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上篇 三頭六臂的苦行者

一 滿目故事皆平庸

為什么要點爆我們的故事?美國好萊塢每年要收到上萬部電影劇本,最后能拍攝的也就是幾部。中國現在寫小說的人和編劇也非常多,每年也會創作出大量的小說和劇本,但是真正能夠出版和拍攝的,只有1%或更少。很多作者和編劇做了大量的無用功,究其原因,就是故事沒有寫好。這是最根本的問題。好故事,就如房地產開發商手中的一塊好地皮,在長安街或南京路有一塊地,就可“擁地自重”,投資方就會蜂擁而至。好的故事是我們寫作者和編劇最為關心的。

說一千道一萬,一句話,我們如何講好故事,如何點爆我們的故事,如何讓故事成為一個爆款的故事?這是我們著重要解決的問題。本書宗旨也在于此。

再次強調:這本書的方向和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討論如何點爆我們的故事。

我們每天會接觸很多人,會經歷或聽說很多事情,也會看很多資料。有志于說故事的人,常常會萌發寫故事的沖動。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沖擊著我們,有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在這些媒介上,我們每天都看到很多故事段子。我們把它們當文化快餐享用,看過了,就丟在腦后。幾年后,真正能夠讓我們記住的,就是好故事。

怎樣做才能讓故事永遠被觀眾記住呢?我認為,每一個故事里面都蘊藏著它自身的炸藥。關鍵是我們有沒有把故事里面的炸藥進行專業的裝配組織。要把炸藥完美地裝配組織起來,這是一個手藝活兒。在適當的時候,按照預期的效果,高明地把這個故事點爆。那樣的話,我們的故事就有爆炸性,有震撼力。在海量的信息中升起的蘑菇云,映紅了天空,輻射我們的心靈。于是,誕生了一個自己滿意、觀眾驚喜的爆款故事。

“驚爆”才會讓人們永遠記住故事。故事千千萬,只有具有“驚爆”效應的故事才有望制作成電影或電視劇,成為影視劇叢林中的地標性建筑。

引爆我們的故事,讓我們激情澎湃,勇往直前,不可阻擋。成功在向我們召喚,我們會走向成功。

在人類的發展史上,一代又一代的“巫師”是最早的專業故事員,成功的“巫師”最能捕捉酋長和民眾的心理。他可以說雷公雷電的故事,可以說狂風暴雨的來源,可以說天上地下自然界發生的一切,由此編出很多神和半神人物的故事來,讓大家相信他所說的一切都是真的,而且說得非常神奇動聽,他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酋長和民眾。在講述故事的同時,他還會觀察酋長和民眾的現場反應,再不斷地“引爆”他的故事,讓他的故事更具吸引力和震撼力。“巫師”的故事直擊人心,深深地影響了酋長和民眾的精神及行為。隨著歲月的流逝,“巫師”的故事就成了神話,口口相傳。每個民族早期都有自己的神話故事和半神半人的英雄人物。我們的神話故事,就這樣代代相傳下去。這就是我們看到的遠古時期的神話故事。

猶太民族把他們的歷史記錄下來,成為一本《圣經》。他們在敘述歷史故事的同時,注入了他們的民族意念,最后拓展為一種信仰。于是,讓世世代代傳頌他們民族的歷史故事。例如《新約》和《舊約》本質上是人和上帝有個約定。這種契約精神,成為指導他們行為的一種尺度和準繩。

古希臘的神話故事以及中國的神話故事,同樣深刻地影響了民族的文明進程,并塑造了民族的性格。例如,“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即表現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

魯迅先生寫過一本《故事新編》,就是把神話故事重新編寫,注入了新的角度和觀念,目的是給讀者以新的解讀和思想內涵,可以說這是他“引爆”神話故事的一次嘗試。

在我們人類的文化基因里,永遠保留著對故事的渴望,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故事永遠吸引著我們。這是我們人類永遠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

自從發明文字以后,世界各民族都用文字寫下了很多經典故事。這些故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工業革命之后,有了無聲電影。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用豐富的影像手段講述了經典的電影故事。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產生了大量的電視劇。電視劇開始了長篇影像故事的敘說,也產生了一些膾炙人口、好評如潮的電視劇,如《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大明王朝1566》《我的兄弟叫順溜》等。

但是,總體來看,近年來,平庸的作品越來越多。尤其是抗日雷劇,遭到了很多人的詬病。作者和編劇越來越多,好作品卻越來越少。這是非常令人擔憂的現狀。

以下幾個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

第一,文學寫作和編劇的“門檻”很低。

有人似乎覺得,會碼字就可以寫作。尤其是網絡寫手,胡編亂造一些故事就可以掛在網上,通過點擊量就可以拿到稿費。不少編劇也是如此,以掙錢為第一訴求,很難做到潛心創作,更無追求精品的意識。這樣的作品,缺少打磨,缺少生活,缺少應有的寫作技巧。這些粗制濫造的作品,基本上屬于文化快餐,流于平庸。

第二,跟風創作盛行。

一部抗戰劇《亮劍》火了,上百部抗戰劇跟上來,越寫越神奇,最后演變成抗日“神劇”。一部諜戰劇《潛伏》火了,幾十部諜戰劇跟上來。一部演繹霸道總裁、傻白甜的劇火了,幾十部同類型的劇目就接踵而至。因此,故事的同質化非常嚴重,導致平庸作品比比皆是。

舉一個逆風而上的例子。我有一個“嫡系”學生,在電影圈被人稱為“耿爺”,學編劇出身,一輩子都在做電影發行。他曾經是華誼兄弟的發行總監,當年華誼兄弟很多電影是他親自操辦發行的。發行總是有自身的套路和規矩,這一切對于他來說是輕車熟路。在發行《天下無賊》的時候,他完全可以按照常規去發行。但是這個電影要在香港上映,香港觀眾對這部電影和劇中演員一無所知。他意識到必須先點燃人們對于這部電影的熱情。

他要引爆這一次的發行動作,即創意出一個爆燃的發行故事來。

他用30萬元包了一班從北京開往香港九龍的T97次列車,并將其命名為“《天下無賊》號”。劉德華、葛優、王寶強等所有主創都在列車上。火車到了香港九龍,香港媒體紛紛對主創人員進行采訪。第二天,香港所有的電視和報紙都發布了這條前所未有的“新奇”新聞,轟動了整個香港,這就起到了非常有力的爆炸性的宣傳效果。

“耿爺”點爆了一個電影發行故事,非常完美地完成了電影《天下無賊》在香港的宣傳,最后上映效果非常好,這部電影也是馮小剛導演第一部票房進入億元大關的電影。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按照常規的思路去做宣傳或者去創作,很難有新的突破;只有逆風而上,反向思維,才能別出心裁。站在風口浪尖上進行創新、突破,你的作品、你的故事,才能讓天下人關注,才能讓天下人驚喜,你才能夠獲得成功。

跟風,永遠不會有驚喜的爆炸性的成功!

第三,觀眾永遠是喜新厭舊的。

天天吃鮑魚,時間一長也會倒胃口。觀眾的審美疲勞是一種最常見的現象。因此,我們相信每一種類型的故事都有它潛在的生命周期。當然也會有自然的周而復始。我們做爆款故事,一定要在類型故事的生命周期的前期完成。如果跟在別人的后面往前趕,就會事倍功半,平庸和失敗就會伴隨著我們。

第四,故事本身的缺陷。

這一點需要重點闡述:

(1)故事不合情理

網絡作家的前輩大神,香港的黃易先生的作品,我基本上都看過,還改編過他的小說《大唐雙龍傳》。不過,把他的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非常辛苦。他追求的是閱讀的快感。在人物和事件的表現方面,一路狂奔,不斷地制造新的懸念和危機。他的作品缺少必然的邏輯關系和因果關系,暴露出不合人情事理的漏洞。我們國內不少IP小說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為了吸引讀者,情節拼命往前推進,不斷制造新的懸念和危機,不會刻意去厘清人物和事件的邏輯關系。因此,IP小說改編電影或電視劇要下大功夫,隨意改編,作品一定會平庸、失敗。

(2)都在寫事情

我看過不少劇本,發現有些劇本讀來就像在看流水賬,一個接著一個地說事情,卻不見一切戲劇元素的神奇妙用。對于如何說故事,我舉一個現實的例子來說明。我認識一個大齡女青年,她通過婚姻介紹的網站認識了一個男朋友。網站是收費的,每人交4萬~20萬元。她交了4萬塊錢。后來開始相親,第一次和第二次她看不上相親對象,到第三次她有感覺了,分手的時候問那男的,對她印象怎么樣?那男的回答說對她印象不錯。過了幾天她約那個男的見面,男的改口了,說對她的印象不怎么樣,不想再見面了。她把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我,這就是事情的經過。如果這個故事就這樣說給別人聽,聽者一定會覺得索然無味。

聽說這件事情后,我依據我的生活經驗,感覺這可能是一個局,一個騙局。她后來去了解和調查,果然發現那第三個男的是托兒。原來前面兩次相親是真的,兩次不成功后,第三次相親安排的就是托兒了。有了這樣的托兒和前兩次的相親,那么人家收她4萬塊錢的介紹費就是理所當然的了。我現在講的這個后續也是真實的事情。有了后面這樣的變化,這件事就變得復雜曲折了,也就是說這件事有了故事性。如果把它作為影視戲劇故事來編,情節還可以有多種發展的方向,有多種的可能性。比如,那個托兒,原來是受人差遣,后來竟真的喜歡上了她;而她因為對方曾經是托兒,便有了心理障礙,一直拒絕男的對她的追求,之后故事還可以再發展。

還可以假設這個大齡女青年有個孿生妹妹。有一次,托兒和她們兩姐妹見面。結果妹妹喜歡這個托兒,而這個托兒喜歡的是姐姐。因為姐妹長得非常像,托兒搞亂了,他分不清楚哪個是他喜歡的人。有了諸如這樣的戲劇性的人物關系和情景,故事情節爆燃就不難了。我們想象的翅膀越是張開,故事發展的路徑就越是開闊。這個大齡女青年的戀愛問題會因為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不同,或機緣巧合,或命運弄人,從而發生不同走向和不同的結局。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巧妙各不相同,但前提是你要會說故事,而不是說事情。

(3)人物寫“丟”了

有一種常見的現象,人物成了故事和事件的道具。人物非常扁平,沒有個性特征。最近看了岳勇的推理小說《尋兇者覓》,主人公陳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平民推理師,其中推理的故事寫得很精彩、很燒腦,但是陳覓這個人物卻成了推理的工具。我覺得,這個故事推理寫得很好,但是人物寫沒了。

很多劇本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上,人物被事件淹沒了,沒有塑造出鮮明而獨特的人物形象,這樣的故事是殘缺的故事,把人物寫“丟”了。

(4)沒有高潮

很多劇本說故事平鋪直敘,波瀾不驚。即使一路上放著小鞭炮,小吵小鬧不斷,小矛盾不少,但缺少沖天炮,沒有大炮仗“轟”地一下,引發滿天煙花的效果。這樣的故事像沒有最后沖刺的長跑,也像沒有華彩樂章的交響樂。

很多故事缺少高潮。這樣的故事就像足球比賽時總是在場上傳球、運球,磨磨嘰嘰的,沒有強力進攻的射門動作。這樣的球賽,你能堅持看多久呢?

高潮是需要設計的,否則就是平鋪直敘。

如何有張力地點爆一個強悍的戲劇高潮,我在后面的章節會講。

(5)故事需要靈魂

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校長被學生戲弄后,要尋找真相:誰是戲弄他的人?校長找到學生查理,私下許諾查理,只要他說出戲弄校長的學生,他就可以被保送到哈佛大學。查理面臨兩難的選擇。第二天非常糾結的查理去勤工儉學,應邀去護理一個雙目失明的退伍軍人。在護理的過程中,他們兩個人相互關懷,經歷了生與死的磨難,盲人退伍軍人知道他的狀態,告訴他:“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勇于負責任的人,另一種是找靠山的人。”查理似乎明白了自己應該如何選擇。在學校舉行的審訊大會上,校長要開除查理。沒有想到盲人退伍軍人出現在現場,他說了一番話,大意是:這所出過兩位總統的精英學校,難道喜歡的是告密的學生嗎?真正的學校,應該培養正直的、有良知的學生。他的發言引起了全場師生的掌聲。最后,學校紀律委員會否定了校長的決定,保留了查理的學籍。這個結局就是這部電影的靈魂。

中國電影《八佰》,雖然票房和口碑都還不錯,但也有一定的問題。《八佰》存在的問題也是目前中國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其實有一場戲可以完成《八佰》的精神塑造。影片中,國民黨軍官和日本軍官有一場對話,這其實是沒話找話說了一段無聊的話,然后用一匹白馬來作為象征,飄逸而來,飄逸而去,這樣的處理,比較空洞。

我們試著換一種處理方法,以強化雙方的對抗性。此時除了對話,還輔以閃回鏡頭,如日本軍官可以閃回他的家鄉,在工業生產的車間里,大機器在轟鳴中制造著槍支彈藥;國民黨軍官閃回到農田,農夫牽著牛,辛勤地耕地。這樣的表達,既揭示了日軍侵華戰爭的本質是工業文明對農耕文明的侵略;同時也表現了四行保衛戰中中國軍人靈魂的覺醒,落后就要挨打的民族之痛。日本的工業文明滋長出向外擴張的軍國主義野心,中國落后的農業文明承受著被侵略的災難。這一歷史,會讓當下的觀眾產生強烈的沖擊和思考:地大物博的中華民族,為什么會受到小島民族的欺凌?這段歷史告誡我們、警示我們,當下中國一定要復興、要崛起。

這樣的精神啟示,會提升整部影片的格局和品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成都市| 山阳县| 鄄城县| 泸溪县| 扶风县| 内江市| 綦江县| 普定县| 马关县| 灌阳县| 中山市| 巧家县| 龙州县| 阜城县| 东乌| 嘉义市| 辽阳市| 芷江| 青川县| 长乐市| 海门市| 临汾市| 延庆县| 广东省| 岗巴县| 方山县| 平舆县| 仪陇县| 株洲市| 林州市| 民县| 石阡县| 宜州市| 潞城市| 嘉善县| 奉新县| 金乡县| 莎车县| 镇安县| 昌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