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體的故事(2023版)
- (美)丹尼爾·利伯曼
- 773字
- 2023-10-30 17:04:08
飲食差異
動物四處活動有很多原因,其中包括躲避捕食者和戰(zhàn)斗,但它們行走或奔跑的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覓食。因此,在考慮為什么會進化出兩足動物之前,我們需要重點探討另外一系列特點,這些特點都與食物有關(guān),使早期古人類與其他靈長類區(qū)別開來的正是食物。
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最早的古人類,如圖邁和阿爾迪,都長著類似猿類的面孔和牙齒,這說明他們吃的食物與猿類類似,以成熟的果實為主。例如,他們有著鏟子形狀的寬門牙,非常適合咬果子,就像我們吃蘋果那樣。他們的臼齒齒尖很低,形狀極其適合研磨富含纖維的果肉。然而,有幾個微妙的細節(jié)顯示,人類譜系的這些早期成員與黑猩猩相比,對于吃果實以外的低質(zhì)量食物,要稍微適應得好一點。其中有一個區(qū)別是,古人類的臼齒比黑猩猩和大猩猩這些猿類的要大一些,還要厚一些。
更大、更厚的臼齒能更好地咬碎更堅硬、更緊實的食物,如植物的莖和葉。其次,阿爾迪和圖邁的口鼻沒有那么突出,因為他們的顴骨稍微靠前,面部也更垂直。這樣的結(jié)構(gòu)使得咀嚼肌在其位置上可以產(chǎn)生更強的咬合力,咬碎更緊實、更堅硬的食物。最后,早期男性古人類的犬齒(尖牙)與雄性黑猩猩的相比,更小、更短,而且不那么像匕首的形狀。雖然有些研究者認為,男性犬齒較小說明男性之間互相戰(zhàn)斗的機會較少,但另一種解釋顯然更令人信服:較小的犬齒是為了幫助他們咀嚼更緊實、更富含纖維的食物而發(fā)生的改變。
綜合考慮所有證據(jù),我們可以頗為自信地推測:早期古人類可能會盡他們所能去吃果實,但自然選擇傾向于將那些不那么討人喜歡的、緊實的、富含纖維的食物保存在人類的食物結(jié)構(gòu)中,如植物的木質(zhì)莖部,需要多次用力咀嚼才能咬碎。這些與飲食相關(guān)的差異非常微妙。然而,當我們考慮這些與飲食相關(guān)的特征時,再結(jié)合我們所知的運動特征和生活環(huán)境,我們就能假設(shè):為什么早期古人類會變成兩足行走,從而把人類譜系引上一條不同于猿類表親的進化道路?