。

我們沒有認識到,我們有能力將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引向重要的事情。

當然,我們喜歡將自己的這一疏忽歸咎于技術。技術當然有它的責任,但即便有技術的影響,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做出選擇的空間。

也許我們還可以讓技術為我們服務。

過量的選擇

我們每天都被各式各樣的選擇淹沒。

營銷人員以“我們正在讓自己的人生個性化”為幌子提供這些選擇。他們宣揚的觀點是,這些選擇讓我們得以塑造自己的身份。我們選擇的品牌是一個外在聲明,它表明了我們所屬的群體。

但有一個關于我們的有意識行動的假設。該假設認為,這些選擇和特征營造了一種控制的錯覺。

但是,從雜貨店里的哪種咖啡到哪種口味的意大利面醬,單單是大量的選擇就能讓人疲憊不堪。

擁有這么多選擇的諷刺意味是雙重的。

第一,面對這么多選擇,我們陷入了困境,最后反而沒有做出任何選擇。

第二,同時更為常見的是,面對這么多選擇,我們選擇了快速和便捷,而不是細致周到和目的明確。

簡而言之,更多的選擇導致我們選擇不當。

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容易做出不那么好的選擇。這甚至不是營銷人員的錯,也許他們錯就錯在試圖利用我們時間緊迫和不堪重負的狀態。盡管這兩種原因在本質上是事實。

這是因為,在面臨可能做出的決定之前,我們沒有定義對我們而言什么是好的選擇。

而且,我們已經開始接受這樣的觀念,即我們的購買行為確實是一種定義我們作為個體的自我意識的手段,比如說,我們已經提前確定了我們是那類穿某一特定品牌鞋服的人。

但是,當我們面對折扣鞋的誘惑與信用卡上的剩余額度時,我們會錯誤地選擇消費,而不是存錢。

這并不是對盛行的物質主義的嚴厲抨擊。當我告訴你我喜歡新鞋時,請相信我。

相反,這是一個對這一批評過程加以翻轉的呼吁。

這是一個對你自己和你的價值觀加以定義的呼吁。

這是一個呼吁,它呼吁你立足于自己最想創造的生活,并將這個呼吁作為一個過濾器,用以做出符合你的愿景和價值觀的決策。

時間與價值

我們以自己的利益為賭注聲稱自己沒有時間,卻非常樂意沉溺于一整季一整季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1】(The Marvelous Mrs.Maisel)。

我們的消費習慣也不符合我們的長期目標,或者說不符合我們的短期現實也是常有的事。

近78%的美國人儲蓄不多或壓根沒有儲蓄,僅靠工資生活[3]。他們背負了大量債務,沒有能力應對突發事件。

這些現實情況有可能導致壓力和焦慮。然而,我們不斷做出使壓力和焦慮循環延續下去的決策。更新更好的汽車、船只、房屋,是的,甚至我們的手機等各式各樣的消費,讓我們背負了過多的債務。

我最近和兩個人進行了同樣的談話。一個是我16歲的兒子,另一個是一名成功的首席執行官。

兩人都不明白升級手機的流程。具體而言,當你的移動運營商告訴你,你“有資格升級”,他們實際上是在告訴你,你有資格申請1000美元的貸款。相應地,他們會趁機以每月50美元的額度在2年內向你發放這筆貸款,這樣你就可以擁有最新款的手機。

這就是我們的決策與目標不一致時所發生的情況。

這就是我們將購物作為一種定義自身身份的手段時所發生的情況。

這就是你的注意力所具有的價值。

更重要的是,這就是你的心不在焉和不知所措所具有的價值。

當各家公司為你提供便利時,對你而言,喘口氣,找到空間,然后做出決定,或許是個好方式。

以防你認為這一建議是某種針對消費主義的激烈批評,我決定最近對我的手機進行升級。

各家公司確實讓事情變得容易了,但我還是喘了口氣,只是想來確定這是真的。

調整你的節奏

對許多人來說,日常生活的需求和混亂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空間讓我們有掌控感。我們的人生似乎總是跳出了以往常規的節奏。這或許就是為什么我們“渴望昨天”——感謝保羅·麥卡特尼【2】(Paul McCartney)。

總有那么一些時候,生活似乎有一種我們可以依靠的節奏。這種節奏讓我們知道自己應該期待什么,并幫助我們度過每一天。

就像任何事情一樣,這種節奏有時也會不同步。并不是說哪個節拍被跳過去了,而是因為百種其他“樂器”的聲音變得容易聽見了,真正清晰的節奏已被“要求”的雜音和高音量的“干擾”所吞沒。

但清晰的節奏依然存在。

它出現在各個季節。不一定是自然界的季節,甚至不一定是用節假日衡量的季節。但我們可以確定,它出現在人生中事情進展順利的那些時刻。

以上情況有很多原因。有時這似乎完全是偶然的。我們可能會認為這是星星以某種方式排列的結果。

就像我們意識到周圍環境和力量的影響一樣,重要的是尋找我們成功的線索以及我們在選擇設定節奏方面的作用。

我們的人生和工作生涯已經交織在一起。這兩者的持續連接讓我們幾乎沒有空間可以安靜地從一件事轉移到另一件事。界線已經模糊不清,導致我們覺得自己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遭到了欺騙,連自己下一步該做什么都無法真正掌控。

我確信我們每天消耗的信息量正在縮短我們的生命。這種縮短生命的進程可能很慢,但我們為了“保持消息靈通”或娛樂而點擊的文章,正在用沒什么價值的內容占用我們寶貴的時間。

把你在過去6個月里花在閱讀各種評論上的時間加起來,是一天一個小時,2個小時,還是更多?

如果你決定收看你最喜歡的節目或閱讀你的朋友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文章,這本身并沒什么不好。

但我們不是在做決定,我們是在做出回應和為自己辯護。

幾年前,一位名叫佛朗哥(Franco)的客戶來找我。

大家都說佛朗哥是一位成功的銷售人員,他有時還被認為是所在公司的頂尖銷售員,他為他的家人提供了非常優越的生活。在外界看來,他的生活相當不錯。

然而,佛朗哥飽受懷疑、焦慮和沮喪之苦。當時,他有頑固的拖延癥。但與此同時,他聰明過人、魅力四射。你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他是一個你會信任的人,你很快就會把你的生意交給他。

佛朗哥還是一個如饑似渴的讀者。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是如此。他狼吞虎咽地閱讀頂級營銷人員和銷售大師的書籍和博客文章,總是在尋找新的想法或建議。

我們開始合作時,我很快就被他的魅力所欺騙,當然,也稍稍被他表面的成功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所誤導。我們最初談得起興,他向我提了很多問題,征求我對他剛剛讀到的一點最新建議的看法。

但隨著我們繼續合作,我發現,很明顯,阻礙他前進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不斷想要獲得下一個主意。

他的行動前后矛盾。就工作效率而言,他每時每刻都處于起伏不定的不穩定狀態。

但聰明、有魅力且善于打拼的人似乎最終總能找到辦法把事情辦好。當然,他們也總有做不到的時候。

最終,職場上順境和逆境的交替循環使像佛朗哥一樣的人們疲憊不堪。特別是在一個人的收入來自他所創造的業務時,這樣的起起落落會以焦慮形式產生喧囂的白噪聲【3】。一開始是輕柔的嗡嗡聲,后來變成了乏力的拖延回聲。

佛朗哥遇到的其中一個挑戰是他的好奇心缺乏目的或立足點。

他已經說服自己相信閱讀就是工作。

他渴望吞下他能找到的每一個關于銷售和營銷的建議和竅門,這種行為感覺就像是在做研究。但他所有的研究都沒有得到持續的應用,他也沒有對研究結果進行衡量的辦法。

由于他有拖延的傾向,他只是在用這些研究尋找一個快速的解決辦法而已。

真正不幸的是他不信任自己。他從來沒有花時間去接受自己的個人技能組合。相反,他指望自己能在困難面前借助學習外界的技巧把事情完成,但從未找到一種持續運用自身技能的方法。

在我們的一次談話中,我告訴他,他不能再閱讀任何東西。

我知道這是一個多么古怪的建議。

但在這種情況下,閱讀是一個避免執行的借口,它成了一種逃避。他把閱讀當作學習或研究。他覺得他正在投入自己的“一萬小時”【4】。

實際上,他所做的是閱讀那些已經完成工作之人的故事。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4](Malcolm Gladwell)提出的“一萬小時”這個概念不僅僅是一個數字,也不是指為了獲取信息而閱讀。

它是指你在練習一項技能的過程中刻意追求精通。與技能練習同樣重要的步驟是整合你所學的知識并將其融入行動之中。

佛朗哥對信息的不斷追求不僅影響到了他的職業生涯,他對分心之事的追求也使他無法享受天倫之樂,甚至無法享受自己的人生。

當然,不閱讀并不能解決問題,數字產品齋戒同樣如此,但我們必須在信息發送之際對其加以控制。阻止信息流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

如果我們在一起工作,我問佛朗哥的問題可能與我問你的問題是一樣的:看起來怎么樣?

特別是,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看起來怎么樣?

佛朗哥的問題和他的順利時刻有關。

這是關于他的順利時刻。

在佛朗哥的案例中,我要求他寫出他在獲得最優質客戶時的銷售流程。

我想讓他寫出他的方法,如果他按照這個方法循序漸進,他極有可能完成銷售。有趣的是,他從來沒有想過他也許會擁有自己的可復制的銷售方法。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我們習慣于問自己:然后會發生什么?

當他開始描述每一個步驟時,他就不得不問自己:然后會發生什么?

我們一起回顧并完善了他的流程。

我們將各個步驟結合起來,讓事情變得更加高效。

他當時的任務是只專注于始終如一地執行他的方法,而不是從外界尋找新的建議或竅門。他不再閱讀(至少一段時間內如此)。

幾個月后,佛朗哥開始因為自己的表現而獲得獎勵(和獎金)。他的老板注意到了這一變化。公司里的同事們向他求教,無論是經驗豐富的銷售人員還是相對而言的新人,都向他尋求方法上的建議和指導。

他受邀代表公司出席國際會議,并最終啟動了一項新的業務——指導其他銷售人員使用他的方法。

由于他無窮的好奇心,我無法永遠阻止他閱讀和吞下大量關于銷售和營銷的信息。

現在,不同的是,他選擇有目的地尋找信息和見解。他對自己的使命、價值觀以及自己完全掌控的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他可以根據這一理解把新的見解和自己的方法結合起來。

確立一種意識,明白我們是誰以及是什么讓我們獲得成功,遠比尋找新的建議和竅門以填補由我們的失敗所造成的缺口來得有力。

被吸引的注意力

盡管我們不能把紅點的吸力完全歸咎于技術,但毫無疑問,我們還沒有遇到過哪一種事物與強大的紅點具有相同的吸引力。

軟件公司采用無數心理戰術以吸引并占據我們的注意力,而且這些公司有充分的理由。

我們在一款應用程序上投入的注意力和時間直接轉化為這些公司的利潤。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這些公司給你的注意力賦予了價值,你是否會和這些公司一樣珍視你的注意力?

當然,在此之前,電視和報紙的情況也一直如此。約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是一位標題大師,他很早以前就懂得“點擊誘餌”這一概念。【5】

如今,各種信息的傳播方法要復雜得多。我們能夠獲取和消費信息的速度已經徹底改變了這個游戲。

我們在收到通知的那一刻就抓起手機,想看看誰為我們的帖子點贊或者留下了評論。而當我們打開應用程序時,可以肯定的是,我們會在那里停留一段時間,陷入注意力旋渦,哪怕我們正在做完全不同的事,甚至可能是在寫一本書。

我們都做過這種事。我們甚至都不確定一開始為什么會打開應用程序,然后突然就已經在滑動和點擊屏幕了。

每一次點擊都會讓我們陷得更深。我們閱讀的一切都需要更多時間。

不幸的是,事情并沒有就此止步。甚至我們在關閉應用程序后,還會把揮之不去的想法帶入與朋友和家人的談話中。雖然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聽起來很美好,但又有多少時間是花在以這樣的句子開始的談話上:“你看到那件事了嗎?”“你能相信嗎?”或者“你聽說了嗎?”。

這些談話往往不是關于如何和我們的朋友或家人建立有意義的聯系。

這些談話也并非植根于個人的成長,或向前推進我們的商業目標。

并不是說這些談話沒有樂趣或娛樂性,但它們也確實不是非常有用。

老實說,這些談話并不是關于文章的內容和你對觀點的看法,我們進行這些談話,只是在對標題做出反應。

被刷屏奪走的時間

近年來,各家公司已經開始提供個性化的“刷屏時間”報告,內容是我們花費在手機上的時間。我每周都會收到一份摘要,內容是我如何利用時間以及哪些應用程序最吸引我的注意力。

當我們刷屏時,2個小時就這么輕輕松松地過去了,這一事實真是令人震驚。

當然,我們的平均刷屏時間消耗要高得多,但這里有一些需要思考的數學問題:

182天,每天花2個小時,加起來就是364個小時。這相當于6個月里的15天。

我們每年花一個月的時間消費信息,而這些信息很可能不會給你或你的企業帶來任何有意義的幫助。

更多驚人的數字

在一年之中,我們花費728個小時點擊標題或在刷屏時瀏覽這些標題。

我們每天工作8~10小時(大致如此),我們每年花在點擊標題或瀏覽這些標題的時間就是91個工作日。

728/8=91.

大多數人每周工作5天,我們每年的刷屏時間就是18.2周。

91/5=18.2.

這相當于我們放棄了一年中超過35%的工作時間。另外,我提到過每天2小時遠低于平均水平嗎?

“是的,真令人沮喪,羅布。”

我對此表示遺憾,真的很遺憾。

而且我知道,保持消息靈通或進行研究是有正當理由的。而娛樂就是使用技術的一個絕佳理由。

但如果你像我一樣,心中對“浪費時間”的界限就會變得模糊不清。

我們很容易忘記時間,并不知道自己正在讓多少時間溜走。

我們并沒有刻意尋找信息以促進自身的成長或幫助我們解決某個問題。我們只是在隨機消費,接受別人給我們的東西。

畢竟,這樣的東西被稱為“飼料”。

事情不一定非得如此。

給自己空間

這些工具和平臺可以根據我們的喜好定制。而我們的工作是確保它充滿了為我們服務的信息和資源。

我曾與許多感到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交談過。這些人都是聰明人,擁有良性發展的企業。但他們正在經受被海量信息轟炸的疲勞。我們的頭腦因負荷過重而疲勞,是因為我們不給大腦時間和空間對它每天接收的信息進行分類和整合。

看看那些數字

當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資源時,就很難做出改變。盡管這可能令人沮喪,但控制局面的一種方法是好好看看上文那些有關注意力不集中的數字。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種癥狀,它表明有其他東西在起作用,有時候可能是一些合理的分心因素。例如,家人的一場疾病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損失。

然而,我們常常允許噪聲左右我們的時間。我們正在將使人分心的因素作為“世道”加以接受,而實際上我們不必這樣做。那么,我們該如何做?

首先要清楚我們是如何利用我們的時間和資源的。

走出內疚的陰影

像這樣的近距離觀察著實讓人害怕。

我們知道這么做看起來可能并不是多么合適,而且我們很容易開始責備自己。

在這里,我想提一句羅賓·麥羅林·威廉姆斯【6】(Robin McLaurim Williams)在《心靈捕手》【7】(Good Will Hunting)中說過的話:“這不是你的錯。”

你多多少少存在過錯,但確切地說,眼下這樣自怨自艾并沒有幫助,不是嗎?

我總是善于將內疚像枷鎖一樣帶著四處走。我非常清楚我是如何“把自己弄成這樣”的,但糾纏于此對我并沒有太多好處。說老實話,這是在浪費更多的時間。

然而,直面你身處的位置,是找到一條通往你向往之地的道路的最佳方法。

我們不能沉溺在內疚之中,必須向前邁進。如果你想讓事情有所不同,消費更多的信息不大可能成為解決問題的辦法。

當然,如果你無法輕松地擺脫內疚,這么做可沒那么容易。

花片刻時間適應這種情況。

你是否每天早上都有那種不堪重負的感覺?

你是否在佛朗哥的故事中看到了自己?

紅點反應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鳴,導致你真的拿起手機來看到底有多少個紅點?

我過去如此,現在有時依然如此。

我想讓你知道,我與你一樣都面臨這個挑戰,沒能幸免。我天生不那么具備條理和效率。我每天都用我現在與你分享的想法、方法和系統【8】來馴服讓我自己分心的事物,它們就像魔鬼。

行動小貼士

如果你能阻斷一半進入你大腦的干擾事項,會怎么樣?

這些干擾來自何處?

用接下來的24~48小時認識并注意那些你允許進入大腦的東西。

注釋

【1】美國的一部系列家庭喜劇,截至2019年年底已播出三季。——譯者注。

【2】甲殼蟲樂隊于1965年發行了由成員保羅·麥卡特尼作詞、作曲和演唱的《昨天》(Yesterday),這是一首巴洛克風格的流行歌曲。——譯者注。

【3】白噪聲是指功率譜密度在整個頻域內均勻分布的噪聲。所有頻率具有相同能量密度的隨機噪聲均稱為白噪聲,在文中喻指一類干擾,它們開始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最終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譯者注。

【4】這個概念來自“一萬小時定律”,該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Outliers)一書中指出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譯者注。

【5】約瑟夫·普利策,匈牙利裔美國報刊編輯和出版人,他是美國大眾報刊的標志性人物,也是普利策獎和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的創立者。——譯者注。

【6】羅賓·麥羅林·威廉姆斯,美國喜劇電影導演和演員。——譯者注。

【7】《心靈捕手》是1997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勵志劇情電影。——譯者注。

【8】“系統”在本書中指可復制的做事方法。——編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益阳市| 阜城县| 岐山县| 延庆县| 隆昌县| 抚远县| 双流县| 岢岚县| 武冈市| 托克逊县| 东安县| 股票| 云浮市| 金平| 恩平市| 陕西省| 太康县| 横山县| 桦川县| 沅陵县| 牙克石市| 韶山市| 琼海市| 武胜县| 拉萨市| 鞍山市| 龙泉市| 林州市| 保康县| 高州市| 石城县| 高碑店市| 凤城市| 彭水| 新和县| 札达县| 安岳县| 阜宁县| 丰镇市| 广元市| 七台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