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而恰當的管理
管理者(executive)背負的首要期望就是做好正確的事(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準確地說,他被期望有效(effective)。體力勞動只講效率(efficiency),也就是只關注他們正確地做事(to do things right)的能力。[15]
——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55周年新譯本)》
企業要想持續獲得成功,最佳的途徑就是通過管理層實施正確而恰當的管理。正確的管理是不斷地提高效能,恰當的管理是基于效能而匹配恰當的效率,并不斷提升生產力的水平。
管理有沒有對錯和好壞之分?我的觀點:管理既有對錯,又有好壞。1966年德魯克率先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區分了效能和效率:效能(effectiveness)意味著完成正確的事,效率意味著把事做正確。被譽為歐洲德魯克的管理大師弗雷德蒙德·馬利克(Fredmund Malik)也推崇管理有對錯和好壞之分的觀點,并根據德魯克關于效能和效率的定義確定了判斷依據:管理正確和錯誤的判斷依據是效能,好與不好的區分依據則是效率。[16]這也是本書判斷管理對錯和好壞所遵循的依據。
我創建和倡導的簡效?管理模式強調的管理的正確和錯誤、好與不好,不是從道德、法規層面或個人認知和價值觀的層面上來判定的,而是從效能或有效性(effectiveness)以及與目標的匹配性的層面來的。
據我的觀察:大部分人認同管理有好壞之分,而不覺得管理有對錯之分,管理的好壞用結果達成與否及效率高低來判定。也有人認為管理有對錯之分,用方向正確與否來判定。
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對效能或有效性的定義是: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對此,一般都譯成“做正確的事”,也有譯成“做好正確的事”的。其實“做正確的事”還不完整,“做好正確的事”也未必符合德魯克的本意。本人推崇的譯法就是“完成正確的事”:一方面是做正確的事,另一方面是完成它(做出結果)。“完成(做出結果)”是中性的,“做好”則在語境里自帶“褒義”。完成正確的事,未必需要有“多好”。
例如:M企業經過分析,預測到某種趨勢,從而開發了一種全新產品去創造一個新市場,這是正確的事。但新產品未必穩定,成本也可能很高。客戶雖然接受了新產品,但意見也不少。這些都不符合常規意義上的“做好”,但完全符合德魯克說的“get the right things done”(完成正確的事)。
蘋果公司當年開發個人計算機市場時,符合“完成正確的事”,但產品和相關方面做得并不好。IBM后來“補位”,彌補蘋果公司做得不太好的地方,也在行業里占有一席之地,但并沒有影響蘋果個人計算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因為“完成正確的事”之后,蘋果又堅持“把事做正確”,逐步改善了自己做得不太好的地方。
不管是“完成正確的事”,還是“把事做正確”都會有個“結果”。如果用結果與目標的匹配性去判斷,說好壞可以理解,又如何說明對錯呢?假設用是否有效能判定對錯,那么這里還需要進一步解讀德魯克所定義的“效能”。我在教學和實踐中創建了模型如圖1-3所示,四個要素都滿足了才能叫“有效性”或“效能”。

圖1-3 效能模型
首先,必須有結果(result),結果本身是中性的,結果是過程的產物。
其次,結果是組織需要的績效(performance),這個是對應衡量目標(objective)的。與目標的匹配性也是本書倡導的管理好壞、對錯的評判依據。
再次,這個結果是組織的一種成就(achievement),直接或間接地為組織所需的成果做了貢獻。
最后,這個結果必須滿足客戶的需求,因此而滿意的客戶貢獻了組織最終需要的經濟成果。
這四個條件都滿足了,才能叫“有效性”或“效能”。
簡單來說,正確的事必須是以市場為驅動、以客戶為中心的。
我們再來看一看德魯克關于“效能”(原書中是“效力”,作者認為“效能”更準確)和“效率”的精辟論述:效率專注成本,效能關注的是產生收入、創造市場、改變現有產品和市場的經濟特征的機會。就算是最健康、最具效能的企業,也可能因為效率差勁而破敗。但如果效率最高的企業把效率用來做錯誤的事情,也就是缺乏效能,那么它就無法生存,更不可能成功。再高的效率也不能讓過時的產品制造商生存下去。效能是基礎,效率則是成功之后繼續生存的最低要求。[17]
回到前文提出的“管理的對錯和好壞之分”的問題。德魯克沒有直接如此劃分,但他確實說過:管理的對錯(right or not),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是繁榮發展還是衰敗垮臺。[18]下面我用圖1-4再簡單有效地區分管理的對錯與好壞。

圖1-4 管理的對錯與好壞
第1象限,有效能(正確)、效率(好),是正確而恰當的管理。高效能、高效率是管理永無止境的追求。
第2象限,有效能(正確),但沒有效率(不好),雖然有遺憾,但是比第3象限和第4象限好,是可以改善的管理。
第3象限,沒有效能(錯誤),也沒有效率(不好),是立即要放棄的管理。
第4象限,沒有效能(錯誤),但有效率(好),危害最大。方向不對,效率越高,錯得越多,往往容易造成可怕的災難性后果。這種組合要特別注意,容易被誤以為是好的管理,要及時發現并放棄它。
效能是基礎,效率則是成功之后繼續生存的最低要求。效率關注的是成本和努力(effort),未必越高越好,要以不斷提升生產力為基礎去匹配恰當的效率。所以,簡效管理模式倡導的是“正確而恰當的管理”。“正確”突出的是“效能”,強調的是“完成正確的事”;“恰當”對應的是“效率”,強調的是“把事做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