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長安城兄弟訪名流
- 詩魔白樂天
- 碣石頑童
- 3352字
- 2015-01-29 12:28:08
樂天急于到京都去看看。吃了早點,樂天帶上自己的詩卷,叫上哥哥幼文,一同到京都去。
這渭村離京都不過百把里路程,加上馬車跑的是馳道,一路飛奔,兩個時辰就到了。
這長安城就是隋朝的大興城,始建于隋文帝開皇二年,由隋朝著名建筑師、工部尚書宇文愷精心設計修建,作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為都城,出于“長久安泰”的意思吧,將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并不斷修建和擴充。長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陽城和東魏北齊鄴南城的優點,利用了當地“六坡”地形特點,由外郭城、宮城和皇城三部分組成。
外郭城東西長近二十里,南北寬近十七里。是唐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十五個城門,東墻由北向南有通化門、春明門、延興門,南墻由東向西有啟夏門、明德門、安化門,西墻自北向南有開遠門、金光門和延平門,北墻中段即宮城北墻,宮城以東有丹鳳門,宮城以西有芳林門、景耀門和光化門,玄武門和安禮門與宮城共用。
明德門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位于長安城的中軸線,朱雀大街的南端,規模宏大,是長安城最大的門。門址東西長十五丈多,南北進深近五丈。有五個門道,每個門道寬近兩丈。門道間的隔墻厚近兩尺六七。門道兩側有排柱柱坑,每排十五個,東西對稱。各門道中部都有門檻,用青石制成。
外郭城內有南北向大街十一條,東西向大街十四條,街道十分寬闊,其中明德門內朱雀大街寬達四十多丈。兩側有寬一丈、深約六尺的水溝。城內大街把郭城分為一百一十坊,朱雀大街以東五十五坊為萬年縣,朱雀大街以西五十五坊為長安縣。
朱雀大街兩側四列坊有東西門和一條橫街。皇城東西兩側的六列坊最大,有東西南北四門和十字街將全坊劃為四個街區,又有小巷將全坊分為十六個小區。坊內是居民住宅、王公宅第和寺觀,史籍記載佛寺一百多處,道觀三十多座,西域大食寺兩座,還有五座回教寺院。著名的寺院有慈恩寺大雁塔、薦福寺小雁塔,還有大興善寺、青龍寺等。坊有坊墻,坊門早啟晚閉,設專人防守。
在皇城東南和西南的外郭城內設有東西兩市,隋代將東市稱都會市,西市稱利人市,兩市面積各占兩坊之地。市內有兩條東西和南北大街,構成“井”字形街道,市周圍有夯土圍墻,四面各開二門。市內九個區,每區四面臨街店鋪是長安手工作坊和商業店鋪的集中區域。
宮城是供皇帝、皇室居住和處理朝政的地方,包括太極宮、東宮和掖庭宮,南北長三里,東西寬五里多,位于長安城北部正中央。宮城正南門為承天門,有三個門道,門基鋪磚或石板。宮城北面有玄武門。
皇城又名“子城”,位于宮城的南面。皇城內是中央官署和太廟、社稷。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北與承天門遙相對應,南接朱雀大街,直達外郭城的正門明德門,是全城的中軸線。
這時候樂天兄弟已經到了明德門的前面,樂天第一次站在長安城的大門外,心中不免肅然起敬,這皇城在普天之下的人們心中是多么神圣!
樂天又想,自隋朝在這里建都以來的數百年間,不知有多少飽經磨礪的學子從這里走出了一條輝煌的仕途,從這里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衣錦還鄉。樂天想,不知我白樂天是否也能從這里走向輝煌?
幼文已經到過這里許多次,對于這京都,他早已是熟門熟路。幼文帶著弟弟從明德門進入外郭城,沿著朱雀大街徑直向進入皇城的朱雀門走來。這朱雀門是皇城的正門,皇城里面就是人們常說的“朝廷”,中央官署都在那里。幼文帶著樂天從朱雀門進入皇城,他們要在那里找到一個人,他就是當朝的著作佐郎顧況。
這顧況乃是當時的著名詩人、畫家、鑒賞家。字逋翁,自號華陽真逸,浙江海鹽恒山人。至德二年登進士第。建中二年至貞元二年﹐韓滉為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時,曾召為幕府判官。貞元三年為李泌薦引,入朝任著作佐郎。
樂天的父親曾跟顧況有交往,所以在樂天來京都之前,就特別向樂天囑咐,到京都以后去找一找這位文壇宿儒,于是樂天就按照父親囑咐找顧況來了。
樂天兄弟來到顧府門前,跟守門人打招呼后,將名片遞了進去。樂天在名片上寫了“徐州別駕白季庚次子白居易拜謁老前輩顧佐郎大人。”名片上還附有一首詩:“十年常苦學,一上謬成名。擢第未為貴,賀親方始榮。”
名片遞進去了,一會兒,出來一個十來歲的小女孩,對樂天兄弟說:“我爺爺叫你們進來。”
樂天兄弟跟著小女孩向府里走來。他們來到一個頗為講究的客廳,就看見一位滿頭花白頭發的老者斜躺在藤椅里,正聚精會神地看書。對于樂天兄弟的到來,倒像毫不理會的樣子。樂天打躬作揖道:“問老前輩安,晚生有禮了!”
只見老先生仍然低著頭看書,忽聽得老先生問道:“后生遠道而來,所為何事?”
樂天聽老先生開言,心想,不如跟老先生扯遠點,多說一些話,把氣氛搞活一些,于是說道:“老先生聽晚生細稟:晚生從朱雀大街一路走來,只看見大街上人來人往,一片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這么多人都為了什么而奔走呢?晚生仔細想來,不外乎兩個字,一個是‘名’,一個是‘利’。像那些利市中人,商賈巨賈,碌碌乎累于朝夕,惶惶乎奔走千里,都只是為著一個‘利’字;而像我等學子,日夕勤勉,頭懸梁錐刺骨,鑿壁偷光,十年寒窗,甚至積數十年之苦功,都為的什么呢?還不全是為了一個‘名’字?”
“好說!”老先生終于抬起了頭:“你就是白居易?”
“晚生剛生下來的時候,那地方正鬧水災,晚生的爺爺想當地居民居住實在不容易,于是給晚生起了這名字,希望那地方的百姓從此變得居住容易。”
“你爺爺倒真是菩薩心腸,用心良苦。不過,眼下這京都也是‘長安物貴,居大不易’喲!”
“老先生真會開玩笑。”
“有什么東西孝敬老夫嗎?”顧況老先生看到樂天手里拿著書卷,心想那一定是詩卷,不如讓他快點呈上來。
樂天忙將手中詩卷遞給老先生:“請老前輩多多指點。”
顧況老先生忙將詩卷翻看,只見上面有從七八歲到十來歲時候的習作,有寫于越中的即景感懷的作品,也有在淮北一帶的寫景詩賦。
忽然老先生的臉上露出笑容:“好詩!真的好詩!”老先生一邊贊嘆一邊用手指著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真是后生可畏呀,這詩足可以跟第一流的大詩人作品媲美,流傳千古的名作呀!有句如此,居亦何難?老夫前言戲之耳!”老先生連連贊嘆。
得到老先生的夸獎,樂天的膽子更加大了起來:“我看過老前輩的大作《葉上題詩從苑中流出》:‘愁見鶯啼柳絮飛,上陽宮里斷腸時。君疇不閉東流水,葉上題詩寄與誰?’這首詩現在已經歸納為一句成語使用,‘紅葉傳情’,太妙了!”
樂天的這一番言語,倒勾起了顧老先生的一段回憶,那是顧老先生年輕時候親身經歷的一段佳話軼事。記得還是在天寶年間一個秋天的一天,身在洛陽的年輕詩人顧況,無意間拾得從皇家宮女所居的上陽宮水道流向下水池的一片紅葉,葉面上有宮女題寫的哀怨詩句“一入深宮里,年年不見春,聊題一片葉,寄與有**。”落款是《天寶宮人<題洛苑梧葉上>》。萌動愛意的詩人顧況也賦詩一首寫于紅葉之上,并將這片紅葉從上水池傳進宮內,竟然真的和那位哀怨的宮女取得聯系。此后顧況和這位宮女二人經常憑借紅葉傳送愛戀的心聲。不久發生了安史之亂,官兵為抵擋叛軍進行了為期兩個月的“洛陽保衛戰”,顧況趁戰亂找到那位與他傳詩的宮女逃出上陽宮,二人結為夫妻,白頭到老。從此紅葉被視作堅貞不渝的愛情象征傳詠至今。這段甜美的愛情故事也被稱作“下池軼事”,在洛陽古城流傳。
顧老先生還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就聽得樂天問道:“老夫人現在還健旺嗎?”
“喲,這真是‘說曹操曹操到’,這不是老夫拙荊嗎?”隨著顧老先生的話音,就見一位五十來歲的夫人向客廳走來,正是“身形未到笑先聞”,那夫人笑著一聲“喲!來稀客了?”樂天兄弟忙站起身道:“夫人萬福!”
樂天舉目看那夫人,心想,這就是當年“下池軼事”的女主人公,那位“紅葉題詩寄相思”的多情宮女?也難怪,幾十年過去,這夫人還風韻猶存,樂天一下對顧老前輩羨慕起來。
說了一些閑話,樂天兄弟起身告別。樂天道:“不日晚生要參加禮部春試,還望老前輩多多提攜,樂天沒齒難忘!”
顧況也答禮道:“不要說提攜,果能有機會,老夫當盡力,以不負令尊所托。”
從顧府出來,樂天滿心歡喜,今天的拜訪太讓人難忘了。因為樂天第一次得到當朝名流的極力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